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区电商的“她经济”

(2015-06-10 21:38:40)
标签:

杂谈

   社区电商的“她经济”

       近日,有着“让你买到国外的好东西”口号的社区电商小红书宣布完成融资。“小而美”的社区电商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小红书也蹭蹭涨到App Store排名总榜第四。

  买买买是一直是女性不变的话题,但随着可选择平台越来越多,各电商平台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只为撬开众多妹子们装满“买买买”欲望的潘多拉盒。

  类似小红书、蘑菇街、美丽说等等社区电商,看准了目前年轻用户乐意分享交流的购物习惯,为她们提供一个平台,然后导入商家的模式一起专攻:“她经济”。

  小红书CEO毛文超谈到创建初衷时称:我们发现当时市面上的旅游攻略千千万,却唯独在海外的本地购物,要买什么、在哪里买上没有特别好的服务,由此萌发了将自己的海外购物的经验通过产品来分享给大家的念头,于是就有了“小红书”。

  社交 电商怎么玩?

  社交怎么玩转电商的?小红书上的薯友们是通过将自己用真金白银败来境外购物心得,用游记的形式PO到平台分享信息。

  平台上每个商品都有相应的名字、照片、用户心得、价格和购买地点等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和大众点评很像,都是通过UGC生产了高质量的内容,从而帮助信息更中性、客观地输送给用户,做到消费决策的功能。

  作为社交化的电商,小红书做到了两点:一是满足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前能够进行店铺、商品比较,而在购物过程中通过评论、留言交流与互动,购买商品消费后又可以评价及分享。

  二是满足企业,通过社交化工具的应用及与社交化媒体、网络的合作,完成企业营销、推广和商品最终销售。

  然后通过平台把两者联系起来, 毛文超对社交了解很透,他说:“我觉得每个社区最后能够走到多远,最重要的是两件事:第一个是它的种子用户是谁,这个奠定了社区的基因;第二件事是核心规则,作为一个社区管理者,我们鼓励什么样的行为,不鼓励什么样的行为,这个决定了社区能走多远。”

  社交改变了用户体验,相同爱好、相同需求的用户找到了自己的社区,并一起发现适合自己的好东西,通过用户自主选择,然后“抱团”消费。

  社交导入电商的模式在国外也很火热,美国图片社交Pinterest前不久就加入了BUY IT按钮,Instagram 也在同一天宣布要在广告图片加入“现在购买”按钮。

  但实际上,对于国内电商而言,这种模式并不太适合企业长久发展,只能作为电商生成用户的敲门砖。

  暂时的社区经济

  在国内,“小众”的社交平台是无法与综合社交平台相抗衡的。同样以导购社区分享起家的蘑菇街、美丽说,现在虽然都发展的不错,但它们发展历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去社区化。

  蘑菇街在去年10月发布“社区关闭通知”,宣布社区频道正式关闭,停止用户发布功能。美丽说也同样在去年5月转型做电商平台,推出自己微信小店,帮助优质卖家在其平台开店。

  社区化作为电商的一个切入点,开放的UGC模式导致内容质量降低,当大家都可以创造内容时,只要平台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广告、厂商内容会大量进入,劣质驱逐良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缩小可贡献内容的用户范围,而这直接限制其规模的扩大。

  小红书目前的定位是社区第一,电商第二,但笔者通过体验APP发现,用户分享的很多商品都不能够购买,福利社板块能够购买的商品种类也很少,如何引进大量商家丰富产品同时保证社区第一的地位?这是蘑菇街、美丽说都遇到但是没能解决的问题。

  很多导购性社区电商发展到最后,都无法避免成为“工具型”导购,同质化的推荐和千人一面的产品,不能深层次为用户提供基于价格、爱好、场景的动态解决方案。缺乏个性化服务让用户大量流失,社区性只是一个辅助工具,真正贴切用户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看准海外市场的小红书,物流也可能拖其后腿。目前大多电商和转运公司的信息流没有打通,导致商品的物流状态根本无法跟踪。笔者在小红书上下单,但是三天过后只显示:从保税仓发出的信息。同样做海外化妆品的聚美CEO陈欧表示,聚美有10亿元可烧,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仓储物流的扩张。

  对于目前的小红书来说,以后的发展必不是一帆风顺,虽然一直强调社区第一,但要攻下这片曾经的的蓝海,面对社交导购屡屡失败的国内市场,要想扩大规模,转型去社交化可能较大。

  社区型电商仅仅只是电商的一种形式,蘑菇街、美丽说的试水和转型不是毫无根据,都是立足用户寻求转变,社区化让小红书的用户有了从0到1的飞跃,而对其以后的发展,无论转不转型,更重要的如何才能把电商做好,变得“美而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