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狗屁的欧洲杯终于结束了
(2012-07-02 05:26:38)
标签:
杂谈 |
那个狗屁的欧洲杯终于结束了
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开发了脚除行走之外的另两种功能:跳舞、踢球。舞蹈的本质是含蓄的表达感情,踢足球就要酣畅淋漓的释放激情。
所以,在所有的欧洲球队里,我最不喜欢德国队——呵呵,有些得罪德国队的球迷了。冷静的严谨是德国队最大的优点和缺点,这种优点奠定了德国队的强队地位,这种缺点也遏制了足球灵感的闪烁。
英国队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高富帅的气质犹存,而时常在战绩上不得不面对屌丝式的尴尬。在贝克汉姆时代,现代足球的对抗已越来越激烈,英俊而并不强壮的“贝帅”总是显得很“背”——从“小贝”到“老贝”貌似也是从“小背”到“老背”的过程。
荷兰队是足球场上永远的诗人,荷兰队踢的是最本色的足球。在“飞人”克鲁伊夫时代,当其它球队在总结荷兰队“全攻全守”打法时,荷兰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足球本就该这样踢。罗本在本届欧洲杯上略显廉颇老矣的表现,使人对从不缺少世界级的球星的荷兰队充满着期待——下一个引领荷兰队的是谁?
西班牙队对技术足球有着殉道般悲壮的坚守,近年来西班牙队的表现撕掉了贴在其身上的“华而不实”的标签。华丽也可以实用,开花也要结果,正如粗犷的斗牛士也可以踢出细腻的技术足球一样,西班牙队正在弥补荷兰队带给球迷的遗憾——踢得好看的足球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从2006年起到本届欧洲杯,曾一度迷恋“链式防守”意大利队好似也不保守了。优雅而带着悲情色彩的巴乔,英俊得近乎秀气的因扎吉,吸引了女性球迷充满母性怜惜目光对意大利队的关注;在本届欧洲杯上,进入后美男时代的意大利队出现了新的亮点:安德烈亚·皮尔洛。
皮尔洛带给人们的思考不止在足球场上。对皮尔洛,意大利媒体称之为“意大利足球的国王”,西班牙媒体称之为“足球场上的达芬奇”。成就皮尔洛的,不仅是他的天赋,还有他的刻苦勤奋。他是个足金的“富二代”,他的父亲是意大利著名的钢铁大王,他不在为钱而踢球,他踢球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中国的“富二代”们,是否可以关注一下皮尔洛,思考一下金钱以外的东西?
…….,……
我这次看欧洲杯,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许多场次都没有看。为了能看到冠亚军决赛,我昨天下午就开始睡觉。欧洲杯在我们的深夜进行——狗屁的欧洲杯!
在冠亚军决赛中,西班牙队以4比0大胜意大利队,坚持技术足球的西班牙队终于露出了“牙”的凌厉——那个狗屁而牛逼哄哄的欧洲杯终于结束了!不用熬夜和要想熬夜了!
与其临渊羡鱼,莫若归而结网——中国足球要有进步,就该借鉴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经验:有较为广泛的青少年的参与做基础,国家队的优秀队员才不会青黄不接。
即使土地再金贵,也不要去挤占青少年们的占绿茵场;即使时间再紧,也要留给学子们体育运动的时间,让“野小子”们把他们的野性在绿茵场上释放;即使条件再有限,也要让山区的学童知道足球、了解足球,尽量让他们参与足球,因为足球天赋没有城市和乡村之分——这样,不但有利于我们足球的进步,而且也是体育运动本义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