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红字为原文中列出的若干问题或者陈述,黑字为我的回应。
① “盲拧魔方需要“记忆”和“快速拧”两个要素——后者是关于魔方的“专业技能”,包含对公式的记忆和运用,以及手部动作协调能力。先记住这一点。”
赞同,但是贾立平在这个项目没有展示出他具有的“盲拧能力”。
② “事实上,是魔方界的专家先提出了“听音盲拧”的项目,科学家团队认为这包含了记忆和速拧两个要素,所以同意了这个比赛方式。”
我们原以为这个项目的确是由魔方协会的常方圆女士制定的,而在她2月22号发的申明贴里(http://tieba.baidu.com/p/4992992630?pid=104473684859&cid=104635774288#104635774288
http://wx1/large/a54d2763gy1fd4g50gw70j20bw0aagn8.jpg
大意就是说她只提出了“听音”和“盲拧”两个元素结合的可能性。那我想问后续的详细规则又是谁制定的?他们又对魔方有多少的专业知识?
③ 最重要的一点:节目组征求了贾立平和林恺俊的意见,两位选手均认同项目规则,没有异议。规则的修订确定是一个过程(比如到底比多少个魔方,是从一个大数目到最终的15个),是在双方选手的不断确认下,才能完成。这个确认的过程都记录在案。我认为,不能因为输了比赛,就再跳出来说比赛规则从一开始就不合理 。如果是规则执行出了问题,那么执行的时候解决问题就好。
首先,林被合同约束了,拒绝录制将面临十万元违约金的风险。其次,在规则初步确定后,林恺俊本人和负责项目检测的魔方裁判都对这个规则提出了异议,但节目组并未采纳。
这一过程他会在自己之后发的长文里详细描述(包括聊天记录等证据)。简单的讲就是他经历了不接受到被逼迫接受这个项目,而不是所谓的“均认同项目规则,没有异议”。
④ 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作弊,因为只要在规则之内,就是可以允许的。我认为,比起“作弊”,更为准确的描述是:项目设计有漏洞,可能被选手钻空子。
但是,魔方圈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作弊行为。
规则没有提到就是允许的?这点更站不住脚,有很多网友举过例如“也没说比赛前不可以打晕对手”之类的例子。
关于是否定定性为“作弊”,我并不知道大家会更认同你的看法还是一群平均“魔龄”都在5年以上的专业玩家的看法。不过这并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⑤事实是:双方都对重赛的规则表述认可,同意1比0开局,并由3局增加为5局。双方还根据此规则完成了彩排。
http://wx4/large/a54d2763gy1fd4g5tapjjj21hc0u01ez.jpg
此图来自2月24日最强大脑最后的官方辟谣视频,图中坡坡表示“我不决定签那份协议”。根据当事人说明,这里的“协议”指的是一份“同意从1比0开始重录”的书面协议。显然当事人不同意这样的规则,所以没有签下这份协议。
这里有一个疑问,这样的情况下节目组为何可以确认他同意从1比0开始重录?又为何在当事人不同意重录规则的情况下要求他到场参加重录?
另外节目组番外中自相矛盾的一点,有很多网友指出过,画外音:“从7点等到9点....”,而画面中出现的截图表明在8点20的时候,林就已经明确表示自己放弃重录的机会了。
而本人作为当时在场的选手,我的确在现场看到过一份所谓“1比0开始”的书面协议,而在选手签名那一栏是空着的,也就是说林一直没有同意过重录的规则。如果节目组有任何证据证明林答应过“从1比0开始”,请拿出证据。
参加彩排的原因:(根据我的了解)在彩排时节目组并没有和林协商好会从“1比0开始”,而是在正式录制之前一直口头答应争取会从“0比0开始”,这就是林对于“公正公平赛制”的抱有的最后一丝希望,可惜,它破灭了。
⑥ 从现场表现来看,通过对比赛细节的分析,无论是第一局,还是第二局,贾立平的长时记忆都强于林恺俊。
你有两个论据,我会用魔方的专业知识来一一进行反驳。
即使我不是一个记忆选手,我都知道记忆的能力是分为很多种的。这里只是展现了听音的记忆能力,那我的确可以大胆的说贾立平在“听音记忆”能力远胜于林恺俊。
但哪又能说明什么?节目组选出参加国际赛的是盲拧选手,“听音记忆”和盲拧所需要的记忆能力八竿子打不着。(单个盲拧是“瞬间编码记忆能力”,多个盲拧是“编码的长时记忆能力”)
所以你只能说贾立平的“听音长时记忆能力”强于林恺俊,而不是“长时记忆”,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作为科学家用词请严谨。
2,但是,这也给林恺俊带了巨大的隐患,他的复原时间是19秒,低于他在最强大脑晋级赛的盲拧时间(大约14~16秒——扣除观察时间,只算盲拧时间),这说明第二局中间林恺俊虽然极大地缩短了记忆提取时间,但是因为长时记忆的不稳定,影响了他后面的盲拧速度。这是我对林恺俊比赛中表现的分析:在有很多长时记忆负荷的时候,他的盲拧部分表现不稳定。因此他对自己并没有绝对的信心——“他没有绝对的信心”是我的推测,且是本文中唯一属于“我推测”的部分。我的推测源于什么?源于他在最后时刻要求改从0:0开始,我不知道这一举动是否源于他的信心不足。
如果刀客特魏有了解和观看过“多个盲拧”项目的比赛的话,就会知道所有选手在平均每个魔方的还原时间都比单个魔方盲拧的还原时间长。
这是因为“多个盲拧”项目会考察选手的“长时记忆能力”,而在还原过程中是需要花费一点多余的时间提取之前记忆的编码的。 所以比起单个盲拧的“短时记忆”。 多盲的每个魔方平均还原时间都会相对长一点。
而贾立平在比赛中使用了逆序还原的方法,所以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记忆这15个魔方的编码,也许他压根就没想过用盲拧的方法呢?
所以两者根本就不可以作为参照组来对比。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希望你多多可以询问专业人士的意见。请不要通过自己的猜测来对自己陌生的一个领域的事情下结论。
原文中之后的内容都与本事件无关,我也不会对所谓“黑幕”和“你”做任何猜测或者原文的解读。
我并不了解你,除了速拧结束那天你让我转告林恺俊,劝他回来重赛之外,我和你并没有任何的直接交流。
只不过,
“既然doctor魏可以利用自身标榜的科学权威的标签,对事物进行轻率的直接否定。那么我们作为老牌魔方选手,是否也可以按照相同的逻辑,利用我们自身在魔方领域的权威性,对你的观点进行直接的否定呢?”
但是我们不会这么做的,我们只会用事实,以及专业的魔方知识来让大家明白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