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人七绝谁第一

(2021-06-09 10:52:43)
标签:

2021

文学

随笔

      我的研究生班老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著名的陈文忠教授在中国文学多维研究丛书——《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中独具卓识,写下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

    明清两代,围绕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绝,在几十位诗评家之间展开了一场持续300多年的“唐人七绝第一”的争论。这场争论中,涉及到了七绝的艺术理想以及审美趣味的时代差异性等问题。论诗“尚气格”的李攀龙首发其端,认为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压卷”。此论一出,虽为诗友王世贞首肯,但遭到王世懋、胡应麟、胡震亨等更多人的非议。有清一代,或是或非,争论不断,并出现了超越《出塞》作多元选择的趋向。乾隆初年,沈德潜在总结此前200年间的争论时写道:“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本朝王阮亭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沧溟、凤洲主气,阮亭主神,各自有见。愚谓李益之‘回乐烽前’,柳宗元之‘破额山前’,刘禹锡之‘山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水’,郑谷之‘扬子江水’,气象稍殊,亦堪接武。”

 

由此可见,文学评奖之事,尤其是要评个甲乙丙丁之事,实在不堪的,吃力不讨好的。诺奖、鲁奖、茅奖好一些,只授奖,不分等次。不管是何种层次的评委,且不论鉴赏力有高下之分,单就审美趣味而言,就千差万别,如何能统一?所以,过多的文学评奖,是促进文学的繁荣,还是影响文学的生态?实在是不好说。

依我的经历,是这般:捡长江石,寻寻觅觅,总不得那钟情钟意的那一块;写文章,前前后后,总不得那称心称意的那一篇。都如爱美的女子,总感觉少了一件衣服。

文学史上,因时、因势,名噪一时者,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大有人在。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鄙人一散淡之人,井底之蛙,一孔之见,乃姑妄言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学问答1
后一篇:邂逅的美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