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作文怎么教?教什么?

(2012-09-06 10:18:4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题研究

              西安交大附中   韩青莲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这是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对写作的要求。

凡此十条,明确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写作和学生“学”写作的方向,需要每位语文教师在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指导中,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写作的相关知识,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会写各类文体的作文,会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和感受,会抒发真情实感,做到“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心”。但是要求有了,方向确定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难的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贯彻执行,学生在具体写作中如何掌握。作文,毋庸置疑,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块“硬骨头”。

怎么啃这块骨头,在目前的教学领域存在着如下三种认识。1、认为作文不需教,只要让学生写,写着写着,学生就会写了,“轻教重写”。2、认为作文必须教,教什么?教技巧,教方法,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出来,“重教轻写”。3、认为教与写同等重要,不可厚此薄彼,但两者的度不好掌握。怎么教?语文教材中并没有写作的专题知识指导训练,教什么?教哪些方法,教哪些技巧合适,教多少算是合适,这都无法界定。

在我校的作文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以上不同的认识,直接反映在写作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及学生写作水平的参差不齐上。在2012年语文论坛交流活动上初一年级就作文教学中“重教”还是“重写”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终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当时在座的与会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多“公说公理,婆说婆理”,难以定论。在参加我校教师张尧赛教课的点评活动中,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赵明老师指出,写作课不要老记挂着教“怎么写”,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只有知道写什么,才能真正解决学生面对作文时犯难,无法下手的问题;才能真正写出真情实感,摈弃虚假编造成风的恶习;才能真正把作文和学生的成长、人生结合起来,融入学生的生命,成为思想修养的一部分。

赵明老师的话非常具有指导性,实际上肯定了写作一定要教的认识,同时给“教什么”指出了方向,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的确,如果写作中只写不教,有些学生当然也能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摸索出一条写作的康庄大道,写出优秀的作文。但这里面学生的悟性占重要作用。不可回避,有很多学生初中写了三年作文,写作水平却丝毫不见提高,每次都是漏洞百出。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初中三年尽快地入门,尽快地会写,除了多写,还必须要重视写作中的指导,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悟人情,知道“写什么”,明白只要善于观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感受,有一颗易感的心灵,作文中就无物不可入文,无事不可入文,无情不可入文,所谓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均可在作文中出现,成为作文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写什么”了,胸中有丘壑,才能在每次的写作练习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述,在各种文体的创作中得心应手,实现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根据这个思路,那我们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不妨把解决“写什么”的指导训练放在初一阶段,让初一的学生先入门,掌握“写什么”的要领,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但是,在写作中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是不是就可以了?我觉得还远远不够,有很多学生也善于观察生活,在胸中也有很多写作素材,俗话说有一肚子的话但就是说不出来,“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来。这时候,就要让“怎么写”上场了。有了生活积累,有了丰富的观察材料,手中有散落的“珍珠”,怎么才能让这些珍珠成为一挂项链熠熠闪光?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写作的具体方法技巧。有好多老师犯愁,教材中没有写作指导的相关知识,没有具体的作文训练教材,怎么办?这个难题其实好解决。课文即范文,我们初中六册课本,每一册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语文专家千挑万选出来符合中学生学习规律的优秀作品。因此解决难题就要从挖掘课文入手,以课文为例,揣摩课文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以此出发,根据各类文体的难易程度,设立作文方法训练序列。比如记叙类文体,是中考最常考的文体,而课本中就有经典的记叙类文章范例,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等等,教师在教学课文的同时,就要将记叙文的写作特点贯穿到课文学习中,有意识有重点地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在写作指导课上再具体根据课文特点讲记叙文的审题立意、结构安排、描写方法等要素,点面结合,建立学生的写作知识构架,使学生能够将观察生活积累到的丰富素材适当地用到写作中,真正写出文质兼美的锦绣文章。其他文体依次而行无一遗漏。我认为,在初二阶段着手开始这方面的教学比较合适,既可以使学生写作时有物可写,有话可说,抒发真情实感,还可以让学生做到写文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树立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对文学的喜爱,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提高作文成绩。我很喜欢前人评价大文豪苏轼的话,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何尝不是如此,有了生活积累,有了一双慧眼,必得有一颗慧心,有优秀的方法指导,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浑然天成,将涂鸦变成创作。

有了初一初二的教学铺垫,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到初三复习阶段,写作教学就相对任务轻包袱轻了,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写作特点做计划,分层次有序列地进行针对性强的训练,使学生有良好的写作心态,有较强的完成考场作文的欲望,能真正实现不论出现什么文体不论出现什么题目,都能“戴着脚镣跳舞”,完美地登上初中三年的写作巅峰,真正达到新课标中的写作要求,为迈入高中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自己的人生谱写华彩的文学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