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秋水》解读

(2013-02-08 01:26:05)
标签:

庄子

秋水

涵之

诸子百家

道家

分类: 诸子百家

《秋水》讲述道:秋天河水上涨,所有的小川都灌注到黄河里去,黄河水骤然宽广。于是河伯扬扬自得,认为天下的盛美都集于他一身。直到河伯遇见了北海,才望洋兴叹道:“听了许多的道理,却觉得都不如自己。多亏今天看到了你,否则我一定会永远被懂得大道的人所耻笑。”于是北海便给他讲解世间万物之道。

北海神说:“井里的鱼不可以和他谈大海的事,是因为他受了地域的局限;夏天的虫子不可以和他谈冰冻的事,这是因为受了时间的固蔽;乡下的书生不可以和他谈大道理,这是因为受了礼教的束缚。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所有的河流不分昼夜的流向这里,容量是江河水的数倍。而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小石头一样渺小;物类名称的数目有万种之多,而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个人只是人类中的一份子,个人所争夺的在天地之间都显得如毫毛一般,又有什么自满的呢?”

河神说:“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毛为小,可以吗?”

北海神说:“不可以。万物的量是没有穷尽的,时序是没有止期的,得失是没有一定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人以极其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领域,必然会茫然而无所得,这样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可以确定最小的尺度,怎么知道天地可以穷尽最大的领域呢?”

世上的事物都具有局限性和相对性,这些局限性和相对性表现在时间、空间和认知各个方面。一百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长,但如果从万物生存和灭亡的角度来看只是一瞬间;大海的容量是江河的数倍,但对于宇宙来讲相当于高山上的一粒小石子;时间在不断的流逝,从某一个时代起人类开始出现在这个星球上,并繁衍生息,终究有一天人类会从天地间消失,人类所认知的,只是自己存在时期的这一部分,难于判定人类历史时期以外的事情的大小。这就是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了。人类认为自己是天地的主宰,但是其实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份子,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写到的那样:“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河神说:“世俗的议论者都说:‘最精细的东西是没有形体的,最广大的东西是没有外围的。’这是真实的情况吗?”

北海神说:“从小的观点去看大的部位是看不到全面的,从大的观点去看小的部位是看不分明的。所谓精小粗大,乃是限于有行迹的东西;至于没有行迹的东西,就难于用数量界定了;没有外围的东西,更不是用数量能够精确计算的。可以用语言议论的,乃是粗大的事物;可以用心意传达的,乃是精细的事物;至于语言所不能议论,心意所不能传达的,那就不限于精细粗大了。”

感情与思想可以称为万物的生活中最精妙的东西了,但是它既没有形体,也不可以用语言准确描述,只能用精神领会和感知;物理学中诸如电场磁场之类的事物,作用极为强大,却并没有外围可寻。这很好的回答了河伯的问题。

河神又问:“那么在万物的外面,万物的内面,从什么地方来区分贵贱?从什么地方来区分大小?

北海神说:“从道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分别。从万物本身来看,万物都以自己为贵而互相贱视;从流俗来看,贵贱都由外来而不在自己。”在北海神看来,贵贱主要是由万物对人类的价值界定的。

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万物的功能也具有局限性,应该从辩证的角度看待每一种事物的存在与消亡。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其道理,并互为补充,相互依存,只是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作用不同,对于其好坏贵贱,只是人类以事物暂时的价值武断地下的一个主观性结论。所以,我们不能根据主观的“好坏”结论人为促进某种事物的繁衍,也不能因此加速某种事物的消亡。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食物链,任何生物都不可或缺。把这些生物按照人类的需求分类为有益生物和有害生物是不公平的,因为这种分类只是出于人类的需要,而并不是顺应自然。

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是平等齐一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消灭、生长、充实、空虚、终结了再开始,天地间事物存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秋水中的第二则故事讲述了独角兽夔、多足虫玄、蛇和风的故事,着力阐述每种生物各有特点,各有不同的适应方式,最终都在生存、发展、灭亡。

秋水中第三则故事通过孔子被围的事情讲述了世事难测的道理。

第四则故事围绕公孙龙与魏牟的对话展开,体现庄子道理的玄妙与深刻广大。

第五则故事讲述了楚威王希望庄子能为他做事,庄子通过寓言的方式巧妙地回绝了威王派出的两个大夫。体现了庄子的幽默与智慧,表现了放荡不羁,不愿为官的性格。

第六则故事讲述了惠施做梁惠王的宰相,庄子来看他,惠施怕庄子对他的为官造成威胁而搜寻庄子,庄子用寓言表达了自己高傲的人格以及对惠施的讽刺。

第七则寓言讲述了桥上庄子和惠子关于鱼的对话,体现了庄子的聪明机智。

作为一个有最高修养的人,应该通达事理,所谓的通达事理,就是顺应自然的法则,任由万物按其轨道进行发展,并能观察安全和危险的境地,始终保持小心谨慎,即拥有一颗所谓的“平常心”,面对成功不骄矜,面对失败不失落,因为成功与失败本是一体,能屈能伸,始终处于自得的境地,便可以算是一个懂“道”的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