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MOOC切入教育 果壳走的如何

(2015-06-16 22:47:09)
标签:

杂谈

  提到果壳网,大家都会想到科技,科普。以科普科技起家的果壳网,其科技的外衣已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主观影像。

  但实际上,早在2013年,果壳在科技的基础上延伸出了MOOC课堂,这两年在线教育大热,MOOC也跟着在中国玩的火热。

  2014年12月22日,果壳网完成C轮融资2000万美元。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对此表示,果壳未来将在教育学习方向继续发力。

  领投方好未来联合创始人刘亚超也表示,与果壳网合作,将借助果壳MOOC学院平台加速旗下在线教育业务的拓展创新。

  布局教育

  早在2012年,果壳网就对于在线教育领域做过小规模的试水,他们尝试着着做让学生讨论课堂内容的在线小组,姬十三还为此专门去大学住了一段时间,但这个项目最终放弃,几乎没什么人参与。

  果壳网当时的失败其实从理论意义上并不是在线教育领域的失败,而是社交领域,在中国一个很奇怪的现状是,严肃的在线社交发展的一直很困难,这与中国人的文化有关。

  在遇到挫折后,果壳网卷土重来,从MOOC领域重新切入在线教育,而之所以选择MOOC,主要原因在于站内有一个关于MOOC的小组,人气很高。

  最开始做MOOC是收录国外网站的课程,如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课程,进行汉化,放到网站播出。因为是收录,所以与国外网站无法同步播放,后来尝试与供应网站进行合作,如Coursera,Coursera会在播放课程前提供英文字幕,果壳网进行翻译,再与Coursera进行国内外同时播放。

  2014年5月中国有有了本土的MOOC慕课网,果壳对本土的课程进行部分收录。

  在CEO姬十三看来,踏入教育领域为偶然也是必然,科技与教育不分家,MOOC学院的用户群体和果壳网整体用户重叠度较高,最开始喜爱科学的那批人,同现如今喜欢教育的这批人,有一大部分相互重叠。

  而实际上,姬十三没有说的是,对于果壳网这样的新型知识库,其一直距离钱比较远,而在线教育是一个为他提供天然转型的项目。

  行业现状

  果壳并不是国内唯一做MOOC的网站,在此之前网易公开课就已在做这件事。就拿与Coursera的合作来说,在2013年10月,网易就与Coursera有了合作,在网易的界面有专门的Coursrea社区;而果壳与Coursrea平台合作已到了2014年9月,其中相差有一年之久,时间方面果壳不占优势。

  在形态上,网易的coursera社区更多突出官方课程,整合更多的资源例如edX或者国内大学资源,而果壳的Mooc学院在UGC道路上发展,通过用户再加工构建更加“个性化”的课程。二者在前行的道路上各自发展。

  在经营上,二者对于MOOC的重视程度也有不同,对于网易来说,公开课是旗下的一个子项目,重视程度不会太大,属公益,不求盈利,为其他产品导流量。

  对于果壳网来说,网站现主要经营的就是科技和教育这两个方向,因而对此的关注度不会太低,目前而果壳的资源也开始全面向MOOC团队倾斜。

  果壳网的机会其实是所有创业型公司面对巨头时都存在的机会,用周鸿祎的话说,小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团队虽然小,但如果只干一件事,只干一个产品,只干一个功能,调动所有的人力,就能做到极致。

  市场前景

  对于MOOC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毕竟此市场目前还处于一个混乱状态,前景尚不明确,不过也有很多市场可待发掘。

  首先,有数据统计,国内学习MOOC课程人数估计有20万左右,这个群体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与刚步入职场前几年的白领之中,数量称不上多,这说明MOOC是一个小众产品。想要发展这方面的市场,首先就得先抓住这些客户。

  其次,国内的MOOC都为课程提供商,只把课程放入网站播放,没有后续服务,和视频公开课一样,导致一直坚持学下去的人不多,这就造成了用户粘性不够大。加入后续服务,提高用户粘性,此市场潜力还有待发掘。

  虽说MOOC自身本为免费的,在这两个前提下,商业模式还在不断的摸索,很多的盈利机会都在逐渐出现。例如Coursera网站向需要结业证书的学员收费,EdX将自身技术出售给知名学府,以创造收入。

  对于国内做MOOC网站来说,短期的盈利与否,不是首要关心的问题。抓住用户,提高用户粘性,才是主要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