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二年级数学作业分层布置与批改
(2012-06-12 16:41:39)
标签:
论文 |
分类: 教学论文 |
摘要:本文立足初二数学学科从落实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和分层要求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两方面论述了作业分层布置与批改的必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心得构建了作业分层布置与批改的一些策略,旨在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使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得以加强。
关键词: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批改
一、作业分层布置与批改必要性
1、作业分层布置与批改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落实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需要。
在很多学校,大班额制约教改的困境依然存在,加上平行分班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等差异自入校就已经存在,进入初二年级,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统一要求”的作业致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现象。作业全收全改,教师工作负担极为繁重,很难及时落实学生的纠错反思,使作业批改价值大打折扣。家庭作业经常是只能查查数量,无法顾及作业质量。很多时侯学生忙于应付作业“任务”,显然缺失了最重要的反思、纠错、再提高过程。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使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实行分层处理是不二选择。
2、作业分层布置与批阅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2、作业分层布置
首先设计好B层作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删减难题、增加基础题等方式设计A层作业,在B层作业基础上通过减少简单题,增加开放题、综合题等方式设计C层作业,这些是学生应该按时完成的刚性作业。各层次学生还可自由选择弹性作业。
以我在完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7页教学内容(等腰梯形判定)为例,课堂作业设计过程如下:
首先设计好B层作业:
B |
第10题图 |
D |
C |
|
E |
第7题图 |
A |
C |
B |
D |
M |
B |
第10题图 |
D |
C |
A |
E |
3、作业分层批阅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构建了以下几种分层批阅作业方式。
首先由教师带领两名数学课代表对各小组部分同学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并传授批改方法,然后让这些学生分头对本小组其余学生的作业进行下一层次的当面批改,并做好批改记录,可以按如下程序进行操作:
①指定批改学生,分配批改任务
作业布置完毕后,教师可以公布本次各组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名单(每组二人)及批改方式。(例:本次抽各小组的1、3号同学,或2、4号或3、4号等)
在课堂中,部分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率先完成了作业,这时教师可以带领课代表一起先当面批改这部分同学作业,在批改的过程中找出批改的重点和注意事项,给他们做出批改示范。对于下课时没有批改完的可以另外确定面批时间、地点,或由课代表代替老师面批(教师主要利用课堂、课间、早上上操前、下午上课前、下午自习课等时间进行面批)。
③实施分组面批,做好批改记录
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经过老师的面批和指导,明确了正确答案和批改方法,就可以对本小组其他同学作业进行另一种层次的当面批改,当发现错误时要同作业主人一起分析错因,及时加以纠正,并将所所发现的新颖解法,典型错题记录下来。
④了解作业情况,进行适当讲评
在前一次作业全部改完之后,教师要查看作业批改记录,有针对性或随机地抽查部分作业,了解学生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情况,在课堂教学时,要做简要总结和讲评,当作业出现新颖解法或典型错误时,并做些重点分析。
教师批改A层学生作业,A层学生批改B层学生作业,B层学生批改C层学生作业。操作程序与(1)类似。
家庭作业的布置与批阅可结合学生现有资料参照课堂作业的方式处理。作业的布置也要因具体内容而定,有些时候“统一”的作业也是必要的。在学生没有合适的批阅时间,或者此内容的批阅学生很难把握尺度等情况下,也需要教师的全收全改。有些时候,家庭作业也可让学生对照答案自我批改。总之,作业的分层布置与批阅,是要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在学习各环节中的主体地位。作业分层布置与批阅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其它的布置与批阅方式。
参考文献:
[2]徐新红.《课改工作总结》/《汉滨初中论文集》(2009年7月—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