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汉书》中记载的箕子
(2018-06-10 06:18:26)《史记》、《汉书》中记载的箕子
辽宁抚顺康庆山
2018.06.10
《史记》、《汉书》中的记载箕子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箕子朝鲜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吴树平先生编著的《史记人名索引》一九五九年出版的《史记》点校本;魏连科先生编著的《汉书人名索引》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汉书》点校本,各自的条目,有。
一、《史记人名索引》卷/页:
3/108,4/121,4/126,4/131,14/509,23/1164,24/1229,32/1479,33/1515,38/1609,38/1620,38/1633,39/1654,55/2040,79/2407,80/2435,83/2471,128/3234,130/3308。
二、《汉书人名索引》卷/页
20/889,21上/973,21下/1015,27上/1315,28下/1658,36/1950,40/2029,45/2172,51/2330,51/2344,65/2871,67/2917,86/3494,88/3599,100上/4230。
其中以《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和《汉书·卷二十一下律历志第一下》记载较为系统、完整。并可以在《史记》、《汉书》与《尚书·洪范》之间相互对照、印证。
一、《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HPJ P:1234(横排简体字本《史记》,1991年,中华书局,1234页。下同。)
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为桮,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於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详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
【集解】马融曰:“箕,国名也。子,爵也。”
【索隐】箕,国;子,爵也。司马彪曰“箕子名胥馀”。马融、王肃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为纣之庶兄。杜预云“梁国蒙县有箕子冢”。
【索隐】箸音持略反。按:下云“为象箸必为玉杯”,杯箸事相近,周礼六尊有牺、象、著、壶、泰、山。著尊者,著地无足是也。刘氏音直虑反,则杯箸亦食用之物,亦并通。
【集解】风俗通义曰:“其道闭塞忧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不惧不慑,乐道而不改其操也。”
HPJ P:1235
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
武王曰:“於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古【集解】孔安国曰:“天不言而默定下民,助合其居,使有常生之资也。”
【集解】孔安国曰:“言我不知天所以定民之常道理次序,问何由。”古
箕子对曰:“在昔鲧堙鸿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从鸿范九等,常伦所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鸿范九等,常伦所序。知晃逶【集解】孔安国曰:“堙,塞;汨,乱也。治水失道,是乱陈五行。”
【集解】徐广曰:“一作‘释’。”骃案:郑玄曰“帝,天也。天以鲧如是,乃震动其威怒,不与天道大法九类,言王所问所由败也”。
【集解】郑玄曰:“春秋传曰‘舜之诛也殛鲧,其举也兴禹’。”
【集解】孔安国曰:“天与禹,洛出书也。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乡用五福,畏用六极。
【集解】马融曰:“言天所以畏惧人用六极。”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知
集解郑玄曰;“此数本诸阴阳所生之次也。”
集解孔安国曰:“言其自然之常性也。”
集解孔安国曰:“木可揉使曲直也。”
集解马融曰:“金之性从人,而更可销铄。”
集解王肃曰:“种之曰稼,敛之曰穑。”
集解孔安国曰:“水卤所生。”
集解孔安国曰:“焦气之味。”
集解孔安国曰:“木实之性。”
集解孔安国曰:“金气之味。”
集解孔安国曰:“甘味生於百穀。五行以下,箕子所陈。”
栽淮“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治,明作智,聪作谋,睿作圣。古
集解马融曰:“睿,通也。”
集解马融曰:“出令而从,所以为治也。”
集解孔安国曰:“所谋必成审也。”马融曰:“上聪则下进其谋。”
集解孔安国曰:“於事无不通,谓之圣。”
“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集解】马融曰:“司空,掌营城郭,主空土以居民。”
【集解】孔安国曰:“主徒众,教以礼义。”
【集解】马融曰:“主诛寇害。”
【集解】郑玄曰:“掌诸侯朝觐之官。”
【集解】郑玄曰:“掌军旅之官。”
“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饪
装集解马融曰:“星,二十八宿。辰,日月之所会也。”郑玄曰:“星,五星也。”
