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香蕉》说课稿

(2012-12-06 21:32:56)
标签:

杂谈

《分香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分香蕉”。

一、说教材

本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尤其是在本课前,教材安排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分一分”活动,学生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已经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平均分问题,也能深刻体验到平均分的意义,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本课是在前边丰富的平均分活动基础上,经历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从而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本节课影响后续的学习内容,尤其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运算方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适时渗透数学思

想和方法,并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

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列除法算式时,不少孩子把除数和商混淆,不能准确地

列出算式。所以我把难点定为:能比较准确地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

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三、说设计思路:

我设计本课时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我就抓住“平均分”三个字为切入点,引出除号。抓住分一分活动中的“平均分什么、怎么平均分的、平均分的结果是什么”三要素引出除法算式。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 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形式,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我还注意挖掘隐含在文本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并引导学生感悟这些思想。

四、说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板书课题:分香蕉)。

()探究新知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1)动手操作:请你们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想,你是怎样平均分的?说说每只猴子分几根? 

2)汇报交流:(适时课件演示)谁能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

2、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1)抽象除法算式:分什么?怎么分的?平均分成几份?结果是什么?

2)尝试读除法算式。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

3)说一说:算式中每部分各表示什么?

 活动二:12根香蕉,每4根装一盘,需要几个盘子?(课件出示)

1、同桌合作,一人用小棒分,一人列除法算式。

2、生汇报师板书: 12÷4=3(个)

3、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4、说一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除法算式表示?4人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得快、写得多?

(汇报板演,读一读算式并说说各部分名称、意义。)

 三、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练习)

1、让学生在图文结合基础上,分一分、圈一圈,列出除法算式。先让孩子独立解决,集中交流后追问:算式都是8÷4=2,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怎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算式,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同一个除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

2、分苹果汇报时,重点讨论算式9÷3=3中两个3各表示什么意思?从中体会:相同的数,在除法中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四、实践应用: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寻找生活中的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以上是我对“分香蕉”这一内容的思考,恳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附板书:

                      

    (除法)

 

每只猴子分几根?                需要几个盘子?    

12 ÷2 = 6(根)                12      ÷     4    =  3(个)

读作:12 除以 2等于6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