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研究总结
(2013-01-15 18:11: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研究总结 |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制作课件是要充分展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情、清、晴、蜻、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图上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字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与“青”字组成了“清”字。以同样的方法教学“请、情、晴、蜻、睛”字。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改变颜色。教学完毕,课件上再出示这些字的整体内容:青(青草)
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黄山奇石》一文中,作者虽然详细地描写了黄山的部分奇石,但我班的学生都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于是,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先通过观赏黄山奇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加上配乐朗读,学生能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奇石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内容铺路架桥,大大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又如上《北京》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学生一句句:“啊!真美!”、“真漂亮!”,“真雄伟,我真想去看看……”。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增强了对祖国首都北京的向往,抒发了对首都的热爱之情。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