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补差促提高
(2017-03-13 23:34:36)
标签:
初三中考培优补差教学复习 |
分类: 教学教研 |
培优补差促提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我是来自鹅公中学初三年级组的龙腾,今天在此发言倍感荣幸,接下来由我来介绍一下鹅公中学近年来初三中考备考中在“培优补差”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权当抛砖引玉,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引发更多的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探讨,则再好不过。
“培优补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正确地去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这既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现实需要。
最近几年,我校进一步重视中考备考中的培优补差工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陆续有尖优生在中考中崭露头角,低分段学生的占比不断缩小。具体来说,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培优补差: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对于优生,既要让他们明白天外有天,防止出现自满心理,也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在中差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更要花大力气,让全体初三教师团队形成这样的共识:补差不仅仅是补知识,更多的是将补爱心、补耐心、补自信心、补学生的意志力与补知识结合起来。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落实因材施教
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针对学生学业能力的层次,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和辅导分层。
每年春季开学学生分流后,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或班级重组或师资队伍调整,及时稳定师生身心。
集体备课是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在集体备课时,突出对培优补差的讨论和研究,经过分析学生的能力增长点、思维障碍点,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分层授课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设计有梯度,形式多样的教学知识和练习。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各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尝试成功。
对于作业,我们坚持做到:分层设计、不同批改。中差学生以做基础题为主,辅以简单的例题变式练习;对于尖优层学生,主要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上设计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讨论型的试题,使学生在自我消化的过程中感到学无止境。对于优生的作业,还可以使用换改或轮改的方式,要求他们互相对照独立完善,鼓励他们自主钻研,力求更优。
课外辅导是对课堂复习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我们主要利用学生早晚自习课时间,分别对学生在课堂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辅导,而且侧重点不同:对较差层学生侧重于兴趣、信心、学习愿意等意识教育;对A层学生侧重于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和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
三、建立三维立体的帮扶网络
第一层网络是学生间的网络,即灵活发挥优生的作用,早在2012年,我校开始形成 “同学相长”的课改模式。具体做法是在班级内部开展“同学相长”一帮一同进步活动,形成捆绑奖惩机制,发挥学进生充当教师助手的作用。
第二层网络是教师与学生间的网络,一个班的九位任课教师,每人负责捆绑一名优生和差生,实现对优生的精准培养和对差生的精准帮扶。对后进生的转化还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加自信,产生前进的动力,逐渐摆脱后进,进入学优生的行列。
第三层网络是学校领导与年级组的网络,通过领导挂点的方式,解决年级组在日常运作工作中的困难,作好后勤保障。同时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关注教师的思想动态,有必要时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四、形成培优补差在课堂内外的无缝化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和练习的设置都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在课外和晚自习时间,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更要细致。此外,还通过定期与学生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在周末时间,我们以同村或同居民小组为单位,形成学习小组,共同做题、互相监督互相考核,共同提高。
五、重视教研和考试
我校除日常化进行校内的校本教研,积极参与县内的片区教研外,还与安远县鹤子中学、孔田中学等邻近学校长期开展交流合作,如共同举行月考,交流复习资料考试信息等。对于月考、模拟考试等,做到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在复习的后期,对学生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多扣分,让学生养成好的答题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六、三阶段复习各有侧重
在第一阶段的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中,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知识复习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则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第三阶段的综合训练,做好限时训练,变课堂为战场,做到平时练习考试化。
总而言之,在初三中考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培优重在提升能力,补差重在基础过关。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