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计算出错的分析与反思
计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各种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没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数学是难以学好的。计算题比其他题简单,也容易得分,可每次考试和作业中做计算题学生老是出错,特别是在学习了小数乘除法计算后,出错的人更多了,究竟是何原因呢?这留给我很多思考。于是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一、原因分析:
我从孩子们的作业、考试中发现学生很粗心,计算正确率不高,对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前提,学生计算能力差,出错率高。认真分析出错原因,发现“懒”“不愿下工夫”这是学生做错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把计算题中的数或运算符号看错了;有的是做下一步时把数字写错,有时常把题目看错,“+”、“—”“×”、“÷”号混淆,“27”看成“72”;有的是做下一步时把加法做成减法,除法做成了乘法;有的是小数点移动出错;还有的学生是属于计算方法错误等等,透过学生的错题,错误多种多样。针对以上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
反思:
1、平时只重视教给学生计算方法,双基训练时间短,知识未能转化成技能。一味地在课上为学生提供自主的空间,让学生亲历整个学习过程,而过程的展开所占用时间过长,双基训练时间太短,学生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认识上,未能转化成技能。
2、淡化了口算,口算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计算有困难,在练习中发现有些学生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也不熟练。口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新课标极其强调的,是教师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口算基本功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能不能保证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为此,必须重视口算训练。
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尽管我强调学生做完题后要认真验算,但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养成这种习惯。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细心、及时验算的习惯。在练习中多对学生进行赏识评价,提高他们计算的积极性。例如,在做计算题时,让做全对的学生上台为学生讲解,做出榜样,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认真计算。
三、今后措施:
1、针对学生口算错误的“高发区”,重点训练,突破难点。如25×4=100和24×5=120,15×6=90和16×5=80,1-0.01和10-0.1等是口算错题的“高发区”,要通过定时、定量、对比等手段对学生容易错的题加强练习,进行重点训练,达到熟能生巧。
2、在教学中更加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孩子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来,寓教于乐,把枯燥的口算训练渗透到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乐于学习。
3、运用多种训练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口算的多种思路,也为学生提供口算的新鲜口味,让教学有“乐”字可言。
4、用小组竞赛、计算加分比赛等形式变枯燥为有趣,增强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除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让孩子们认识到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品质,仔细认真的计算能力,面对计算的时候从心理上有要算对算好的愿望,培养学生计算好习惯,我想我们可以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比如字迹要工整,计算要仔细,算后要检验等,认真计算,不能图快。奖励小五星,错了可以适当多做几道。天天坚持。总之孩子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总之,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里仅写的是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前提下,由于学生粗心大意而造成的错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