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家庙(兰溪市·渡渎村):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

北宋末年,始迁祖章三七,由淳安迁居于兰溪市女埠镇渡渎村,章拯所撰《渡渎章氏宗谱序》载:“吾家为宋名相郇国公后裔,先世曾徙居淳安渡渎。遇方腊乱,渡渎首当其冲,三七承事府君(十二世)乃携亲房避地兰溪,依望云乡八行董公少舒鲁营歼御,得免于难,选择附近圣地以居,居乡以八行改纯孝,而府君所居仍号渡渎,不忘本也。”经过八百多年的繁衍发展,渡渎章氏,成为兰溪大姓。
http://s13/mw690/a55448d9gdedc6f79eb8c&690
01:章氏家庙,2005年3月,被列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古以来,凡立祠“必经数十年之高贤硕德,殚精竭虑而成者”,明嘉靖元年(1522 年),工部尚书章拯倡仪家乡建造祠堂,章氏先祖自宋明以来“世代簪缨,人才辈出,官居显要,禄食宜丰,非他族所能比拟”,建巍峨之宗祠,引后裔子孙继往开来。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杨秀清率军盘踞渡读数年,家庙不幸遭火而焚,仅存义报三间,“颓垣破瓦棘地荆天,令人不胜黍离之感”,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族人再兴倡仪筹建,“然人民经凋敝之余,元气未复,且祠产不多,筹措不易”,最终在宣统庚戌年(1910年)告成。此次重建,历时四十年,耗资二千余金,可见“天下事,毁之则易,成之甚难也!”
01:章氏家庙,2005年3月,被列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古以来,凡立祠“必经数十年之高贤硕德,殚精竭虑而成者”,明嘉靖元年(1522 年),工部尚书章拯倡仪家乡建造祠堂,章氏先祖自宋明以来“世代簪缨,人才辈出,官居显要,禄食宜丰,非他族所能比拟”,建巍峨之宗祠,引后裔子孙继往开来。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杨秀清率军盘踞渡读数年,家庙不幸遭火而焚,仅存义报三间,“颓垣破瓦棘地荆天,令人不胜黍离之感”,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族人再兴倡仪筹建,“然人民经凋敝之余,元气未复,且祠产不多,筹措不易”,最终在宣统庚戌年(1910年)告成。此次重建,历时四十年,耗资二千余金,可见“天下事,毁之则易,成之甚难也!”
http://s10/mw690/a55448d9g7cafa55758c9&690
02:《女埠镇志》载:“章氏家庙,建于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结构属四合院式,三进二厢,青石楼门,总建筑面积约 850 平方米。清咸丰同治间遭火焚,现存门楼为明建筑,余为晚清风格,中庭高耸雄伟,雕梁画栋,青石立柱。”青石楼门高约7米,门面有“章氏家庙”四个大字,上有三个斗形飞檐,中间有“惇睦”二字。
02:《女埠镇志》载:“章氏家庙,建于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结构属四合院式,三进二厢,青石楼门,总建筑面积约 850 平方米。清咸丰同治间遭火焚,现存门楼为明建筑,余为晚清风格,中庭高耸雄伟,雕梁画栋,青石立柱。”青石楼门高约7米,门面有“章氏家庙”四个大字,上有三个斗形飞檐,中间有“惇睦”二字。
http://s11/mw690/a55448d9gdedc96ad3c0a&690
03:第一进两侧柱饰有门神牛腿;第二进门第上方有敕赐“崇儒”匾额,柱上悬挂“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的楹联,选自宋仁宗御赐郇Huán 国公章得象诗:“阆苑仙翁福寿遐,孙登龙首戴宫花。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三代姓名喧上国,七闽声誉冠中华。凤凰池上标余庆,他日新堤又筑沙。”
03:第一进两侧柱饰有门神牛腿;第二进门第上方有敕赐“崇儒”匾额,柱上悬挂“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的楹联,选自宋仁宗御赐郇Huán 国公章得象诗:“阆苑仙翁福寿遐,孙登龙首戴宫花。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三代姓名喧上国,七闽声誉冠中华。凤凰池上标余庆,他日新堤又筑沙。”
http://s3/mw690/a55448d9gdedc9ff66712&690
04:入天井,见16 根青石立柱,撑起飞檐四起、高耸雄伟的中庭,牛腿雕工精美古雅,前有神鹿叼灵芝、狮儿戏球,后有老仙翁,可惜被偷走两只牛腿。
04:入天井,见16 根青石立柱,撑起飞檐四起、高耸雄伟的中庭,牛腿雕工精美古雅,前有神鹿叼灵芝、狮儿戏球,后有老仙翁,可惜被偷走两只牛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