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中的王戎形象 转摘

(2012-06-08 22:49:47)
标签:

杂谈

分类: 琅琊王氏

史上最酷之名士——《世说新语》中的王戎形象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8505&PostID=17129596

作者:罗洪启也  2009-04-20 13:28 星期一 晴
  人云:魏晋风度晚唐诗。魏晋多名士,然何方可称真名士者耶?牟宗三云,“名士者,清逸之气也。清则不浊,逸则不俗。沉堕而局限于物质之机括,则为浊;在物质机括中而露其见风神,超脱其物质机括,俨若不系之舟,使人之目光唯为其风神所吸,而忘其在物质机括中,则为清……精神落于通套,顺成规而处事,则为俗;精神溢出通套,使人忘其在通套中,则为逸。逸者离也,离成规通套而不为其淹没则逸。逸则特显‘风神’,故俊;逸则特显‘神韵’,故清;故曰清逸,亦曰俊逸。逸则不固结于成规成矩,故有风;逸则洒脱活泼,故曰流,故总曰风流。风流者,如风之飘,如水之流,不主故常,而以自在适性为主,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才性与玄理》P58)
  王戎为“竹林七贤”之一,自然乃货真价实之“名士”。然读罢《世说新语》,吾深感王戎之形象,实与一般人想象之名士形象相距甚远,实可谓“史上最酷之名士”也。
  首先观其“姿容”:
  
    裴令公目王安丰(王戎字):“眼烂烂如岩下电。”(容止第十四)
  
  虽《世说新语》对王戎之容貌没有详细记载,但仅凭这“烂烂如岩下电”之“电眼”,大概已能令无数闺中少女、少妇们产生无限之绮思矣——正如梁朝伟“电眼”一般。其实,王戎当年就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怀念之人物:
  
  王长史、谢仁祖同为王公掾。长史云:“谢掾能作异舞。”谢便起舞,神意甚暇。王公熟视,谓客曰:“使人思安丰。”
    
  第二、观其“才华”: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德行第一)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德行第一)
  王戎目阮文业:“清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从”(德行第一)
  钟士季目王安丰:“阿戎了解人意。”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用裴。(赏誉第八)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赏誉第八)
  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赏誉第八)
    
  可见其不仅精于识人,且深得黄老之旨,有“简要”之材。
  第三,观其“雅量”: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雅量第六)
  
  可见少年时代便有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之气质。
  第四、观其对亲情之态度: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德行第一)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乏讥。”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伤逝第十七)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可见,王戎实为真性情之人。对母至孝,对子至爱,对妻宽容,以现代观点视之,实为理想之好男人也。
  第五,观其洒脱、超逸之行为方式: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吏。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德行第一)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雅量第六)
  裴成公妇,王戎女。王戎晨往裴许,不通径前。裴从床南下,女从北下,相对作宾主,了无异色。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
  
  可见其不拘礼法、任性自然之“魏晋风度”。
  如果仅观其以上五方面,则王戎不仅无愧于“名士风流”,即以今天之标准视之,亦为剩女谈婚论嫁、思妇出%轨、网友“一夜%情”之最佳人选矣!且看其有如下几方面之优点:英俊潇洒、才气过人、孝敬父母、宽容体贴、家富多金、幽默飘逸。如此之国宝级男人,试问天下红粉谁能挡耶?
  然若再读以下记之载,或许N多人皆可能被王名士彻底雷翻: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礁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王戎女适裴 (此字打不出),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君想象或能容忍风流名士竟如斯吝啬爱财否?或许,在一般人看来,口未尝言“钱”字而称其为“阿堵物”之王夷甫才更符合名士之形象罢?
  君能想象一个长着“电眼”之帅哥每天最大之乐趣即是跟老婆在灯下数钱、看账本否?令帅哥每日接受此类“摧残”,或许天下之贤媛亦不许矣!此乃葛朗台酷哥每天之必修课,奈何让名士哥哥去选修耶?
  君能忍受名士或帅哥每卖李之前,持一锤,恒钻李核否?卖李本已大损名士之风度,更何况于卖李前尚为奸商小贩之伎俩耶?(不过可见王名士深具版权保护意识,使其身处当今之世,其才当不亚于盖茨也)。
  君能忍受初见己“归”辄欲己还钱之父亲否?
  
  然王戎虽然性至吝啬,但对他人所赠之物,却分毫不取(参看第五记载),其与一般贪图小便宜之“财迷”“守财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对他人所赠之物的不屑,乃是其清高之表现;对自己之物的俭吝,乃是任情性而为之自然,两者皆不失名士之作风,故王戎之名士形象虽不一定符合许多人之“心理预期”,但其终不失名士之风度。
  若吾人以世俗之道德而责其俭吝,于王戎无所损,反而徒增自己之愚蠢焉。盖王戎此类“超酷”之名士,只可能诞生于独一无二之魏晋时代。“清高”如王戎者,其他时代多有之;“才华”比王戎者,其他时代亦多有从;“俭吝”若王戎者,今亦或有之,然能合“才气”“见识”“清高”“俭吝”于一身者,百代之下,王戎一人而已。
  故以“史上最酷之名士”称之,非虚言也。
  
  2009年4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