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苏轼大事年表

(2012-12-09 10:11:51)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苏轼大事年表作者:山水醉生

苏轼大事年表

山水醉生  主编

 编者的话:在中国股市最腐败、最黑暗的时期,我沉浸在伟人苏轼的生平里,看他的传记、电视剧,读他的诗词、散文,研究他的思想。我景仰苏轼。为了纪念2012年这段时光,从今天起,我把他的年谱、生平、诗词及散文赏析、思想评述等编辑上传,和喜欢他的朋友们分享,也献给中国亿万可爱的小散们。 

时间

虚岁

地点
与路线

周期

苏轼大事记

年号

公元
(据汉典万年历推算)

 

 

 

 

宋仁宗
景佑三年

1036

1

眉州

 

出生与家庭:
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苏轼降生在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
苏轼的家庭:祖父苏序,有三个儿子,苏轼的父亲苏洵是苏序的小儿子。苏序一直秉承家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序每天必修的功课有两样:一是朗诵古文,二是喝酒。两个儿子苏澹dàn、苏涣都先后以文学举进士。唯独小儿子苏洵,打小不喜读书。苏洵27岁,开始发奋读书。三字经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但是,后来三次科举不中。
母亲程氏,乃官宦人家之女,知书达理。

宝元二年

1039

4

眉州

 

苏辙出生。
苏家本有三女三儿,三姐八娘也在出嫁后郁郁而死。只留下排行五六的苏轼苏辙。

庆历二年

1042

7

眉州

 

已知读书。

庆历三年

1043

8

眉州

 

入小学在眉山天庆观读书,其师张易简。

庆历五年

1045

10

眉州

 

苏洵宦学四方,母亲程氏教授苏轼兄弟二人。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

皇佑六年(至和

元年)

1054

19

眉州

 

娶妻并学有所成:
苏轼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
苏轼学有所成。文宗孟子、庄子、韩愈、欧阳修,写得出神入化;诗宗李白、杜甫、白居易;书宗王羲之;画宗王维、吴道子;立身处世则以堂堂正正的士人风范自居。 

至和二年

1055

20

成都

 

苏轼初游成都,拜访张安道(即张方平),受到礼遇。有晁美叔求交,作《送美叔诗》。
苏辙十八岁娶妻史氏。

至和三年(嘉佑元年)三月-五月(有闰三月)

1056.03-06

21

眉州
成都
阆中
褒斜谷
横渠镇
凤翔
长安
华阴
嵩山
开封

三个月

第一次出川:
嘉佑元年三月(1056.03),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先过成都,拜访张方平,请他写了举荐信给欧阳修,再北上经阆中出褒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过横渠镇(今陕西眉县),入凤翔(今陕西省的风翔县),历长安、华阴浏览了华山,出潼关,游览嵩山,嘉佑元年五月(1056.06)抵达了京城开封。

嘉佑元年
五月-

嘉佑二年三月

1056.06-1057.04

21-22

开封

十个月

金榜题名:
嘉佑元年八月(1056.09),苏轼、苏辙顺利通过了举人考试。
嘉佑二年正月十三日(1057.02.19),苏轼、苏辙参加礼部会试。欧阳修主持这次的科考。苏轼写《刑赏忠厚之至论》。判官梅圣俞(著名诗人)十分喜欢,拿给主考官欧阳修看,欧大为惊叹。但疑为徒弟曾巩所作,判为第二。得知苏轼所为之后,欧阳修对梅尧臣说:“吾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也。”
礼部复试,苏轼又以“春秋对义”获第一。
嘉佑二年三月(1057),仁宗殿试,两兄弟都进士及第。
在苏轼兄弟金榜题名的同时,欧阳修很赞赏苏洵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三苏名扬天下。
苏轼写信感谢梅圣俞、欧阳修即《上梅直讲书》。

