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钱志熙教授在第二届“秋浦论诗”开幕式上的致辞

标签:
2021文学现场 |

第二届“秋浦论诗”雅集致辞
“为爱池鱼美,停车又几时。如何我行处,每见君题诗。花发清溪馆,苔荒苦竹祠。青天明月在,何处不相思。”这是清代诗人黄仲则的《秋浦怀李白》诗。我们知道,黄仲则深受李白的影响,这首诗也可以说是神似李白之作。黄仲则与李白一样,与池州、与皖南有着甚深的关系,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诗篇。他的这首诗,也恰当地表达了我们现在的心情,一种欣赏池州优美的山水风物的心情,一种对李白的敬仰与相思之情。
感谢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感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池州学院分中心,感谢秋浦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感谢阳光宁校长、胡传志主任、吴冬至总经理,在上述机构的共同协助、诸位先生的精心策划下,在我们中国李白研究会诸位同仁的热情参与下,第二届“秋浦论诗”雅集得以成功地举办。疫情尚在,行路仍难,因此参加这一次的雅集,心情与2019年的第一届“秋浦论诗”雅集又有所不同,我们的的确确地经历了一场沧桑。今天举行每一场学术活动,都可以说来之不易!但我们仰慕李白,喜欢杜牧、黄仲则,以及许许多多经过池州、留下名篇佳句的诗人们的心情却并没有改变!人类文明的历史已经做出无数证明,诗歌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如果想要拥有一个高雅的、美好的、自由活泼的心灵世界,我们都需要诗,尤其是需要中国古代诗人们创作的那种诗!
承蒙中国李白研究会各位前辈与同仁的信任,让我承乏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之职,这让我有了许多美好的收获,其中重要的收获之一,就是使我与皖南山水结下了一种不解的缘分。“语音秋浦近瓯浦,山水皖南如浙南”,我来自于优美的雁荡山下,我对于山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慕,在软红尘土的京华,我不仅思念雁荡山,也同样思念秋浦河。我前年游览黟县、休宁等地,发现这里的方言和温州方言有好些相似的地方。吾乡诗人王十朋在乾道三年(1167)秋天从夔州移官湖州途径池州时,在池口阻风十日,受到当地官员热情招待,写作了好几首吟咏池阳的诗篇。池州山水和美食也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归舟十日阻池阳,风伯相留意亦良。长喙参军初荐熟,无肠公子正输芒。齐山却向江南好,秋浦尤于社后凉。明日解维苕霅去,梦魂犹在水云乡。”(《出清溪》)今天我们又来到了秋浦,想到这许许多多与李白、与池州相关的风雅往事,我的心情感到十分的喜悦。“青天明月在,何处不相思”,这里的一切,都与李白相关,都与风雅相关!“秋浦论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诗歌雅集!预祝这一次盛会圆满成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