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研活动、自主预习、导学案、质量检测等的标准要求
(2013-05-02 13:37:44)小学数学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研活动、自主预习、导学案、质量检测等的标准要求
全册备课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2、数学思考。3、解决问题。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2、教学重点、难点。3、知识结构。
三、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五、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单元就可以)
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2.教学重点、难点。3.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2.数学思考。3.解决问题。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小节就可以)
五、单元自测分析(主要从本单元测试的基本情况、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典型解剖、补救措施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六、补教补学教案(一定要写成教案。主要针对本单元测试中学生没有掌握住的知识来设计,巩固练习中的每一题都要有针对性、梯度性,确实做到该补教的补教、该补学的补学,使学生达到理解、明白、学会的目的。)
课时备课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具和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要灵活多样)
2.探究新知(一定要体现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大胆创新等新课标精神)
3.课堂演练(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梯度性,一般要体现出基本题、变式题,开放题等练习题。)
4.课堂作业(课本上的练习题或一课一练)
5.课堂小结
6.教后感(主要写本节课教法的成败、学法的成败,写出自己的教完本节课的感想。)
●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标准要求
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贯彻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体现。根据教学规律与我校实际情况,对作业布置与批改特作如下规定:
一、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应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和布置学生作业。
2.作业内容应服从《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作业量和难度须适中。
3.弄清教材中作业练习和编排意图,熟悉作业要求,经便指导学生完成各生科作业。
4.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及上级有关规定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严禁教师私自滥编泛印乱买课外练习、提纲、试卷等,要有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5.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格式要规范化,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6.教师对学生和作业应及时认真批改,批改符号要统一,要签署批改日期,发现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及时表扬。鼓励,加上评语,对“学困生”的作业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要求,且应多给予面批纠正。
7.严禁因作业问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作业批改需要及明分发给学生,便于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9.学生优秀作业应及时在班展示。
10.作业本的设定与使用应做到本年段一致。
二、数学教师批改作业规范要求
(一)作业批改的范围
数学作业本、导学案、预习卡、复习卡、单元测试等全批全改。课外补充作业可以有选择批改或评讲。课堂练习在课堂讲评或个别批改。
(二)作业批改的规范要求
1.课内外作业要及时批改,批改进要查阅学生运算的全过程,不能单凭得数确定正误,并及时记载典型例子加以分析。
2.正确的打“√”,错误的圈“〇”。
3.作业批改按质量、态度、格式。整齐度标准评定“A、B、C、D”四个等级,并签写批改日期。在学生作业有进步或变化较大时,应批注激励性语言。低年级学生作业提倡多元化评价,如采用画笑脸,画五星、画小旗等。中高年作业要求学生解题要有创意,对思维独特的作业可在等级旁再加激励性批注。
4.教师批改的书写格式要做到工整、规范、不潦草、不涂改,不写错别字。
●教研活动标准要求
数学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教学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研活动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定中心发言人”。
一、教研活动计划要详实。教研活动计划的制订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活动计划在大方向上与上级计划保持一致,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上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师资水平来确定。切忌活动计划“假、大、空”或照抄其他单位的计划。教研活动计划制订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增强教研活动的计划性和序列性。
二、教研活动内容要丰富。确定教研活动内容时要关注教学的方方面面,关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可以进行:
(1)新理念的理论学习。要以课改为重点,针对本校教学中的问题组织教师积极学习各级教育部门的政策、法规、文件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报刊杂志上的优秀文章、专家报告、名课观摩等。
(2)解决数学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开展对比听课、评课、案例研究等活动。
(3)考试命题、成绩的分析、研讨等。
(4)关于某类学生的个案研究。
(5)本校教师在教学中的体会、经验交流、学术论坛或讲座等。
三、教研活动组织方式要灵活。
1.按时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联片教研活动。
四、教研活动的管理措施要得力。
要创建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教研活动的参与度;要早准备,深钻细研,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主研讨。
●自主预习的标准要求:
一、
1.
2.
3.
二、
1.
2.
3.
4.
三、
1.
2.
3.
有些重点内容,教师要制导学卡,为授课做充分得准备。
●导学案的标准要求:
(1)实施年级:3至6年级;1、2年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习惯、教师引导为主,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性发言。
实施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
(2)实施改革学科的学科,编制“导学案”的具体数量由各学科教科研组根据学科教学计划确定,原则上“不上没有学案导学卡的课堂”。
(3)由学科教研组负责根据不同课型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导学案”模式,统一格式和要求。“导学案”样例电子文本在学期初交教导处。
(4)实施改革学科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在制定教学计划(进度)时,制定各学科编制“导学案”的数量,确定主备教师并做好分工,以备课组为单位交教导处备案。
(5)“导学卡”使用的基本流程及要求
a.从新学期开始,由主备教师周前备课,同组教师集体研讨,确定学案—即“导学案”,级部内统一使用。(备课环节)
b.任课教师将确定好的“导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初步解决相关基础知识。(课前预习环节)
c.课上师生依据“导学案”,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形式,基本完成“导学案”相关要求内容,教师针对学生情况,有目的的进行精讲,化解知识误差。(师生互助学习环节)
d.教师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有目的的进行多种形式的当堂检测,进行质量反馈。(当堂检测环节)
e.教师针对“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采用面批、抽批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作业环节)
f.以周为单位,建立学生“导学案”档案,让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分类整理,以期中、期末为大的周期,集中整理“导学案”,形成各科复习资料,学生自主复习、教师点拨、拓展训练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复习环节)
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通过以上基本流程,实现备课、授课、当堂检测的统一。实施此种教学改革,核心内容是学案编制的研究,真正意义的、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是基本保证。
●质量检测的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依据。小学数学书面考试命题,无论如何改革,都必须紧扣“标准”新要求,凸现“标准”新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突出基础性,促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书面考试命题可从重要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三个方面,突出基础性,促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考查“重要的数学知识”。一要突出“重要的”;二要防止死记硬背。小学阶段的考试是“标准参照性”考试,或称为“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某一预先制定好的“标准”,学生只要通过这个“标准”或达到这个“水平”就是合格,而这个“标准”或“水平”就是课标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或应该达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