嘉佑二年
四月-

嘉佑四年九月

1057.05-1059.10

22-24

眉州

两年
五个月

为母服丧。
嘉佑二年四月八日(1057.05.14))母丧。
-嘉佑四年九月(1059.10)在眉州服丧。

嘉佑四年
十月-

嘉佑五年二月

1059.11-1060.03

24-25

眉州
岷江
长江
宜昌
荆州
江陵
襄阳
许州
开封

四个月

第二次出川:
嘉佑四年十月自眉州入岷江、再由长江经戎州(今宜宾市)、泸州、渝州(今重庆)、涪州(今涪陵))、忠州(今忠县)、夔kuí州(今奉节),再经巫山、巴东、宜昌抵荆州过年,次年正月,由江陵出发改由陆路经襄阳、邓州、许州(今许昌),往开封。
途中四个月所作诗文为《南行集》。

嘉佑五年
二月-

嘉佑六年十一月

1060.03-1061.12

25-26

开封

一年
九个月

准备制科考试:
嘉佑五年(1060)二月抵京师开封。
大儿子苏迈降生。
苏轼被任命为河南府福昌县主簿,但未赴任。
苏辙也被任命为河南渑池县主簿。
苏洵经高官韩琦举荐免试获得了霸州文安县主簿职位,到任不久又被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苏轼准备仁宗皇帝亲自主持的制科考试。
“百年第二人”:
嘉佑六年八月(1061),苏轼参加制举特试。仁宗皇帝亲自主试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问。在这次考试的前后,苏轼写了下列这些文章:《进策》二十五篇,《进论》二十五篇,《礼以养人为本》等六论,以及皇帝御试的《御试制科策》一篇。仁宗钦点“入第三等”,而北宋自公元960年建国以来,正好百年,“入三等”者,苏轼为“百年第二人”。苏辙入第四等。宋仁宗“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应该是今陕西省的风翔县)判官(正八品)。
苏洵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苏辙也被任命为商州军事通官,推脱不去,在京陪伴年老独身的父亲编礼书。

嘉佑六年十一月-九年(英宗皇帝治平元年)十二月

1061.12-1065.02

26-30

开封
郑州
渑池
凤翔

三年
两个月

凤翔通判:
嘉佑六年十一月(1061.12)启程赴任凤翔通判,与弟辙别于郑州西门外,作《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过河南渑池时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嘉佑六年十二月十四日(1062.1.27)到任凤翔府通判。
第一个知府宋选,欣赏苏轼才华,照顾有加。苏轼去宝鸡、虢guó先(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郿(在中国陕西省,现作“眉县”。)等所属各县视察民情,尽兴浏览凤翔名胜古迹。普门寺与开元,有王维、吴道子的绘画。尤喜王维,山水画极富特色,说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嘉佑七年春(1062),陕西大旱,祈雨,著《喜雨亭记》。
嘉佑八年正月(1063.02),眉州青神县人陈希亮(字公弼)出任凤翔府知府,唯欲以权势压人,作风强势,两人关系越发交恶。
嘉佑八年(1063),陈知府建凌虚台,苏轼写《凌虚台记》。
治平元年十二月十七日(1065.01.26),凤翔府通判任期三年届满。
(嘉佑六年十二月十四日(1062.01.27)-英宗皇帝治平元年十二月十七日(1065.01.26)任凤翔府通判三年。)
治平元年十二月(1065.01)-治平二年正月(1065.02)离开风翔府回京途中。

英宗
治平二年
正月-

治平三年四月

1065.02-1066.05

30-31

开封

一年
三个月

在京直使馆、妻丧:
治平二年正月(1065.02),苏轼任职“登闻鼓院”(正八品),掌管收集官民投递的诉状。
治平二年二月(1065.03),英宗欲重用苏轼,韩琦设阻。苏轼通过考试,任直史馆(正八品)。
治平二年五月二十八日(1065.07.04)妻王弗丧。
截止治平三年四月(1066.05),任直史馆一年多。

治平三年
四月-

熙宁元年七月

1066.05-1068.08

31-33

眉州

两年
三个月

为父服丧:
治平三年四月二十五日(1066)父丧。
在眉州服丧。

宋神宗
熙宁元年
十月-

十二月

1068-11-1069.01

33-34

眉州

两个月

再婚:
熙宁元年十月(1068.11),苏轼娶前夫人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为继室。

