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方严

(2021-01-22 14:40:32)
标签:

2021

文学

随笔

诗人方严

一天傍晚,微信约好,在我家小区大门口见面,她妈妈陪着她。

在此之前,我不认识方严,只知道她写诗。但不止一个人向我推荐过她,而且今年顺利加入了省作协。

见面之后,颇为诧异,那么多人向我推荐的,竟然是位小姑娘,比我现在的学生大不了几岁。

她是来给我送书的,她自己的两本诗集:《忽然安澜》和《云间》。

翻开她的诗集,更是大吃一惊。她小小年纪,竟然认识那么多大家,而且都是国字号的。《忽然安澜》是中作协会员阮德胜题写书名,中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草堂》诗刊主编梁平作序的。《云间》更是中作协全委会委员、著名作家雷平阳题写书名,中作协会员、《星星》诗刊副主编干海兵和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张恩浩联袂作序的。给两本诗集写推荐语的名家更多,前者有:白庚胜、雷平阳、许春樵、李寂荡、李自国、陈亮、蒋登科、周鹏程等,还附有汤文益博士的诗评;后者有:雷平阳、许春樵、李自国等。大家们对新秀的提携和关爱,令人感动。

一位95后,一下子出版两本诗集,了不起,绝对是同龄人中佼佼者,未来可期。但方严的诗,现在还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来评价。

说它好,当然好,但也只是她这个年龄上的好,不能放手一写,无限拔高。说它不好,当然不好,但那也只是她这个年龄上的不好,是成长中的缺陷,同样不能按照成熟的诗人的尺子来度量,挑出这里那里都不是;除非她是位早熟的诗人,否则,有些问题是她这个年龄段无法克服的。

方严的两本诗集中,弥漫的都是青春的思绪,无非是成长的触角轻抚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有感焉,呈现出来的无非都是一些青春心灵的影像。那些跳动的节律、诗行,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含蓄与直白交织,明朗与朦胧交织,自然与生硬交织,喜与忧交织,笑与泪交织……恰都是青春的行板。

我相信,多年后,《忽然安澜》这书名可作为方严青春的印记。不求精准,只写意绪,反正你懂的。这是鲜明的90后、00后的语言风貌。 “每天若有所思,想写出风中清亮的安宁。” 这是她后记中的首句,想必书名即源于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为内心总如江河湖海,波汹浪湧,才时时欲求安宁。

《云间》呢?是否意味着自我超拔?但超拔之后呢,也未必都是安宁吧?云间,有蓝天,彩虹,丽日,皓月,也有风暴,冰雪,雷电,甚至导弹,战机,以及无所不在的声波,电波。

俗语曰:心静自然凉。诗人曰:心远地自偏。故欲求安宁,恐怕还得向内吧?心不安妥,则无有安宁。

我是不是想得太多了?其实,我不想写这许多话,我是怕方严想得太多,太累。就像我总希望我的学生热爱文学,但我又不想他们陷得太深。比如读海子的诗,我只要他们读那些明白明朗的。年青人,最该热爱的,还是自己的青春。爱别的一切,无论什么,包括文学,如果胜过自身,都是有违生命伦理的。

文学是美的,但无论多么美,都无法取代生活的真。

人生每个阶段,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文学不能取代。

文学是不急之务。年轻人,有青春,有健康,有快乐,有兴趣,才有未来,才有一切。

这是我想对方严说的。

老师当得久了,总有些好为人师。若有得罪,先行致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