“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傅锡其庶民,维时其庶民于女极,锡女保极。凡厥庶民,毋有淫朋,人毋有比德,维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女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离于咎,皇则受之。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则锡之福。时人斯其维皇之极。毋侮鳏寡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国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穀。女不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毋好,女虽锡之福,其作女用咎。毋偏毋颇,遵王之义。毋有作好,遵王之道。毋有作恶,遵王之路。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党毋偏,王道平平。毋反毋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21)曰王极之傅言,(22)是夷是训,于帝其顺。(23)凡厥庶民,极之傅言,(24)是顺是行,(25)以近天子之光。(26)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27)
【集解】孔安国曰:“太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谓行九畴之义。”
【集解】马融曰:“当敛是五福之道,用布与众民。”
【集解】马融曰:“以其能敛是五福,故众民於汝取中正以归心也。”
【集解】郑玄曰:“又赐女以守中之道。”
【集解】孔安国曰:“民有善则无淫过朋党之恶,比周之德,惟天下皆大为中正也。”【集解】马融曰:“凡其众民有谋有为,有所执守,当思念其行有所趣舍也。”
【集解】孔安国曰:“凡民之行虽不合於中,而不罹於咎恶,皆可进用大法受之。”【集解】孔安国曰:“女当安女颜色,以谦下人。人曰我所好者德也,女则与之爵禄。”【集解】孔安国曰:“不合于中之人,女与之福,则是人此其惟大之中,言可勉进也。”【集解】马融曰:“高明显宠者,不枉法畏之。”
【集解】王肃曰:“使进其行,任之以政,则国为之昌。”
【集解】孔安国曰:“正直之人,既当爵禄富之,又当以善道接之。”
【集解】孔安国曰:“不能使正人有好於国家,则是人斯其诈取罪而去也。”
【集解】郑玄曰:“无好於女家之人,虽锡之以爵禄,其动作为女用恶。谓为天子结怨於民。”
【集解】孔安国曰:“偏,不平;颇,不正。言当循先王正义以治民。”
【集解】马融曰:“好,私好也。”
【集解】孔安国曰:“言开辟也。”郑玄曰:“党,朋党。”
【集解】孔安国曰:“言辨治也。”
【集解】马融曰:“反,反道也。侧,倾侧也。”
【集解】郑玄曰:“谓君也当会聚有中之人以为臣也。”
(21)【集解】郑玄曰:“谓臣也当就有中之君而事之。”
(22)【集解】马融曰:“王者当尽极行之,使臣下布陈其言。”
(23)【集解】马融曰:“是大中而常行之,用是教训天下,於天为顺也。”
(24)【集解】马融曰:“亦尽极敷陈其言於上也。”
(25)【集解】王肃曰:“民纳言於上而得中者,则顺而行之。”
(26)【集解】王肃曰:“近犹益也。顺行民言,所以益天子之光。”
(27)【集解】王肃曰:“政教务中,民善是用,所以为民父母,而为天下所归往。”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彊不友刚克,内友柔克,沈渐刚克,高明柔克。维辟作福,维辟作威,维辟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僭忒。
【集解】郑玄曰:“中平之人。”
【集解】郑玄曰:“克,能也。刚而能柔,柔而能刚,宽猛相济,以成治立功。”
【集解】孔安国曰:“世平安,用正直治之。”
【集解】孔安国曰:“友,顺也。世彊御不顺,以刚能治之。”
【集解】孔安国曰:“世和顺,以柔能治之也。”【索隐】内,当为“燮”。燮,和也。
【集解】马融曰:“沈,阴也。潜,伏也。阴伏之谋,谓贼臣乱子非一朝一夕之渐,君亲无将,将而诛。”索隐尚书作“沈潜”,此作“渐”字,其义当依马注。
【集解】马融曰:“高明君子,亦以德怀也。”
【集解】马融曰:“辟,君也。玉食,美食。不言王者,关诸侯也。”郑玄曰:“作福,专爵赏也。作威,专刑罚也。玉食,备珍美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集解】孔安国曰:“在位不端平,则下民僭差。”
“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济,曰涕,曰雾,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之用二,衍貣。立时人为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女则有大疑,谋及女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女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而身其康彊,而子孙其逢吉。女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女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女则逆,卿士逆,吉。女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知