熙宁元年
十二月-熙宁二年二月

1069.01-1069.03

34

眉州
开封

两个月

第三次出川:
熙宁元年十二月(1069.01)启程,熙宁二年二月(1069.03)到京城,从此未归。

熙宁二年
二月-

熙宁四年六月

1069.03-1071.07

34-36

开封

两年
四个月

位卑反变法:
苏轼熙宁二年二月(1069.03)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担任监官告院。苏轼官职低,但他认为这样变法太激进草率,屡屡上书,坚决反对变法。
熙宁三年(1070)第二子苏迨生。
熙宁四年正月-六月(1071.02-1071.07)因上言得罪王安石,任开封府推官(从六品)。御史以杂事诬奏苏轼过失,轼乞外任避之。

熙宁四年
七月-

熙宁七年八月

1071.08-1074.09

36-39

开封
陈州
亳州
颍州
寿州
濠州
泗州
楚州
扬州
润州
苏州
杭州

三年
一个月

杭州通判:
熙宁四年七月(1071.08),赴任杭州通判,离开京城。
沿汴河赴陈州(周口市淮阳县),过亳(bó)州、历颍州(今安徽阜阳),入淮水,折而东行,至寿州(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境内),过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泗州,渡洪泽湖,又治运河折而东南行,经楚州,抵扬州,渡江至润州(今江苏镇江)、苏州,往杭州。途中路过颍州,前往拜见恩师欧阳修,作《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经过润州时,游金山寺,作《游金山寺》发誓:有田不归如江水。
熙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071.12.22)历经四个月抵达杭州府。
熙宁五年(1072)三子苏过降生。
熙宁六年正月(1073.02),苏轼前往京口,丹阳,新城(今富阳新登镇)、常州、苏州等地视察巡访,体察民情,赈济灾民。作《於潜僧绿竹轩》、《行香子•过七里濑》、《新城道中》、《陌上花三首》、《八月十五观潮》等。
熙宁六年(1073)纳侍妾朝云。
熙宁七年八月(1074.09)前任杭州通判。在宜兴黄土村置田产。
—熙宁七年8月(1074.09)任杭州通判,在任两年九个月。期间还著有《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有美堂暴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行香子•过七里濑》、《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等诗词。

熙宁七年
九月-

熙宁九年十一月

1074.10-1076.12

39-41


杭州
常州
润州
扬州
密州

两年
两个月

密州知州:
熙宁七年九月—十一月(1074.10-12),赴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市)知州(从五品),过常州、润州、扬州往密州。途中,写《沁园春-孤馆灯青》词寄给时在齐州(今济南)的苏辙。
熙宁七年十一月(1074.12)到任密州。密州连年干旱,又遭遇蝗灾,上奏朝廷乞求朝廷减免秋税。
熙宁七年十一月(1074.12)—熙宁九年十一月(1076.12))任密州知州,在任两年。苏轼进入了词创作的全盛期。著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望江南•超然台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以及文章《超然台记》、《后杞菊赋》、《日喻》。

熙宁十年
正月-

元丰二年三月

1077.01-1079.04

42-44

密州
澶渊
陈桥驿
徐州

两年
三个月

徐州知州:
熙宁十年正月初一(1077.01.27),离开密州赴任知河中府(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取道澶(chán)、濮间(今河南濮阳县一带),打算先去汴京,走到陈桥驿(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改任徐州知州(从五品)。
熙宁十年四月二十一日(1077.05.21),历经四个月到徐州任所。
熙宁十年七月(1077.08)黄河决口在澶渊(今濮阳县),亲率军民防洪,徐州得以保全。
元丰元年八月十一日(1078.09.19),徐州东门外“黄楼”建成,以镇压水患。
—元丰二年三月(1079.04)任徐州太守,在任一年十一个月。作词《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著文《放鹤亭记》、《黄楼赋》。

