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感悟】“每日一题”—为小学低段的数学表达指引点灯

表达,是现代公民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张齐华老师将表达力归为儿童学习的“底层素养”,这就说明表达力是儿童应具备的核心学习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表达的要求提出了能清楚地表达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这也就说明了说数学、讲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同样,培养学生完整、严密、有层次、逻辑性强的数学语言,对进一步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发展,也必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深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近期也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定为我组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每日一题”这个设想应该追溯到一年级上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师经常在一起讨论一节课的时间太短了,课堂时间大多都花在引导孩子怎样回答问题上面。我们逐渐意识到:孩子参差不齐的表达能力往往会使课堂变得不再高效。“支支吾吾”“词不达意”的表达不引导也不行,于是我们就想到了由一对多的课堂训练模式转化为一对一的家庭打卡模式,在“每日一题”的日常中锻炼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强化表达方式。
“每日一题”,顾名思义每天只讲一道题目,我们会根据每天学习的重难点找到与当天知识相契合的、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进行训练。家长们协助孩子录制讲题视频,发至打卡群中,老师会根据每位学生的讲解逐一点评。
我们会根据以下几点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着重点评:
01对于孩子讲题时出现的描述不清晰、不准确的现象,我们会引导孩子对于事物的表达做到精准、清晰,让听者的脑海中呈现出具体的画面感。这就是——“言之有物”。
02对于一些题目的讲解,孩子们会忽略一些重要的考查点,他们很容易就表达出了“是什么”,但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却一笔带过,怎样在表达中通透的理解知识的本质,在思维进阶中提升学生说理的能力呢?我们在点评的过程中会针对于讲解详细的同学予以肯定,大家相互借鉴,修改完善,最终逐渐做到了——“言之有理”。
03老师的点评经常会出现的评语就是:“你的讲解条理清晰,思维严谨,环环相扣”,这说明这个孩子的讲解是“言之有序”的。孩子们将题目讲清楚其实远远不够,抓不住重点他人还是不清楚你想表达什么,这类孩子往往有想法有思考、但是啰啰嗦嗦讲解四五分钟,缺乏语言结构。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解中孩子们其实也在慢慢总结“每日一题”的“小套路”。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先读题,运用一些连词“首先……其次……接着……最后”将整道题目串联起来,还会运用重读的方法提醒大家“你们要注意了,我要将重点了哦!”要想做到——言之有序,不仅要有表达顺序上的“第一……第二……第三……”,还要指导学生从零散的碎片中挣脱出来,做到“抓大(结构)放小(细节)”,最终提升结构化表达的能力。
04孩子在语言表述无法发挥作用时,还会运用画图、符号、动作的方法辅助语言表达,这是寻求语言之外的一种帮助,可谓是“聪明的辅助”。例如,在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甲、乙两家超市,如果甲超市给乙超市228箱牛奶,剩下的牛奶还比乙超市多86箱,甲超市原来比乙超市多多少箱牛奶?
孩子们的方法十分丰富,有画线段图的解决的,有自创画图方法解决的,还有利用手势理解这道题目的。下面是孩子们的发来的视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