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表

(2014-06-11 23:49:40)
标签:

教育

分类: 小课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表

立项号

 

2013XKT-YJ078

课题名称

利用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负责人

 

肖瑛

工作单位

省直机关明园幼儿园

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2772755990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成果主件名称

利用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擦能力

 

课题成果附件

(课题成果附件形式包括论文、教育叙事、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育案例、调研报告、教具制作等)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

应用发表情况(打“√”)

博文

发表

刊物

发表

会议

交流

教学

应用

1

语言:小蝌蚪找妈妈

教育案例

 

 

2

科学活动  蚕宝宝

教育案例

 

 

3

谁的萝卜叶子长得好

案例分析

 

 

4

我们的观察记录

案例分析

 

 

5

让孩子们在自然角中获得更多的发现

案例分析

 

 

6

一粒种子是怎样长大的

案例分析

 

 

7

我们的自然角

案例分析

 

 

8

春天的自然角

教育案例

 

 

9

如何让自然角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资源

论文

 

 

10

如何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

论文

 

 

11

中、大班年级组自然角创设

心得体会

 

 

12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研究、设想

 

 

13

浅谈幼儿园自然角观察活动的组织

论文

 

 

14

科学有效地引导幼儿做自然角的观察记录

研究  设想

 

 

15

蝌蚪变青蛙

随笔

 

 

16

离开水的小蝌蚪

随笔

 

 

17

拯救小蝌蚪

随笔

 

 

18

再见吧,小蝌蚪

随笔

 

 

19

小蝌蚪死亡之谜

随笔

 

 

20

以饲养活动为例,利用自然角对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实践与探究

研究报告

 

 

21

浅谈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论文

 

 

22

自然角观察记录的方法和指导策略

教学体会

 

 

23

利用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擦能力

结题报告

 

 

24

拔苗助长

教学反思

 

 

25

爱护自然角要有“爱心”更要懂“科学”

教学体会

 

 

 

 

 

 

 

 

 

 

 

 

 

 

 

 

研究概述(不超过1000字,内容突出研究特色、研究效果)

研究的成效

(一)机会——创设饲养环境,提供幼儿观察的机会

  在幼儿园饲养活动的观察和学习中保证幼儿充分观察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创设条件,提供幼儿观察的机会。一般安排在比较适宜的时间段:早晨来园接待时、自由活动时、午餐后、离园前等,因为这些时间段的孩子都是分散的、陆续的,不至于使原来不大的饲养区显得拥挤,影响幼儿观察的质量。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在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时提供幼儿观察的机会,教幼儿一定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幼儿在观察活动中不断增长知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二)放手——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幼儿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饲养小蝌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在观察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从每天的观察中寻找到有趣的变化,遇到困难幼儿会主动参与搜集各种资料、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如:教育随笔《拯救小蝌蚪》中,关于小蝌蚪的死亡现象,幼儿大胆推测和查询资料了解到各种会让蝌蚪死亡的可能,在幼儿各种推测下进行改正,最终解开了蝌蚪死亡的秘密。又如:在饲养活动初期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饲养过程中是吃什么长大的问题中,引导幼儿参与到材料收集工作,幼儿从家里面食类、青菜类、肉类、蛋及其它类等,在认识种类的同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了解到不同食材的分类,然后给幼儿创设机会和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己饲养蝌蚪并观察蝌蚪的长势,各组幼儿每天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蝌蚪的变化,并和老师一起做好观察记录。饲养蝌蚪的活动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让幼儿自身参与饲养,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饲养活动中,并对小蝌蚪产生了格外地爱护和珍惜,充分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三)方向——适时有效指导,培养幼儿各种观察的能力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幼儿面对大千世界,感到新奇有趣,在饲养活动中幼儿有许多的问题,比如“小蝌蚪吃什么”、“小蝌蚪的尾巴哪去了”、“为什么长大的青蛙就要跳上岸”等等。这些好奇多问是幼儿求知欲闪现的火花,也是幼儿观察的结果。在这次观察记录中通过问题研究3部曲,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激发了幼儿刚刚萌发的观察兴趣。

1.追踪观察能力的培养

 饲养蝌蚪活动前,我班幼儿的观察注意力差,易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情绪的影响,饲养活动后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并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在这次饲养活动中每天指导幼儿仔细观察蝌蚪变青蛙的演变过程,由许多黑黑、圆圆的卵变成了一个个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然后小蝌蚪一天一天长大,先长出两条后腿在长出两条前腿到小尾巴不见了,小蝌蚪变青蛙了。幼儿良好的观察兴趣和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使幼儿一直保持稳定的注意、使观察得以长时间的进行,形成追踪观察能力。

