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9d50da61gx6BBZezKzO4c&690
马口窑制品为湖北民间陶器。马口窑的古遗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属汉川市马口镇。清代马口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有铺局200多家,有许多专门经营马口窑的陶器坊,都是有名的老字号。抗战初期马口成为抗战后方,许多外地商人蜂拥而至,使此地商业更加兴旺。他们将马口陶器通过汉江入长江,远销至日本,韩国、东南亚和美国。最兴旺时汉川全县几万人,从事马口陶器业的就有几千人。到了民国时,马口窑新集周围的龙窑最多时达到36窑。
马口陶瓷采用当地特有的红黏土,土质细腻密实,红黏土的土层很薄,地底下一米处便可挖取,资源十分丰富。有了这种红黏土,马口窑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马口窑烧出的陶器敲击铿锵有声,耐腐蚀,防渗漏,储存腌菜不腐烂不变味。马口陶器一般是坛、壶、钵、罐、缸、盆、烘炉等民间器皿,属民间陶瓷。马口老陶艺人擅长信手挥刀,在坛面上飞快刮刻出花卉人物,刀法老练、简洁大气、虚实相生,意到刀不到。代表作有《八仙坛》、《十八学士坛》、《空雕双层龙坛》、《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天仙配》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历史文学题材。汉川东南一带的丘陵岗地的“描金刻花陶”据说源于北宋,多为缸、坛、罐、钵等民用器皿,皆造型古雅大方、釉色古朴厚重、刻花装饰讲究,主要部分以划花剔地的阳纹为主,次要部分以刮花阴纹作陪衬,主次分明。烧后呈桔红、紫褐、酱红、紫红、古铜等色,庄重耐看。马口窑以小器型居多,其中烘炉为湖北人冬季取暖常用的手提炉,多为老年人使用,地方话称之为“火坛”。制陶艺人们喜在提把的两端加饰一对青蛙类的小动物,既增加了提把的承重力,又显得生动有趣。还有古香古色的烛台、小巧实用的暖炉、雕花刻字的酒坛、造型朴拙的陶枕。汉川马口窑以生产各类坛子著称,故又称“坛子窑”。湖北旧俗称“女儿”为“坛子”,女儿出嫁前男家要送一坛酒、女方陪嫁的食品也往往以各类坛子装盛,“坛子”
因此成了女儿的代称。“京坛”为当地婚礼的必备器物,其型矮而圆,周身刻以寿字,上下装饰以回纹和莲花纹,美观而别致。
1956年马口窑改为汉川马口陶瓷厂,原来的黄釉剔花陶罐已不生产。但是由于过去的产量很大,又有水路交通的方便,长江中下游的两岸,村村户户都有马口窑产品的踪影。在当时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物件儿,现在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都会记得家中的酒坛、油壶、糖罐、腌菜坛子、储物罐等等,都曾是马口窑的产物。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起来,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家里的老物件儿也都换成了现代化的,这些不接时气的土家伙也都没了神气,大多被抛弃到老房里,屋檐下,甚至被打碎填了地基。渐渐地也就看不到了!现在再回头看看,别看是土窑货,那神气儿、那信手拈来的图案,细细的琢磨起来,却也是那么的富有神韵!真正的民间艺术珍品!现在,这样的东西已然不多,但也不是无踪可寻,啥时候下乡转转,说不定在那个犄角旮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哟!现在行动还来得及!
http://s7/mw690/9d50da61gx6BBZQqXUq26&690
神仙罐
http://s8/mw690/9d50da61gx6BCgD0mfZa7&690
http://s11/mw690/9d50da61gx6BCgK72d4da&690
花鸟罐
http://s13/mw690/9d50da61gx6BCgSzV1i7c&690
四系有流,通高约40cm
http://s12/mw690/9d50da61gx6BCh0JErpbb&690
http://s3/mw690/9d50da61gx6BChbKGcOe2&690
干什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