【集解】孔安国曰:“龟曰卜,蓍曰筮。考正疑事,当选择知卜筮人而建立之。”
,【集解】尚书作“”。索隐涕音亦,尚书作“”。孔安国云“气骆驿亦连续”。今此文作“涕”,是涕泣亦相连之状也。
【集解】徐广曰:“一曰‘洟’,曰‘被’。”【索隐】雾音蒙,然“蒙”与“雾”亦通。徐广所见本“涕”作“洟”,“蒙”作“被”,义通而字变。
【集解】郑玄曰:“卜五占之用,谓雨、济、、雾、克也。二衍貣,谓贞、悔也。将立卜筮人,乃先命名兆卦而分别之。兆卦之名凡七,龟用五,易用二。审此道者,乃立之也。雨者,兆之体,气如雨然也。济者,如雨止之云气在上者也。者,色泽而光明也。雾者,气不释,郁冥冥也。克者,如祲气之色相犯也。内卦曰贞,贞,正也。外卦曰悔,悔之言晦也,晦犹终也。卦象多变,故言‘衍貣’也。”
【集解】郑玄曰:“立是能分别兆卦之名者,以为卜筮人。”
【集解】郑玄曰:“从其多者。蓍龟之道幽微难明,慎之深。”
【集解】孔安国曰:“先尽谋虑,然後卜筮以决之。”
【集解】孔安国曰:“大同於吉。”
【集解】孔安国曰:“动不违众,故後世遇吉也。”
【集解】郑玄曰:“此三者皆从多,故为吉。”
【集解】郑玄曰:“此逆者多,以故举事於境内则吉,境外则凶。”
【集解】孔安国曰:“安以守常则吉,动则凶。”郑玄曰:“龟筮皆与人谋相违,人虽三从,犹不可以举事。”
“庶徵:曰雨,曰阳,曰奥,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序,庶草繁庑。一极备,凶。一极亡,凶。曰休徵:曰肃,时雨若,曰治,时旸若;曰知,时奥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常雨若;曰僭,常旸若;曰舒,常奥若;曰急,常寒若;曰雾,常风若。王眚维岁,卿士惟月,师尹维日。岁月日时毋易,百穀用成,治用明,畯民用章,家用平康。(21)日月岁时既易,百穀用不成,治用昏不明,畯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维星,(22)星有好风,星有好雨。(23)日月之行,有冬有夏。(24)月之从星,则以风雨。(25)斋
【集解】孔安国曰:“雨以润物,阳以乾物,暖以长物,寒以成物,风以动物。五者各以时,所以为众验。”
【集解】孔安国曰:“言五者备至,各以次序,则众草木繁庑滋丰也。”
【集解】孔安国曰:“一者备极过甚则凶,一者极无不至亦凶,谓其不时失叙之谓也。”【集解】孔安国曰:“叙美行之验。”
【集解】孔安国曰:“君行敬,则时雨顺之。”
【集解】孔安国曰:“君政治,则时旸顺之。”
【集解】孔安国曰:“君昭哲,则时暖顺之。”
【集解】孔安国曰:“君能谋,则时寒顺之。”
【集解】孔安国曰:“君能通理,则时风顺之。”
【集解】孔安国曰:“叙恶行之验也。”
【集解】孔安国曰:“君行狂妄,则常雨顺之。”
【集解】孔安国曰:“君行僭差,则常旸顺之。
【集解】孔安国曰:“君臣逸豫,则常暖顺之。”【索隐】舒,依字读。按:下有“曰急”也。
【集解】孔安国曰:“君行急,则常寒顺之。”
【集解】孔安国曰:“君行雾闇,则常风顺之。”
【集解】马融曰:“言王者所眚职,如岁兼四时也。”
【集解】孔安国曰:“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
【集解】孔安国曰:“众正官之吏分治其职,如日之有岁月也。”
【集解】孔安国曰:“各顺常。”
【集解】孔安国曰:“岁月无易,则百穀成;君臣无易,则正治明。”
(21)【集解】孔安国曰:“贤臣显用,国家平宁。”
(22)【集解】孔安国曰:“星,民象,故众民惟若星也。”
(23)【集解】马融曰:“箕星好风,毕星好雨。”
(24)【集解】孔安国曰:“日月之行,冬夏各有常度。”
(25)【集解】孔安国曰:“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政教失常,以从民欲,亦所以乱。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知
【集解】郑玄曰:“康宁,平安。”
【集解】孔安国曰:“所好者德,福之道。”
【集解】孔安国曰:“各成其短长之命以自终,不横夭。”
【集解】郑玄曰:“未龀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索隐】未龀,未毁齿也。音楚吝反。
【集解】孔安国曰:“恶,丑陋也。”
【集解】郑玄曰:“愚懦不壮毅曰弱。”
(以上内容,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
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鲜。而不臣也。
【索隐】潮仙二音。地因水为名也。
其後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殷民闻之,皆为流涕。斋
【索隐】妇人之性多涕泣。
【索隐】渐渐,麦芒之状,音子廉反,又依字读。油油者,禾黍之苗光悦貌。
集解杜预曰:“梁国蒙县有箕子冢。”
二、《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第一》
1.
《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
……至周武王访箕子,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纪明历法。故自殷、周,皆创业改制,咸正历纪,服色从之,顺其时气,以应天道。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纣,作《太誓》。”八百诸侯会。还归二年,乃遂伐纣克殷,以箕子归,十三年也。故《书序》曰:“武王克殷,以箕子归,作《洪范》。《洪范》篇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