元丰二年
三月-

七月

1079.04-1079.08

44

徐州
扬州
湖州

四个月

湖州知州:
元丰二年三月(1079.04),赴任湖州知州;作《湖州谢上表》。
上任途中写《江城子•别徐州》,并第三次经过扬州。第一次是由京城开封赴杭任通判,第二次是由杭移知密州,每次他都会去平山堂(平山堂是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留下的遗迹),写《西江月•平山堂》。
元丰二年四月二十九日(1079.06.01)历经一个月到湖州任。
截止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1079.08.27)在任三个月。

元丰二年
七月-

十二月

1079.09-1080.01

44

开封

三月多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1079.08.27),苏轼在湖州被捕.
八月十八日(1079.09.15)入御史台监狱,即“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080.01.22),被关了103天的苏轼出狱了。

元丰三年
正月-

七年三月

1080.02-1084.04

45-49

开封
陈州
蔡州
新息县
光州
岐亭
黄州

四年
二个月

贬谪黄州:
贬官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从八品),不得签书公事。
元丰三年正月(1080.02),苏轼在大儿子苏迈陪同下赴黄州(今湖北黄冈),由开封经陈州(淮阳县)、蔡州(河南省汝南县)、过新息县(宋时署蔡州,今在河南息县),过淮河,游光州净居寺(今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过岐亭(今湖北麻城县),住陈慥家。陈慥即原凤翔知府陈希亮之子。陈希亮遭人弹劾,被罢官,不久郁郁而终。苏轼著《陈公弼传》。
元丰三年二月初一(1080.02.24),苏轼到黄州,知州安置他住定惠院。
元丰三年五月(1080),家小送来黄州后,徐知州安排住长江边的临皋亭。
元丰五年(1082),垦东坡,建雪堂,从此号称“东坡居士”。
元丰五年三月(1082.04)寒食节,苏轼以自身的禀赋与生活的历练,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贴》,为中国书法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元丰六年九月二十七日(1083.11.09),朝云生下一子苏遁。
-元丰七年三月(-1084.04)谪居黄州四年两个月时期,世界观、人生观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文学创作达到巅峰时期。著有诗文《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海棠》、《临江仙-夜归临皋》、《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顷在黄州》、《满庭芳-蜗角虚名》、《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方山子传》、《哨遍》、《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满庭芳-三十三年》、《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洞仙歌-冰肌玉骨》、《安国寺记》、《满庭芳-归去来兮》等名篇。开始撰写《易传》、《论语说》。
苏辙著《快哉亭记》。
黄州期间,在安国寺受戒成为居士,除去研读佛经之外,他焚香坐禅,参悟禅理。

元丰七年
四月-

八年五月

1084.05-1985.06

49-50

黄州
江州
石钟山
筠州
江宁
泗州
高邮
扬州
常州
宜兴

一年
一个月

奔波一年,只做一月田舍翁:
元丰七年四月(1084.05)离开黄州,赴任汝州(今河南汝州市)团练副使(从八品)。
赴任,途经江州(今江西九江),在庐山游览,留诗《题西林壁》,送苏迈去饶州任德兴尉(今江西德兴)至湖口县(今江西湖口县),著《石钟山记》,在筠州(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游十日,下长江经江宁(今南京),朝云生的苏遁十个月大,患病而死,拜访王安石。
上表神宗,请求去常州居住。继续往汝州。
元丰七年十二月(1085.01),到泗州(今安徽泗县),住好友刘倩叔家,写《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元丰八年三月(1085.05),得到圣准。南返去常州宜兴。经过高邮时,与好友整日琴棋书画、诗酒唱和一段时间。
元丰八年五月一日(1085.05.26)到扬州,在扬州竹西寺的墙壁上题诗三首《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元丰八年五月(1085.06)住常州宜兴(宜兴旧属常州)。

