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 教学反思

(2016-03-24 15:12:57)
分类: 地理备课组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本次就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这一课展开教学反思。

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是:

1.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2.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因素的特点,并能分析其相互关系。

新课标对本节内容发展要求:学会认识大洲的一般方法。

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设计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说出亚洲的洲界。

    目标2:能够结合地形图和水系图,总结亚洲地形和水系特点,并且简单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目标3:能够结合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和全球陆地气候分布图,对比出亚洲缺失和独有的气候类型,能够分析亚洲各种气候的成因(特别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目标4:根据给出的气温和降水量图,能够描述某地的气候特点,或者能够比较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差异。

目标5:能够在亚洲的学习中,总结出大洲学习的一般方法。

    对于高一的学生,在区域部分的学习,为了应对高二上学期10月底的地理学考,应该着重基本要求的掌握和落实,但是在教学目标设置时,在2课时内我就设置了如此多的目标,本意是希望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好区域的学习,希望面面俱到,结果目标4基本无法达成,很仓促的讲解了一个例子,最终也无法让学生对区域的学习厘清一个系统的框架,最终目标5也难以达成。

  (二)教学过程反思

亚洲部分的学习,作为必修三的补充内容,目前还没有教材,学生只有必修三的地图册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前已经下发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课前并没有上交检查,我也没有向学生了解这一部分学习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探究环节是给出世界各大洲轮廓图(亚洲着重标出)和亚洲的轮廓图(底图有经纬线),让学生讲出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我认为这个环节虽然是重点,但难度很小,因为学案上已经给出了地理位置描述的三大角度(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但是课堂的效果与我设想的并不一致,学生已经不记得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也不明确东西经如何划分,甚至有基础更薄弱的学生连经线和纬线也难以分清,课堂一开始预设三分钟的内容,磨蹭了有10分钟。我想原因有二:一是以前初中虽然学过,但是已经过去太久学生已经遗忘,二是地球运动部分在高一不做要求,导致上区域时,学生学生并没有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储备。

第二个探究环节是给出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高原、山地和平原,从中得出亚洲的地形特点。因为已有学案做为基础,我只是简单的提及亚洲有哪些高原、山地、平原,并没有结合地形带领学生一一明确位置。我以为学生做过学案应该很清楚这些重要的地形区,但是事实是学生对这么多名词大部分是陌生的,即使认真填过学案,在课上也难以跟得上我的思路,何况有部分学生学案也没有认真的填写。不过在地形特征的总结上,稍微的引导,学生基本上能够的出亚洲地形的三大特点。对于水系的学习出现的问题也是类似。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是着重讲解气候并且通过例题来教会学生学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进而得出影响气候的五大重要因素。可惜,上一节课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加之大部分学生对于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也并没有掌握好,落实到具体大陆上,讲解上又花了很多的时间,导致教学任务又无法完成。

 (三)存在问题反思

1、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很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

2教学设计时没有合理的取舍,重难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上缺乏规划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拖沓。

3、对于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程度,以及学生现在学习的基础把握不准,总是想当然的去安排教学的任务,设想教学实际。

4、运用教学语言不够熟练,出现了几次口误。特别是地理在涉及到东西南北以及东经西经这些方位名词时出现口误是不应该的,因为在这节课中明辩地理空间的概念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5、在教学实际中各个知识块之间的衔接比较的生硬,不自然,对于知识内容不能以一种比较生动有趣自然的形式组织起来,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不强。

 (四)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更加注重教学时间上的预设,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归纳

2、实行弹性教学,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安排好新课和习题课的节次,让学生对相关内容及时的巩固

3勤听课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课前反复演练。多听、多学、多练。

4、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成学生愿意自主探究的课堂,尝试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激发他们内心求知欲。敢于创新,敢于去尝试。

   通过此次的教学反思,希望在地理区域部分的教学上能够更有效的组织课堂的教学,能够在尝试中有所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