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牛小学生情书”是一封伪造的情书

(2012-09-21 03:51:19)
标签:

杂谈

“最牛小学生情书”是一封伪造的情书

华阳杨

“你走了,我没什么好送给你,河边也捡不到一颗像心一样的石头。”如此深情的句子并不是偶像剧里的台词,而是一个自称六年级所写的“情书”。这个名为“ 六年级二班-王乐乐 ”贴出一篇题为《你》的作文,虽文笔稚嫩,却情真意切,并紧跟网络流行语。该封“情书”看哭了众网友,被称为“史上最感人告白”,还有女网友看完后遗憾六年级时没能收到过这样一封情书。(新华网 920日)

 

和众多网友不同,我却认为“最牛小学生情书”是出自某个80后或90后网友。

 

首先,“情书”中刻意使用“我不切”等成都方言露了端倪。“切”在成都方言里是“去”的意思,“情书”作者用方言可以营造出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气息;而这恰恰暴露了此“情书”刻意的“卖萌”痕迹:小学生写文字恰恰是不爱用口语体的——为了表明作文“训练”有素,小学生写文字甚至会有意识的避免使用方言词汇。

 

其次,“情书”中写道:“你走了,有些事情不会变的撒,我还得去读书,去吃东西,我还是会去广福桥吃冒菜。我还会点两个人的量,虽然有点多,但总有一天会吃完,因为会习惯没有你,因为我会长大”。这段话很有“琼瑶”风,其中描述的“我还会点两个人的量”更像是琼瑶偶像剧里的某个桥段;现在的小学生几乎不知道琼瑶,琼瑶作品影响过不少的8090后——从这里,也可看出“情书” 出自某个80后或90后网友。

 

其它,这“情书”里还有一些地方不经意表现的出了成人元素。“其实聪明人可以很听话的,至少在没有长大之前”,这段话虽然模仿的是小学生的口吻,而采用的却是有一定写作基础的成人化的句式,内容写出的也是“过来人”的体验,也隐隐的表现出了成年人怀旧的伤感。

 

还有,“情书”虽然对感情表现得很炽热而深沉,而态度却得却很从容练达,这也不像是一个热恋中的小学生就能把握的。

 

所以,“情书”写的不是一个小学生的告白,而是某个80后或90后对爱情牧歌的过去式设计——从年轻网友对这“情书”热捧中,我们可以窥见什么呢?

 

寂寞是一个人的孤单,有时的围观是一群人的孤单。就像“国民床单”走红一样,过去的、逝去的一些东西总能年轻网友的热捧。不是过去太美好,而是过去用天真无邪的眼光过滤过的那个世界很亲切——他们的怀旧和老年人的怀旧不同:老年人的怀旧是对过去的追忆和反思。他们的怀旧是一种需要,在怀疑中寻找本真的需要;他们的怀旧是一颗稻草——一颗漂浮在冷漠和浮躁的坏境里还有些许温度的稻草。

 

信任逐渐奢侈,但爱情牧歌依然可以向往。多么希望,他们的这种向往不是寄托在“过去”中,而是展望在“未来”里。

 

但无论怎么说,年轻是滋养梦想的时段,年轻的梦想不该被嗤笑——在物欲横流中,年轻人的这种对纯洁感情的追求不也很可贵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