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互联网独苗大众点评发力打造“第四平台”

标签:
大众点评第四平台阿里腾讯百度it |
分类: 举个栗子 |
文/李悦
十五年前,上海没能留住阿里,丧失了一个打造电子商务之都的绝好机会。
此后十几年,上海的网络行业多次起伏喧嚣,在游戏、旅游、电商、生活服务、O2O等多个领域都出现过很好的垂直业务公司。
遗憾的是,许多公司绚烂绽放一段时间之后,又渐渐走向沉寂。以至于近两年上海互联网业内都没出什么“大新闻”。
如今,BAT三大巨头各守一方,运筹帷幄、全国布局。百度坐镇北京,腾讯驻守深圳,阿里逍遥于杭州。
还好上海也不算全军覆没,经过十一年的低调发展,大众点评沉淀海量商户、用户、点评等优质数据,近期与腾讯的联姻,使大众点评打造完整的生活服务O2O生态圈成为可能,这是大众点评发展BAT之外第四势力的资本。
但互联网江湖之中,门派林立高手尽出。大众点评能否如愿打造“第四平台”?
沪上独苗
上海网络公司最大的热闹无疑在游戏领域。盛大、巨人、九城分别上市,成为红极一时的明星公司,做垂直领域儿童游戏的淘米赶了个晚集,也于2011年赴美上市,今年游族也借壳在国内上市。
但喧嚣过去是沉寂。
如今盛大、巨人正在密谋退市,九城在2009年失去魔兽之后便一蹶不振。2014年春节前后,淘米几位核心高层接连出走,而战略上的举棋不定让这家公司前途堪忧。
此外上海也有不少在垂直领域有所建树的公司。
携程旅行网做到了机票、酒店预订行业的老大,早在2003年已经赴美上市。但这家呼叫中心起家的预订网站,目前也面临转型之痛。携程也沉淀了上亿用户,但没有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提前布局。
在电商领域,曾奋力与京东血战过易迅网,因腾讯战略调整,目前易迅已经被京东纳入麾下。网上超市1号店虽然发展迅猛,但早在2012年底就被沃尔玛并购,虽然保持1号店的名字,事实已成为“网上沃尔玛”,失去了独立发展壮大的可能。同样,主打3C产品销售的新蛋网在大者恒大的电商行业,也早就失去角逐的资本。
最热闹的应该是生活服务O2O领域了。大众点评网、齐家网、安居客等分别在日常消费、装修、房产等垂直领域有所建树。大众点评网与腾讯达成了战略合作,这一合作也为腾讯贡献了80亿的市值,正在为去美国上市做准备,齐家网、安居客也在稳步推进,全国布局。
生活服务领域还出现过两个过眼云烟的项目。分众传媒曾试图用广告屏展示作为争取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项目很快失败。而维络城的优惠券终端打印思路,在移动互联时代完全不合事宜,也已经被淘汰。
垂直领域的公司有机会做“小而美”,但只有平台级公司才有机会去争取更大的想象力。大众点评CEO张涛这样解读,互联网可以拆解成“人、商品、信息、服务”四个元素,每个元素连接点都是巨头的机会,其中百度连接人和信息,阿里连接人和商品,腾讯连接人和人,前三位已经坐稳了巨头交易。而大众点评则希望通过连接人和服务成为第四势力。
构筑壁垒
纵观大众点评发展历史,发展轨迹清晰明了。始终围绕积累商户数据、提高用户活跃度、增加用户点评信息的基础来做出各种应用,而这些共同构筑了大众点评的竞争壁垒。
海量商户数据内容是各种生活服务类应用的基础,截止2013年底,大众点评已经积累了800万商户数据。这是以地图、团购等形式切入本地生活领域的其他公司不能比的。
迄今,大众点评累计的用户评价总量已经有三千万条,远远超过美国的“大众点评”上市公司Yelp。当然,张涛认为Yelp错失了团购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点评的布局不会止步于Yelp。
从活跃用户的角度,大众点评多管齐下,发展了团购、预订、外卖、优惠券等多种应用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了用户活跃度。据2013年底数据显示,大众点评在移动应用端的用户已经超过9000万,有望在2014年拿到“过亿用户俱乐部”的入场券。
在各项具体业务上,点评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千团大战”之后,大众点评与美团两强争霸。
据张涛表示,2013年在一二线城市,大众点评的团购业务位居第一,但在三四线城市点评团购需要加快步伐。补齐这个短板是2014年大众点评的目标,点评城市分站将由40多个增加100个,将新增近2000名一线员工布局全国。
2013年上线的预订业务也发展迅猛,在2013年第三、第四季度,大众点评预订业务订单超过一百万单,用很短的时间达到了美国上市公司Opentable订单量的40%,在2014年,点评的预订业务在数量上有望赶上甚至超过Opentable。
但海量基础数据只能说是大众点评修炼的深厚“内功”,想搞“进阶”,大众点评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任督二脉
相比之下,从事生活服务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做的事情真是“又脏又累”。连张涛都自嘲,大众点评是互联网业内的“活雷锋”。
但仅有勤奋是不够的。像所有武侠小说中说的那样,资质不错的憨小子起家少不得高人指点,各种奇遇,打通“任督二脉”,才能在修炼途中走上康庄大道。
如果说大众点评积累的商户和用户、点评数据是“内功”,那“支付 开放”便是大众点评的任督二脉。
先说移动支付。
便利的移动支付可以帮助大众点评从媒体模式转向交易模式。而深度耕耘自己的近千万商户正是大众点评的梦想。
从业务角度说,之前真正实现交易模式的只有团购业务,预订业务的支付之前不在点评手中,点评便无法知晓商户那边的真实效果,而优惠券、电子会员卡更是大众点评商户营销方案礼包中的添头,不能发挥更大价值。
大众点评董事、联合会创始人龙伟在发布会上透露,大众点评后台的商户数据超过800万,但其中只有不到100万的商户与点评发生过团购、预订、广告等深度合作。而便捷的移动支付使大众点评深度服务更多商户成为可能。
再说开放,张涛之前跟老友记确认,大众点评已经成立了开放平台事业部,并由其亲自参与,与腾讯的微信部门、财付通部门及QQ部门全面对接。这一项目,不仅要对接腾讯,更计划对接用户流所在方如各种搜索引擎及硬件预装分发平台,同时对接商户流如各种垂直O2O领域企业如万达、星巴克等企业。
这里说的开放,并不仅说一个开放平台,而是大众点评启动了开放的战略,来促进从单一的信息平台向信息平台与交易平台并存的双平台战略架构的转变。大众点评与腾讯合作社最典型的开放共赢案例,腾讯导入大量流量给点评,而点评又通过支付把流量给到腾讯。
有了深厚内功,打通“任督”二脉的大众点评马上要拓宽生活服务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结婚、酒店等垂直领域进行深耕。这是大众点评在海量商户、用户基础上顺理成章的延伸,同时为其提供了超出美国上市公司TripAdvisor的想象力。
尽管大众点评当下布局严整、有序推进,但目前也仅仅是拥有了角逐“第四平台”的机会,虎视眈眈“第四平台”的公司可不少。
市值过百亿美金的奇虎360在各路突进,稳步发展。“老兵”搜狐近期在视频、媒体领域发力突破。优酷土豆合作之后市值也超过了50亿美金。
新的起跑线已在脚下,且看大众点评能否实现成为“第四平台”的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