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2013-05-25 15:32:50)分类: 2012年小课件 |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
西安行知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以大熊猫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接着在本节开始部分明确介绍了环境的含义。关于影响小麦生活的生态因素,教材通过图片分析了影响小麦生活的各生态因素,并让学生区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材先以文字的形式举出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实例,接着安排了本书的第一个较完整的探究——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旨在让学生通过该活动来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重在对学生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关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材简要地以实例的形式说出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和合作等关系。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材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2.
过程与方法
1.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学会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学会在实验设计中如何确定变量、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资料,找出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都有哪些?这些因素属于非生物因素还是生物因素?
资料:如果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到,这就是鼠妇,俗称潮虫。这些小动物似乎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干燥的地方很少看到。
学生分析资料后回答:从资料中可看出,鼠妇的生活受到光和水分的影响,它们都属于非生物因素。
教师质疑:你怎样来证明鼠妇的生活确实受到光和水分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设计实验来证明。
教师鼓励:很好,我们刚才的活动已经属于科学探究的某些重要环节了。什么是科学探究呢?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怎样的?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下面给大家10分钟时间去阅读、小组讨论P14-P1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学生分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1.
2.
3.
4.
5.
6.
7.
8.
教师总结强调: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提出问题的方法是找准本探究的目的,将目的变为一般疑问句;作出假设的方法是给提出的问题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在制定计划时,设置的仅探究因素不同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不同的条件叫做变量,具有最适条件的一组叫做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仅一个变量的一组叫实验组。我们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找准变量后设计出对照实验,实验应该多做几次后取其平均值,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实践探索:下面请同学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教材P15的表格、得出结论。
巩固提升:请设计一探究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学生汇报:
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实验装置:在铁盒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铺上湿土,一侧铺上干土,上面盖上纸板。方法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2.每分钟统计一次,共统计10,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填写前请先将表格填写完整。
时间(分钟) 环境 |
|
|
|
|
|
|
|
|
10 |
11 |
平均值 |
湿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得出结论:你们小组的结论是: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表达和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反思:本节主要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然后学生动手亲自实验获取结果并得出结论,最后再进行巩固提升。本探究活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实验设计中变量应该如何去确定、对照组如何设置。为了提高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效率,本探究活动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采用的是教师直接提问式,最后辅以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巩固提升。从巩固提升练习结果来看,学生对于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每一步骤都能准确的实现,初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重要的科学方法和能力;在课后的学生反馈中也发现,这些问题给学生的学习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