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趣味阅读》补充教材
(2013-04-03 15:32:10)
阅读资源开发计划表(四年级上册)
|
|
主要内容简述 |
|
|
|
|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
|
|
|
|
|
神奇的负数 |
|
|
|
|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
是蛮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
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
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
者。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
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他儿时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写过一篇文章《华罗庚传奇》,提到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曾在数学这一科考试不及格。梁羽生后来亲自问华罗庚是不是他曾触犯那位老师,他说:“不是。我小时候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试卷又写得潦草,怪不得老师的。”经过这次教训,初中二年级开始,他就知道用功了。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不好,数学有时还考不及格。时在今天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发现华罗庚虽然贪玩,但思维敏捷,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是,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像螃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15岁那年,他的母亲去世,自己也得了伤寒病,这场病很重,在床上一躺就是半年,最后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面工作一面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他用两年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成为讲师。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家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后,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后来一段时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下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对垒数素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陈景润等一批数学人才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也硕果累累,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思考题
一、阅读填空
1.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
2. 陈景润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
二、分享与交流
三、拓展阅读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做短期的研究
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数学故事】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问:“你们猜一猜,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能浪费多少水呢?”我满不在乎地想:大约只有一小桶罢了!我又问了问周围的几个同学,他们有的说是一杯,有的说是一大碗。那到底是多少呢?我决回家测算一下。
回到家,我立刻拿出量杯,让妈妈协助我看时间,计算一分钟的滴水量。我把水龙头调成滴水的状态,然后就开始计量起来。“滴滴答答”……1分钟过去了,一看量杯里的水约有10毫升。我还是不以为然:只有10毫升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时,妈妈对我说:“蓉蓉,你别小看这10毫升的水,你算算看,就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能浪费多少水?”这难不倒我,我立刻算了起来:
一年按照365天计算,共有365×24×60=525600(分钟)
每分钟浪费10毫升的水,525600分钟就浪费了525600×10=5256000(毫升)的水,也就是 5256升。
哇,仅一个龙头一年就能浪费这么多的水,那么我们学校共有49个水龙头,也照这样滴水的话,一年就会浪费5256×49=257544(升)水。如果把这些水都节约下来,不知又可以方便多少同学!
通过调查,我又了解到,现在一吨水2.5元钱左右。1毫升水重一克。那么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费约是:
5256÷1000×2.5≈13(元)
学校一年多支付的水费就是:
257544÷1000×2.5≈644(元)
可以看出,如果每一个同学洗完手都不把龙头关好,那么一年至少会为学校损失600多元的水费啊!
我继续计算,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在用好水后都不把龙头关紧,那么,一年(按365天计算)浪费的水就是:
365×24×60×10×1300000000=6832800000000000(毫升)=68328000亿(毫升)
1×68328000亿=68328000亿(克)=6832800000(吨)
2.5×6832800000=17082000000(元)
算到这里,我不禁惊得吐了吐舌头。一百七十亿八千二百万元哪,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第二天,全班交流调查情况的时候,我把计算结果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深深感到节约用水是多么重要。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西部有些山区就严重缺水。假如一年就要浪费6832800000吨水,那么必将使我们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
算一算,也算出了大问题。地球上,可以使用的水并不多。如果这样浪费下去,地球上的水最终会消失。我呼吁:请大家自觉节约用水!希望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会是人类的眼泪。
问题一:一年有多少秒?(列式计算,可用计算器算)
问题二:光每秒大约走30万千米,那么一光年是多少?(光年:光在一年时间走的路程)
拓展阅读:
世界水资源现状简介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
【数学名题】
速算与巧算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在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2.互补数先加。
3.拆出补数来先加。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2.带符号“搬家”
例8 计算 325+46-125+54
解:原式=325-125+46+54
=(325-125)+(46+54)
=200+100=3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125,+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4.找“基准数”法
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试题】 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析】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试题】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解析】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
199999+19999+1999+1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19+1)-5
=200000+20000+2000+200+20-5
=222220-5
=22225
【试题】计算(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分析】:题目要求的是从2到1000的偶数之和减去从1到999的奇数之和的差,如果按照常规的运算法则去求解,需要计算两个等差数列之和,比较麻烦。但是观察两个扩号内的对应项,可以发现2-1=4-3=6-5=…1000-999=1,因此可以对算式进行分组运算。
解:解法一、分组法
(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2-1)+(4-3)+(6-5)+…+(996-995)+(998-997)+(1000-999)
=1+1+1+…+1+1+1(500个1)
=500
解法二、等差数列求和
(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2+1000)×500÷2-(1+999)×500÷2
=1002×250-1000×250
=(1002-1000)×250
=500
【试题】计算 9999×2222+3333×3334
【分析】此题如果直接乘,数字较大,容易出错。如果将9999变为3333×3,规律就出现了。
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试题】56×3+56×27+56×96-56×57+56
【分析】:乘法分配律同样适合于多个乘法算式相加减的情况,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特别注意,提走公共乘数后乘数前面的符号。同样的,乘法分配率也可以反着用,即将一个乘数凑成一个整数,再补上他们的和或是差。
56×3+56×27+56×96-56×57+56
=56×(32+27+96-57+1)
=56×99
=56×(100-1)
=56×100-56×1
=5600-56
=5544
【试题】计算98766×98768-98765×98769
【分析】:将乘数进行拆分后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98766拆成(98765+1),将98769拆成(98768+1),这样就保证了减号两边都有相同的项。
解:98766×98768-98765×98769
=(98765+1)×98768-98765×(98768+1)
=98765×98768+98768-(98765×98768+98765)
=98765×98768+98768-98765×98768-98765
=98768-98765
=3
跟同学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写一则数学日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