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综合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
(2015-11-26 16:06: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研修 |
如今,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新课改的再次降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将越来越多,一些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也随之浮出水面、与日俱增,使得学校推进课改实验的步伐愈加艰辛。怎么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使新课程理念有效地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为我们打开了立足新课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实施人文管理,创设校本教研良好氛围,保障课改工作的有效开展。
管理就是习惯。要使教师认同和参与校本教研,首先不是怎样去要求教师,管理教师,而是要引导教师养成自觉参与校本教研的习惯,关键又在于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
1、包组式管理+亲身参与制。
要让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管理者首先要做好一名研究者。努力做到“四个一”:抓好一个学科,整体规化学科的教研活动;管好一个学科,组织组内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及时了解各教师的研究动态;参与其它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与他们一块总结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学到其它组内先进的教研方法或形势,加以己用。
2、激励式评价+主动参与制。
校本教研的真正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愿意参与乐于参与,教研工作才会富有实效。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需要更重视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激励评价。如:把老师们的作品印成校刊校册并不是多大的荣耀,但它却能让教师感受到劳动和探索得到认可的愉悦,愿意把校本教研当成幸福事,乐此不疲地参与进去。
二、立足问题研究,分层实施校本教研,扫除课改路上的荆棘和障碍。
(一)教师层面:“个人诊断反思”式教研模式——解决教师课堂生成的问题。
“顿悟使人进步,反思使人成熟。”每一种教学行为背后都有其隐含的教育思想。反思是教师提升思想,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面对课改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我们鼓励教师时时反思、事事反思,通过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在教研组活动中得以实现。把校本教研的自主权直接交给教研组,研究哪个主题,选择哪种方式,探讨哪些问题,这些都由教研组自己商量自己决定。他们选择的研究主题有:“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等等。
(三)学科组层面:“集体会诊式”教研模式——解决课改途中的焦点问题。
面对课改中的焦点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到实践中去。在学科组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大力倡导教师学习运用行动研究这一方法,依照“教学——问题——归因——设计——实践——反思”的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把问题、行动和研究贯穿在一起。使教师们普遍认同了“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思想,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四)学校层面:“同伴互动式”教研模式——为践行课改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校本教研,阵地在学校,根子在教师。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文化建设中,教师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校必须学会自主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要关起门来搞教研,而要经常和外界进行经验交流和思维碰撞。
1、形式多样的互助式教研平台。
①同伴互助的“师徒结对”活动。
让名优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对子,把每周一定为“师徒互动日”,要求师徒双方要在当天开展“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同研一节课”的互动教研。每学期举办一次“师徒结对教研成果交流会”,要求徒弟上课师傅评课,督使徒弟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师傅教师的评课能力得以同时提高。
②学科互动的“课例研讨”活动。
“课例研讨”就是同学科教师间的互动活动。结合各种赛课,经常在学科教师间开展“互听互学一节课”和“同听同评一节课”的课例研讨活动。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赛课活动,各个教研组也经常自发组织以“周公开课”为例的课例观摩研讨活动。
③家校互动的“一周一课一研”活动。
“一周一课一研活动”是在“学生、家长、教师”间开辟的一种互动教研活动。各年级每周至少推出一节“家长公开课”,将家长请进教室与学生一块上课听课,与学科教师一起研课评课,有效促进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
2、不断创新的集体备课平台。
根据教材特点分三类备课:一类是针对新教材中的老课文老内容准备“名篇教案”;一类是突破新教材中的新课文难课文准备“精品教案”;一类是集体研讨自己主备的次重点课文的“自备教案”。三种教案虽各有侧重,但都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3、外出学习的“模仿秀课”活动。
为了实现一人学习百人受益,我们让外出学习听课归来的教师模拟再现名师的课堂,在校的教师可以边听课边提问,这样形成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氛围,既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教师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勇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校本教研是课改实验中解决“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是课改旅途中源源不断的清泉活水。“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四级教研网络为互助平台,自下而上开展校本教研”的工作模式,使教研活动焕发了新的生机。面对课改路上问题和困惑,不再感到神秘,不再选择躲避,教研工作也不再是无针对性地研究,老师们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不断创新的教研形式和内容,更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被正视,更多教学智慧被启迪。作为学校的主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逐渐凸显,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交融中,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也将更加有效地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项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