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区级课题《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2020-03-27 21:14:19)
标签:

小课题

分类: 2019区级小课题

西安市鄠邑区基础教育科研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HYKT-19121 

课题名称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案例研究 

负责人

万珊珊

所在单位

西安市鄠邑区光明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想象力  创造力  资源发掘  多元评价

结题

报告

摘要

美术是一门艺术,通过美术学习,孩子们能够用眼睛去观察美、用心去感受美,用画笔去创造美,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美术课堂中“造型•表现”领域是孩子们接触比较多的领域,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是美术学习的基石,通过对美术教学案例研究,探索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更为有效的美术教学方式,形成能体现美术课程理念的“造型·表现”课教学模式,解决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

结题报告

、课题背景及界定

美术是一门艺术,通过美术学习,孩子们能够用眼睛去观察美、用心去感受美,用画笔去创造美,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美术课堂中“造型•表现”领域是孩子们接触比较多的领域,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是美术学习的基石,相信在造型·表现课中,美术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困惑:

1、这节课如果老师示范,孩子就会模仿、批量的复制老师的范画,学生就好比一个复制机器,作品完全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这节课如果老师完全不示范,不给学生一些技能的支持,放任自流,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可能能想出来,但表现不出来。

3、绘画工具较为单一,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表现形式,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这些现象对学生绘画的创造力的发展非常不利。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这样被我们“教”没的。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师教学生画鸭梨,是在黑板上先示范画一个鸭梨,然后让学生们照着老师的这个鸭梨模特画,一节课我们能批量生产出好多的复制品,评价的标准就是和老师画的像或不像,而在日本,教师把一个鸭梨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们观察鸭梨,自己画,画好后再进行讲评。美国的老师则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个鸭梨,放手让他们画,即使孩子把鸭梨画得像苹果,甚至像胡萝卜也不会责怪他,而是会和他讨论能不能种出长得像胡萝卜的鸭梨。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更是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因此也带来儿童绘画创造表现能力的不同结果。                          

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孩子全面发展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教育部要求义务段中小学生积极落实体育、艺术2+1课程,而小学的艺术教育更是离不开美术教育,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美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对美术教学案例研究,探索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更为有效的美术教学方式,形成能体现美术课程理念的“造型·表现”课教学模式,解决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此项研究课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概括总结,使美术老师形成自己特有的“造型·表现”课堂教学模式,并能全面评价孩子们的造型·表现作品使学生真正的上好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这类课程。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小学美术教师要想上好美术“造型表现”课程,首先要明白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来制定小学造型·表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1、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风格的造型·表现”课堂新模式,提高教师的艺术水平和素养。

2、通过造型·表现”课的教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3、通过建立正确的教学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创作乐趣,提高美术造型·表现的教学质量。

4、通过造型·表现”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延伸。

(二)研究内容

1、在不同年级和班级实施“造型表现”课的教学研究,探索日常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2、学生美术工具的使用情况,学生现有美术作业的调查。

3、探究提高学生美术造型表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2)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通过临摹、添画、改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4、改变教师只注重课本,而忽视了地域资源的状态,拓宽丰富教学内容。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校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途径,通过在教学中发现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引导教师积极进行个人反思,不断改进。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分析、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研究问题的现状有所了解,并作为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

2、调查问卷法:通过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一幅好画的理解,对比分析学生对美术课堂的要求及喜爱。

3、实践研究法:以教育教学实践为立足点,设计研究实施方案——实践研究——交流反馈——调整改进——再研究实践,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根据方案每一阶段实施的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问题调整研究步骤、措施和方法,使其合理化、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研究意义。

4、经验总结法:以课例为载体,行动研究为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提升教学经验,形成结题报告。

(四)研究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6月—-2019年9月)课题申报,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2月)

(1)完成学生抽样调查;(2)学习文献材料,执行计划,开展研究;(3)开展听评课及教学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情况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4)收集整理课题活动的资料,形成造型·表现”课教学课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3月—2019年6月)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课题组两位美术老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学生的造型表现有明显提高。 
  1、大课时设置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美术课作为实践操作课程,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接到课题后,课题组成员与校领导沟通,将每周分开的两节美术课连在一起上,使学生能在充足的时间内认真思考,静心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成造型实表现等环节,也给教师留下更多针对性指导学生作业的时间,这一举措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一致认同。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场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眼睛看到了,心中有东西了,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因此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趣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融入生活当中。比如:我们会根据教材的内容,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观察作业,在教学《洗澡》一课前,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或者家人洗澡时的环境、动作;教学《春天的色彩》一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周末走进公园或者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春天的美丽色彩、人们的穿着和活动项目,有了仔细的观察和体验,学生再进行课堂表现时效果就好了许多,作品更加的真实、生动,色彩更鲜艳。 

3、注重挖掘地域资源和身边素材。美术教学不能只注重课本教学,挖掘丰富的地域资源和易找的大批天然素材,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造型·表现”课内容也将更加丰富多彩。如:在教学《面具》时,会要求学生捡树叶、找树皮、蒿草等学生常见的、被视为废物的物品,来装饰面具,古朴而别致。

4、多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在课堂中,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分析、比较等逐步积累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造型语言,对优秀作品的奖赏点评更是能够启发学生的是创作思路,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力。 

5、美术教学评价手段多元化。在造型·表现”课堂中,我们不能一味的只从学生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进行评价,我们更应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作过程和完成作品三方面进行评价。我们形成课堂评价四部曲,即:说——想——创——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  

6、教师自身水平得到了提升。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课题组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明显提高,而教师也通过小课题研究,促使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研究,从而改善了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大大提升。 万珊珊老师的《面具》一课参加市级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大赛获三等奖;《面具》教学设计获市级一等奖;疫情期间,马海燕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小学书画展评活动,6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施课题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有许多地方不够完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的教育理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会不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活动中创新不足,学生美术活动缺乏新意。

(3)课题组成员除教学任务以外,受其它事物性工作干扰,很难静心研究,加之文字功底较薄弱,进一步整理提炼出具有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还很欠缺。

2、改进研究的措施

通过本次小课题研究,我们已经基本明确了研究的思路和做法。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以提升课题研究的高度。

(1)加大业务学习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2)继续深化研究工作,做到多看、多听、多思考,创造性的开展美术活动,细化资料的分析、整理,使之形成规范、科学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

2、韦文艳.  小学低年级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连堂课教学模式[J]. 湖北教育. 2005年01期

3、张海丽.  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造型能力[J]. 吉林教育. 2013年2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