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苏轼大事年表
(2012-12-09 10:11:51)
标签:
转载 |
苏轼大事年表 |
|||||
山水醉生 |
|||||
|
|||||
时间 |
虚岁 |
地点 |
周期 |
苏轼大事记 |
|
年号 |
公元 |
|
|
|
|
宋仁宗 |
1036 |
1 |
眉州 |
|
出生与家庭: |
宝元二年 |
1039 |
4 |
眉州 |
|
苏辙出生。 |
庆历二年 |
1042 |
7 |
眉州 |
|
已知读书。 |
庆历三年 |
1043 |
8 |
眉州 |
|
入小学在眉山天庆观读书,其师张易简。 |
庆历五年 |
1045 |
10 |
眉州 |
|
苏洵宦学四方,母亲程氏教授苏轼兄弟二人。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 |
皇佑六年(至和 元年) |
1054 |
19 |
眉州 |
|
娶妻并学有所成: |
至和二年 |
1055 |
20 |
成都 |
|
苏轼初游成都,拜访张安道(即张方平),受到礼遇。有晁美叔求交,作《送美叔诗》。 |
至和三年(嘉佑元年)三月-五月(有闰三月) |
1056.03-06 |
21 |
眉州 |
三个月 |
第一次出川: |
嘉佑元年 嘉佑二年三月 |
1056.06-1057.04 |
21-22 |
开封 |
十个月 |
金榜题名: |
嘉佑二年 嘉佑四年九月 |
1057.05-1059.10 |
22-24 |
眉州 |
两年 |
为母服丧。 |
嘉佑四年 嘉佑五年二月 |
1059.11-1060.03 |
24-25 |
眉州 |
四个月 |
第二次出川: |
嘉佑五年 嘉佑六年十一月 |
1060.03-1061.12 |
25-26 |
开封 |
一年 |
准备制科考试: |
嘉佑六年十一月-九年(英宗皇帝治平元年)十二月 |
1061.12-1065.02 |
26-30 |
开封 |
三年 |
凤翔通判: |
英宗 治平三年四月 |
1065.02-1066.05 |
30-31 |
开封 |
一年 |
在京直使馆、妻丧: |
治平三年 熙宁元年七月 |
1066.05-1068.08 |
31-33 |
眉州 |
两年 |
为父服丧: |
宋神宗 十二月 |
1068-11-1069.01 |
33-34 |
眉州 |
两个月 |
再婚: |
熙宁元年 |
1069.01-1069.03 |
34 |
眉州 |
两个月 |
第三次出川: |
熙宁二年 熙宁四年六月 |
1069.03-1071.07 |
34-36 |
开封 |
两年 |
位卑反变法: |
熙宁四年 熙宁七年八月 |
1071.08-1074.09 |
36-39 |
开封 |
三年 |
杭州通判: |
熙宁七年 熙宁九年十一月 |
1074.10-1076.12 |
39-41 |
|
两年 |
密州知州: |
熙宁十年 元丰二年三月 |
1077.01-1079.04 |
42-44 |
密州 |
两年 |
徐州知州: |
元丰二年 七月 |
1079.04-1079.08 |
44 |
徐州 |
四个月 |
湖州知州: |
元丰二年 十二月 |
1079.09-1080.01 |
44 |
开封 |
三月多 |
“乌台诗案”: |
元丰三年 七年三月 |
1080.02-1084.04 |
45-49 |
开封 |
四年 |
贬谪黄州: 贬官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从八品),不得签书公事。 元丰三年正月(1080.02),苏轼在大儿子苏迈陪同下赴黄州(今湖北黄冈),由开封经陈州(淮阳县)、蔡州(河南省汝南县)、过新息县(宋时署蔡州,今在河南息县),过淮河,游光州净居寺(今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过岐亭(今湖北麻城县),住陈慥家。陈慥即原凤翔知府陈希亮之子。陈希亮遭人弹劾,被罢官,不久郁郁而终。苏轼著《陈公弼传》。 元丰三年二月初一(1080.02.24),苏轼到黄州,知州安置他住定惠院。 元丰三年五月(1080),家小送来黄州后,徐知州安排住长江边的临皋亭。 元丰五年(1082),垦东坡,建雪堂,从此号称“东坡居士”。 元丰五年三月(1082.04)寒食节,苏轼以自身的禀赋与生活的历练,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贴》,为中国书法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元丰六年九月二十七日(1083.11.09),朝云生下一子苏遁。 -元丰七年三月(-1084.04)谪居黄州四年两个月时期,世界观、人生观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文学创作达到巅峰时期。著有诗文《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海棠》、《临江仙-夜归临皋》、《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顷在黄州》、《满庭芳-蜗角虚名》、《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方山子传》、《哨遍》、《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满庭芳-三十三年》、《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洞仙歌-冰肌玉骨》、《安国寺记》、《满庭芳-归去来兮》等名篇。开始撰写《易传》、《论语说》。 苏辙著《快哉亭记》。 黄州期间,在安国寺受戒成为居士,除去研读佛经之外,他焚香坐禅,参悟禅理。 |