2.顺序观察能力的培养

 饲养蝌蚪活动前,我班的幼儿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明显特征,幼儿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很好的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如:蝌蚪就是圆圆脑袋、长长尾巴,关于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是完全不知道。通过持续35天的系统观察以及教师利用图文和观察记录等形式让幼儿知道了观察蝌蚪具有一定的规律,在观察活动中幼儿不仅能注意蝌蚪变青蛙的表面特征,而且能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饲养蝌蚪活动让幼儿把握了蝌蚪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3.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饲养活动中关于蝌蚪吃什么长大的问题探讨中,每一组喂养食物的不同得出蝌蚪是杂食动物,同时让幼儿掌握了比较观察法,提高幼儿辨别、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这种比较观察法让幼儿把握各种事物的异同、现象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

4.观察记录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饲养活动中从蛙卵到形成蛙体唯一贯穿的就是利用记录法。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由于能力有限不需要纯文字记录,幼儿都是将自己的观察、发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用简单的图片、绘画或各种符号等方式记录下来,帮助了幼儿对实际操作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

(四)方法——记录形式多样,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

  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方案,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行动。饲养活动亦不例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观察记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活动方案,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才能保持孩子的活动兴趣,提高孩子对事物观察结果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图画记录法

饲养活动前我们观察发现幼儿的记录能力有限,他们能观察,也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给表达出来,但他们用笔记录的能力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单独记录更是困难。于是,我们引导孩子运用图形的记录方法,如:饲养蝌蚪前期蝌蚪的形状是蛙卵;饲养中期蝌蚪的体态是圆圆脑袋、长长尾巴;中后期蝌蚪长出了后腿和前腿;到最后蝌蚪变成了青蛙;一路走来幼儿用图画记录下来,有了这特殊的“记录本”,孩子不仅能大胆地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提高幼儿观察记录的能力,还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对小生命的热爱、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任务意识。

2、表格记录法

表格观察记录法的对比性、抽象性更高,表格记录法可以让每一位幼儿能定期、如实地填写自己观察的情况,也能及时发现饲养中出现的问题。如在饲养活动初期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饲养过程中是吃什么长大的问题,通过表格观察记录,能清晰了解蝌蚪吃什么长得最快,同时激发了他们更好的观察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3.影像记录法

 影像记录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图片(照片)记录法,另一种是视屏影像记录法。多媒体观察记录法能更系统、完整地让幼儿感受观察物,也是一种新型的观察记录手段,幼儿特别地感兴趣,所以积极争取了家长的配合,每一阶段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小蝌蚪的变化,然后将视频转接到我们的电视上,进行集中的视频展播,幼儿基本上都能自主地介绍在观察中发现的秘密,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收获特别大。

(五)契机——教师善于发现,提升教师观察敏感度

  一般来说,幼儿所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新的兴趣倾向、新行为的出现,反复提问和追究特定事物,同伴争议等,这正是教育契机,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它们,并创造条件、诱发兴趣,就能在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满足发展的需要。《纲要》也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例如:在小蝌蚪饲养过程中,幼儿从观察到了蝌蚪的腹部嘴巴,进而想到蝌蚪是吃什么长大的。教师发现幼儿时不时把自然角中陈列的芝麻、豆子等丢进蝌蚪的桶中,观察到小蝌蚪们会去争食浸泡后的食物,吃相极为贪婪,看得幼儿个个目不转睛,又有小朋友把午餐时的肉末和米饭放进蝌蚪桶中,于是就听到有人在说:“蝌蚪喜欢吃芝麻”、“蝌蚪喜欢吃肉。”教师立即设臵了一些问题:“蝌蚪到底可以吃些什么?”“怎样才能长得更快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孩子们充满了渴望。“好,今天回家,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去书店、网上看看,查查资料蝌蚪是吃什么的,我们再来喂它们,好不好?”“好!”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第二天,他们带来了很多的资料,老师把他们带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念给他们听,幼儿一个个屏息凝气,那叫一个专注啊,毋庸质疑之后我们的饲养区成了蝌蚪喂养实验基地。

 在此过程中,教师牢牢把握住幼儿感兴趣或关注的对象就是教学的活教材,教师敏感地从幼儿的表现和反应中,感觉出他们的需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了身边环境和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六)钻研——教师深入研究,提高教师教研的能力

 1.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幼儿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结合各个领域开展了与课题相关的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别人上课、别人为自己评课、为别人评课,大家畅所欲言,毫不顾忌地谈出各自的想法,在评课中寻找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教师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寻求和改进指导策略,使幼儿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也探究的更深。

 2.根据一年来课题开展的情况进行经验总结,撰写了教育随笔:《拯救小蝌蚪》、《离开水的小蝌蚪》、《蝌蚪变青蛙》、《蝌蚪回家》论文:《浅谈幼儿园自然角观察活动的组织》、《如何让自然角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资源》,《如何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等。

 

 

 

 

 

课题组成员名单(不超过五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职务

在研究中承担任务

1

肖瑛

 

37

 

教师

主持、研究

2

 

 

 

 

 

 

 

3

 

 

 

 

 

 

 

4

 

 

 

 

 

 

 

5

 

 

 

 

 

 

 

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指导专家组

审查意见

 

 

 

                        (指导专家签章)

                                

                                   年     月    

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评审专家组

评审意见

 

 

(专家组长签章)

 

 

                                  年      月    

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注: 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