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

(2012-05-18 09:24:35)
标签:

杂谈

题记:我写下这些字,因为我又开始感念恩师了 

    当年学书法,我是班上的大师兄。技艺不精倒也罢了,还没事带领一两个调皮师弟起哄,写不上几个字就吵吵去教室外面的大院去玩。原师无奈之中给俺起了个绰号——“一行先生”:屁股坐不住,好字只有一行。现在想来,惭愧惭愧。写的时间长了,大家能明白点好坏了,原师便开始从家里搬来一摞摞的字帖和典籍,教我们如何鉴赏。除此之外,还教我们看说文解字,承担起了一众小孩的文言文阅读启蒙工作。我安分不下来,拿不住笔,看字帖就成了我学书法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每次上完课,原老师再把字帖啥的原封不动地拿驴驮回去。回想起来,每当目送他那怎么看都“隆弯”,在少说几十斤沉的书籍重荷之下愈发扭曲形变的自行车后轱辘渐行渐远,即使当时比现在仍处于中华考试专用铅笔阶段的求还2B的我,也会不由地心生一股崇敬之情。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原师开始给我们选字帖。不知别人如何,反正原师给我们选帖的原则从来都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当然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呵呵),印象里班上的师兄弟基本没有写同一个帖子的。这也给老师带来了不少麻烦,比如说老师不写颜体,教我的时候不好动笔。记得有一次我要参加一个区教委组织的现场书法比赛,老师为了让俺争取个好成绩,特地挑了个晚上,在自己家吃过晚饭骑着他那辆摇摇晃晃的小毛驴,带求去拜谒了一位在俺当地写颜挺有名望的先生。老先生很和蔼,耐心地给说了一个晚上,而这都是免费的。后来,好些学生学书法的热乎劲过去了,就不来了,而原师照旧摧残他的坐骑,甚至变本加厉,因为我感觉他想让我们几个知道得更多。大约我刚上初中前后吧,老师带我去三联书店,买了本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送我,随后又讲了些事情。现在想来,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大概是说生命就是一场追逐美的历程吧。他还推荐我去读《战国策》。当我热衷法家的时候,他教导我中庸的智慧。只是老师教了,学生却没学好。再往后我得上区里的数学学校,也学不了了,原师便让我有时间就去找他玩。上大学了,我请老师给学校的书法社做讲座,老师电话里没定准日子,但没过两个月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学校,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是关于汉简和唐人写经的,那是老师的大爱,更是中国民族的文化瑰宝。期间的路费是老师自己出的,甚至住宿,我都险些没和学校方面联系好。这些年原师待我,如父兄一般。我知道原师家的大门随时为我敞开,只是他这徒弟太不肖了,已然有两年了吧,没脸去看他。

    “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是学书法的时候,我经常写的一幅楹联。书法之事,看过去一如厚重的历史,浩浩汤汤,纵横捭阖。虽说很多年过去了,脑子又不好使,但求还是决定把那些至少曾经令俺大为陶醉的字帖的名目梳理一下。以免拖得再久,忘得一干二净,岂不遗憾。

(一)峄山刻石

    号称李斯先生大作,岂不膜拜?求心目中,对中锋用笔、铁画银钩最唯美的诠释。

http://s16/bmiddle/a535a935hc045ac3659df&690

(二)华山庙

    看见第二列倒数第二行“礼记”的记那一钩了吧,怎一个销魂了得!(前两天偶得一帖子,评价e cup~ecstasy!呵呵)

http://s15/bmiddle/a535a935hc045aced00ce&690

(三)张迁碑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愚当师蜗牛,持之以恒,方可有所小就)http://s5/bmiddle/a535a935hc045ada3eaa4&690

(四)曹全碑

    荐之于MM啊,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感觉

http://s4/bmiddle/a535a935hc045af9c35c3&690

    其他诸如《礼器》、《乙瑛》等等,都是隶书经典。由衷赞叹汉碑瑰丽,其中韵味却各有不同

(五) 灵飞经

    俺曾经的硬笔书法字帖,只可惜写着写着靠向了褚老先生,最后直接倒戈向了苏轼和刘墉两位老先生。扯了半天,貌似本人书法很强大,事实上毫不谦虚的说,哥们写字套用小学数学老师的话,那就叫“阿飞跳舞”。

http://s16/bmiddle/a535a935hc045b0904c4f&690

(六) 张猛龙碑

    小时候去三孔,记得确实见到这块碑了,清明陪腿子再去,故地重游却未能再次觅得真容,确实惆怅。想来二师弟学的就是这块碑

啊。记着当年老师给我们讲碑,以“险峻第一”蔽之,而影响老师楷书最大的,也正是此碑

http://s7/bmiddle/a535a935hc045b18bfa56&690

(七) 张黑女墓志

    我另一个师弟习的碑,清新而活泼

http://s4/bmiddle/a535a935h79a091d42d43&690

(八) 皇甫诞碑

    欧阳老先生的传世佳作,刚健而绮丽。没找到个清晰的戈钩,就权且一瞥那“城”吧,是否有点惊艳的感觉呢。呵呵,求认为“处”也处理得相当有感觉啊,呵呵

http://s2/bmiddle/a535a935hc045b36625c1&690

(九) 多宝塔 勤礼碑
     依稀记得老师说过,日本人推崇《郑文公碑》,多有人为碑而来,见碑则拜泣。当时就是感觉这票小日本感情也有点过于脆弱了吧,心想有点意思。当然,老师说这些是为了讲《郑文公》,而当时我应该在习《多宝塔》或是《勤礼碑》,老师觉得我若写魏碑的话,应该比较适合《郑文公》。颜公两块碑加起来我临了2年多,而学书法满打满算也就3年的事。自打离开了书法班,虽然少有动笔,但百无聊赖之际便会把两本字帖从写字台抽屉的角落翻掇出来玩味,打发时间。就这样,这两块碑陪我走过了十多年的光景。2010年,当我置身西安碑林,真的站在碑前之时,两目热泪,喷薄而出——不知为何,不能自已

http://s2/bmiddle/a535a935hc045b84ccae1&690(多宝塔)

http://s10/bmiddle/a535a935hc045ba468819&690(勤礼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