元丰七年 八年五月 |
1084.05-1985.06 |
49-50 |
黄州 |
一年 |
奔波一年,只做一月田舍翁: 元丰七年四月(1084.05)离开黄州,赴任汝州(今河南汝州市)团练副使(从八品)。 赴任,途经江州(今江西九江),在庐山游览,留诗《题西林壁》,送苏迈去饶州任德兴尉(今江西德兴)至湖口县(今江西湖口县),著《石钟山记》,在筠州(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游十日,下长江经江宁(今南京),朝云生的苏遁十个月大,患病而死,拜访王安石。 上表神宗,请求去常州居住。继续往汝州。 元丰七年十二月(1085.01),到泗州(今安徽泗县),住好友刘倩叔家,写《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元丰八年三月(1085.05),得到圣准。南返去常州宜兴。经过高邮时,与好友整日琴棋书画、诗酒唱和一段时间。 元丰八年五月一日(1085.05.26)到扬州,在扬州竹西寺的墙壁上题诗三首《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元丰八年五月(1085.06)住常州宜兴(宜兴旧属常州)。 |
元丰八年 宋哲宗 元祐四年三月 |
1085.06-1089.04 |
50-54 |
常州 |
三年 |
东山再起(第一次回京),连升六级: 元丰八年五月(1085.06)在宜兴刚住下不久,就被知登州①(今山东蓬莱)(七品)。 元丰八年六月(1085.07),启程赴任,经密、润州、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密州,由青岛附近开始乘船,绕山东半岛而行。 元丰八年十月十五日(1085.11.05)到达登州。 元丰八年十月(1085.11),到达登州五天后,调任京城开封任礼部郎中②[从六品]。上奏《乞罢登州榷盐状》,使百姓获准不食官盐的优惠。 元丰八年十二月中旬(1085.12),抵京城开封。作《惠崇春江晚景》。 从嘉佑元年(1056年)第一次出川到此时,为官整整30年。 元祐元年(1086)初,升任起居舍人③(从六品)。 不久,又改任中书舍人④(正四品),参与朝廷各部官员的挑选与任用,权力较大。 元祐元年八月(1086.09),晋升三品翰林学士⑤(正三品)知制诰,专为皇帝草拟圣旨,知礼部贡举。 元祐二年(1087),翰林学士兼任侍读⑥,做哲宗的老师。至此连升六次。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尽人皆知。 作《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如梦令•有寄》、《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元祐元年八月(1086.09)-元祐四年三月(1089.04),在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任侍读三年八个月。 |
元佑四年 元祐六年三月 |
1089.04-1091.04 |
54-56 |
开封 |
两年 |
杭州知州(第一次外任): 元佑四年三月(1089.04)以龙图阁学士(正三品)兼任杭州知州,统领浙西军区,赴任杭州。沿江泛舟而下,渡淮河,过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行至浙西境内。 元佑四年七月(1089.08),历经四个月到达杭州。距离第一次来杭已经十五年。 元祐六年三月(1091.04)离任,在任一年四个月。 作《赠刘景文》。离杭时作《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在杭州任职间时方旱饥,请求朝廷救济、免税等,建立官办医院“安乐坊”。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以工代赈。疏浚西湖,建堤桥(苏堤)。 |
元佑六年 八月 |
1091.04-09 |
56 |
杭州 |
五个月 |
第二次回京: 元佑六年二月奉诏,三月(1091.04)到达京城开封,复任翰林学士(正三品)承旨兼侍读,任吏部尚书(从二品); -元佑六年八月(1091.09),在京五个月。 |
元佑六年 元佑七年二月 |
1091.09-1092.03 |
56-57 |
开封 |
七个月 |
颍州知州(第二次外任): 元佑六年八月底(1091.09),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正三品)出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到达任所。治理饥荒、盗匪之患。 -元佑七年二月(1092.03),在此任上仅七个月时间。 |
元佑七年 八月 |
1092.03-09 |
57 |
颍州 |
半年 |
扬州知州: 元佑七年二月(1092.03),朝廷调任水旱重灾区之一扬州做知州。 元佑七年二月中(1092.03),抵达扬州任所。 元佑七年七月(1092.08),朝廷宽免苏轼请求的所有地方官债。期间,治理扬州西湖。 -元佑七年八月(1092.09)在此任上只做了六个月。 |
元佑七年 元佑八年九月 |
1092.10-1093.10 |
57-58 |
扬州 |
一年 |
第三次回京,仕途顶峰踌躇满志: 元佑七年九月(1092.10),苏东坡回到了京城开封,任兵部尚书(从二品)兼侍读。两个月后,又改任礼部尚书(从二品)兼端明、侍读学士。 著《潮州韩文公(韩愈)庙碑》。 元佑七年九月(1092.10)-元佑八年九月(1093.10)在京任职整一年。 |