元丰八年
五月-

宋哲宗

元祐四年三月

1085.06-1089.04

50-54

常州
润州
海州
青岛
登州
开封

三年
十个月

东山再起(第一次回京),连升六级:
元丰八年五月(1085.06)在宜兴刚住下不久,就被知登州①(今山东蓬莱)(七品)。
元丰八年六月(1085.07),启程赴任,经密、润州、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密州,由青岛附近开始乘船,绕山东半岛而行。
元丰八年十月十五日(1085.11.05)到达登州。
元丰八年十月(1085.11),到达登州五天后,调任京城开封任礼部郎中②[从六品]。上奏《乞罢登州榷盐状》,使百姓获准不食官盐的优惠。
元丰八年十二月中旬(1085.12),抵京城开封。作《惠崇春江晚景》。
从嘉佑元年(1056年)第一次出川到此时,为官整整30年。
元祐元年(1086)初,升任起居舍人③(从六品)。
不久,又改任中书舍人④(正四品),参与朝廷各部官员的挑选与任用,权力较大。
元祐元年八月(1086.09),晋升三品翰林学士⑤(正三品)知制诰,专为皇帝草拟圣旨,知礼部贡举。
元祐二年(1087),翰林学士兼任侍读⑥,做哲宗的老师。至此连升六次。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尽人皆知。
作《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如梦令•有寄》、《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元祐元年八月(1086.09)-元祐四年三月(1089.04),在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任侍读三年八个月。

元佑四年
三月-

元祐六年三月

1089.04-1091.04

54-56

开封
山阳
杭州

两年

杭州知州(第一次外任):
元佑四年三月(1089.04)以龙图阁学士(正三品)兼任杭州知州,统领浙西军区,赴任杭州。沿江泛舟而下,渡淮河,过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行至浙西境内。
元佑四年七月(1089.08),历经四个月到达杭州。距离第一次来杭已经十五年。
元祐六年三月(1091.04)离任,在任一年四个月。
作《赠刘景文》。离杭时作《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在杭州任职间时方旱饥,请求朝廷救济、免税等,建立官办医院“安乐坊”。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以工代赈。疏浚西湖,建堤桥(苏堤)。

元佑六年
三月-

八月

1091.04-09

56

杭州
开封

五个月

第二次回京:
元佑六年二月奉诏,三月(1091.04)到达京城开封,复任翰林学士(正三品)承旨兼侍读,任吏部尚书(从二品);
-元佑六年八月(1091.09),在京五个月。

元佑六年
八月-

元佑七年二月

1091.09-1092.03

56-57

开封
颍州

七个月

颍州知州(第二次外任):
元佑六年八月底(1091.09),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正三品)出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到达任所。治理饥荒、盗匪之患。
-元佑七年二月(1092.03),在此任上仅七个月时间。

元佑七年
二月-

八月

1092.03-09

57

颍州
扬州

半年

扬州知州:
元佑七年二月(1092.03),朝廷调任水旱重灾区之一扬州做知州。
元佑七年二月中(1092.03),抵达扬州任所。
元佑七年七月(1092.08),朝廷宽免苏轼请求的所有地方官债。期间,治理扬州西湖。
-元佑七年八月(1092.09)在此任上只做了六个月。

元佑七年
九月-

元佑八年九月

1092.10-1093.10

57-58

扬州
开封

一年

第三次回京,仕途顶峰踌躇满志:
元佑七年九月(1092.10),苏东坡回到了京城开封,任兵部尚书(从二品)兼侍读。两个月后,又改任礼部尚书(从二品)兼端明、侍读学士。
著《潮州韩文公(韩愈)庙碑》。
元佑七年九月(1092.10)-元佑八年九月(1093.10)在京任职整一年。

元佑八年
八月-

九月

1093.09-10

58

开封

 

两个女人病逝:
元佑八年八月初一(1093.09.05)夫人王润之去世;
元佑八年九月初三(1093.10.06),高太后病逝。

元佑八年
九月-

绍圣元年闰四月

1093.10-1094.05

58-59

开封
定州

八个月

(第三次外任)知定州:
元佑八年九月(1093.10)奉诏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市)。
十月到定州任-绍圣元年闰四月(1094.05),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总管、知定州军州。属于当时北方军事重镇,北邻契丹。整肃军纪。在任七个月。