元佑八年 九月 |
1093.09-10 |
58 |
开封 |
|
两个女人病逝: 元佑八年八月初一(1093.09.05)夫人王润之去世; 元佑八年九月初三(1093.10.06),高太后病逝。 |
元佑八年 绍圣元年闰四月 |
1093.10-1094.05 |
58-59 |
开封 |
八个月 |
(第三次外任)知定州: 元佑八年九月(1093.10)奉诏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市)。 十月到定州任-绍圣元年闰四月(1094.05),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总管、知定州军州。属于当时北方军事重镇,北邻契丹。整肃军纪。在任七个月。 |
绍圣元年 |
1094.05-1097.05 |
59-62 |
定州 |
三年 |
二次遭贬-连贬三次到惠州 绍圣元年闰四月(1094.05),苏东坡被贬去岭南知英州①(今广东英德)。 六月(1094.07),到达慈湖峡(今安徽当涂境内)时,作《慈湖峡阻风五首之五》,又降为建昌(军治在南城(江西南城县))军司马(从八品),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②,不得签书公事。 八月(1094.09),到达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军时,再降一等,为宁远(今广西容县治)军节度副使(从八品)惠州安置③。 九月(1094.10),东坡过大庾岭,就到了今天的广东境内。 十月初二(1094.11.12),历经六个月抵达惠州。初住合江楼,后迁到了嘉佑寺居住,在山顶有松风阁。 绍圣三年七月(1096.08),朝云去世。作《悼朝云》等诗、作墓志。 绍圣四年闰二月十四日(1097.03.30),白鹤峰新居建成。长子苏迈来惠州。 -绍圣四年四月(1097.05),贬谪期间三年,作《蝶恋花-春景》、《惠州一绝》、《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纵笔》、《游松风亭记》。 |
绍圣四年 元符三年五月 |
1097.05-1100.06 |
62-65 |
惠州 |
三年 |
再贬一次到儋州: 绍圣四年四月(1097.05)遭贬谪往海南,责授琼州别驾(即通判),昌化(海南儋州)军安置。 绍圣四年六月(1097.07),东坡父子(苏迈)渡过琼州海峡,再由琼州(今海南海口)赴儋州(又称昌化,今海南儋州)。 绍圣四年七月(1097.08),历经三个月到儋州,建“槟榔庵”居住。 -元符三年五月(1100.06)遇赦,期间三年一个月,继续修改《易传》、《论语说》,作《书传》十二卷,著《志林》。最后完成和陶渊明诗一百二十四首。 |
元符三年 宋徽宗 建中靖国元年八月 |
1100.06-1101.08 |
65 |
儋州 |
一年 |
遇赦北归: 元符三年五月(1100.06),以琼州别驾的官职命令在廉州安置(广西合浦县)。不得签书公事。六月,离儋州,抵岛北的澄迈驿(今海南澄迈县),渡海,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七月到合浦廉州(今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八月,任命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团练副使(从八品)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住廉州至九月底,沿水路,历容(今广西容县)、藤(藤县)至梧(梧州市)。十月,到广州,游静慧寺、清远峡广庆寺。十一月,东坡接到任命,任朝奉郎(正六品)、管理成都玉局观(今四川成都市北)、在外军州任便居住。立即起程北上,乘船溯北江而上,过韶州(今广东韶关市),赴南雄(今广东韶关市所辖南雄市(县级))。十二月,东坡一行人到达南雄。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1101.01),过大庾岭,经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县)不日来到虔州(qián,今江西赣州),二月十日再沿赣江北上,四月,舟行至豫章(今南昌地区)彭蠡(lǐ,为鄱阳湖古称)之间,入长江。五月,抵江宁(今南京)。在真州(今江苏仪征)住在船上,瘴毒大作。作《自题金山画像》诗。六月十二日,到达润州(今江苏镇江)。六月十五日到常州。六月上表,请求致仕(辞职)。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1101.08),住常州。 北归长途又是一年又一个月,仅住常州一个月。 |
建中靖国 |
1101.08.24 |
66 |
常州 |
|
逝世: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08.24)逝世,享年66岁。 |
崇宁元年 |
1102 |
|
汝州 |
|
安葬: 崇宁元年闰六月(1102.08)葬于河南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今郏县苏坟村)。 |
靖康二年 |
1027~ |
|
|
|
靖康二年(1027),苏东坡追封为“端明殿学士”。 绍兴元年(1131),苏东坡被追封为“资政殿”学士。 乾道六年(1170),苏东坡被谥封文忠公。 乾道九年(1173),苏东坡被荣封“太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