绍圣元年
闰四月-绍圣四年四月

1094.05-1097.05

59-62

定州
慈湖峡
南康
大庾岭
惠州


三年

二次遭贬-连贬三次到惠州
绍圣元年闰四月(1094.05),苏东坡被贬去岭南知英州①(今广东英德)。
六月(1094.07),到达慈湖峡(今安徽当涂境内)时,作《慈湖峡阻风五首之五》,又降为建昌(军治在南城(江西南城县))军司马(从八品),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②,不得签书公事。
八月(1094.09),到达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军时,再降一等,为宁远(今广西容县治)军节度副使(从八品)惠州安置③。
九月(1094.10),东坡过大庾岭,就到了今天的广东境内。
十月初二(1094.11.12),历经六个月抵达惠州。初住合江楼,后迁到了嘉佑寺居住,在山顶有松风阁。
绍圣三年七月(1096.08),朝云去世。作《悼朝云》等诗、作墓志。
绍圣四年闰二月十四日(1097.03.30),白鹤峰新居建成。长子苏迈来惠州。
-绍圣四年四月(1097.05),贬谪期间三年,作《蝶恋花-春景》、《惠州一绝》、《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纵笔》、《游松风亭记》。

绍圣四年
四月-

元符三年五月

1097.05-1100.06

62-65

惠州
儋州

三年
一个月

再贬一次到儋州:
绍圣四年四月(1097.05)遭贬谪往海南,责授琼州别驾(即通判),昌化(海南儋州)军安置。
绍圣四年六月(1097.07),东坡父子(苏迈)渡过琼州海峡,再由琼州(今海南海口)赴儋州(又称昌化,今海南儋州)。
绍圣四年七月(1097.08),历经三个月到儋州,建“槟榔庵”居住。
-元符三年五月(1100.06)遇赦,期间三年一个月,继续修改《易传》、《论语说》,作《书传》十二卷,著《志林》。最后完成和陶渊明诗一百二十四首。

元符三年
五月-

宋徽宗

建中靖国元年八月

1100.06-1101.08

65

儋州
澄迈
合浦
廉州
容县
藤县
梧州
广州
韶州
南雄
大庾岭
南安军
虔州
豫章
彭蠡湖
江宁
真州
润州
常州

一年
两个月

遇赦北归:
元符三年五月(1100.06),以琼州别驾的官职命令在廉州安置(广西合浦县)。不得签书公事。六月,离儋州,抵岛北的澄迈驿(今海南澄迈县),渡海,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七月到合浦廉州(今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八月,任命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团练副使(从八品)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住廉州至九月底,沿水路,历容(今广西容县)、藤(藤县)至梧(梧州市)。十月,到广州,游静慧寺、清远峡广庆寺。十一月,东坡接到任命,任朝奉郎(正六品)、管理成都玉局观(今四川成都市北)、在外军州任便居住。立即起程北上,乘船溯北江而上,过韶州(今广东韶关市),赴南雄(今广东韶关市所辖南雄市(县级))。十二月,东坡一行人到达南雄。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1101.01),过大庾岭,经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县)不日来到虔州(qián,今江西赣州),二月十日再沿赣江北上,四月,舟行至豫章(今南昌地区)彭蠡(lǐ,为鄱阳湖古称)之间,入长江。五月,抵江宁(今南京)。在真州(今江苏仪征)住在船上,瘴毒大作。作《自题金山画像》诗。六月十二日,到达润州(今江苏镇江)。六月十五日到常州。六月上表,请求致仕(辞职)。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1101.08),住常州。
北归长途又是一年又一个月,仅住常州一个月。

建中靖国
元年七月
二十八日

1101.08.24

66

常州

 

逝世: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08.24)逝世,享年66岁。

崇宁元年

1102

 

汝州

 

安葬:
崇宁元年闰六月(1102.08)葬于河南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今郏县苏坟村)。

靖康二年

1027~

 

 

 

靖康二年(1027),苏东坡追封为“端明殿学士”。
绍兴元年(1131),苏东坡被追封为“资政殿”学士。
乾道六年(1170),苏东坡被谥封文忠公。
乾道九年(1173),苏东坡被荣封“太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