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修感悟】学情调研落实处,思维为本重创新——学习顾志能《基于学情,创新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2020-07-26 11:37:41)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刘宁
【研修感悟】学情调研落实处,思维为本重创新——学习顾志能《基于学情,创新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看到《基于学情,创新教学》这个培训标题时,我心里一直在想:学情有什么好讲的,这是每位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学情就是学生情况,怎么还能会有所创新?要创新也应该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就这样,带着这些质疑和一丝轻狂我打开了悦远教育平台,开始聆听学习顾志能老师的讲座。

顾老师在做讲座时,全程都面带微笑,语言幽默。他说起学生在前测中出现的错误时,没有一丝生气的表情,反而满心欢喜地分析、研究学生出错原因,猜测、推理学生答题的心里状态。他像是和同伴在交流分享趣事一样轻松自如,没有一点“教”的味道,让人觉得亲近。通过这次讲座学习,我对学情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感悟也更加深刻了。



1深入了解学情,让学情调研扎根心中。

闲暇时,我常常回想自己公开课失利,省能手败北的事情,希望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次听了顾老师的讲座,才发现自己虽然时常把学情挂在嘴边,却未真正分析研究过学情。平时教学费力精心研究的是教材内容、活动设计,学情成了灯下黑。当换班上课时,忽视学情带来的惨状便迎面而来。因此好的教学不管是“以学定教”还是“顺学而导”都是基于学情,而一名优秀的教师也会随着学情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次学习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之前教学工作的不足:对本班学生凭经验了解学情上课,借班上课凭想象进行课堂教学,当然会上得一塌糊涂。忽视学情给我带来惨痛的教训,让我将学情调研扎根心中。

 



2让学情带动课堂,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讲座中顾老师用2个教学案例体现学情的重要性,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案例一《线段、直线、射线》,基于对学生知识基础、认知心理的了解,老师设计了一个学生画直线的活动。其实在前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基本都会画直线,知道直线是“直直的线”,课堂中老师偏偏先告知学生“直线是一条像两端无限延伸的线”,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尝试再次画出直线,之后借助学生熟悉的线段,以端点为突破口,让学生第4次画直线。当学生经历了4次画直线后,直线的数学本质已经深刻建构在学生脑中,学生对线段端点的认识也得到升华,课堂中体现着浓浓的数学味。案例二《年、月、日》,基于对学情的深刻分析了解,老师设计了“学生提问,以问引学”的教学思路。课堂中师生俨然一体,合作探究逐一解决黑板上“满满的问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这样的“问题”课堂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当教师设计教学时从学情入手,想学生所想,设计出来的教学才会贴近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落实学情调研,创新课堂教学。

 

了解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关于怎样把握学情,顾老师给出了多种方法:采用自身经验、阅读教参、开展前测等。其中访谈针对低年级,书面前测针对中高年级,同时他还给出了一些课程的前测卷样本,展示了一些针对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心理的测试题目,其中能力水平和学习心理是隐性的,教师不好把握。在这里我把其中关于测试学生能力水平和学习心理的题目借用"拿来主义"分享给各位同仁。例如:《用字母表示数》前测卷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一个袋子装了x个球,又放入3个,现在有()个。A选项x,B选项x+3,C选项y,D选项x+3=y”;《2、5的倍数的特征》前测卷中问题2:“根据这个结论(2的倍数的特征),536肯定是2的倍数,它为什么不用看百位、十位上的数,只看个位上的数,你有什么办法来说明?”;《百分数》前测卷第4题:“有人说,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所以一个分数,只要通分成分母100,就能变成百分数了。如:一根绳子,用去了它的1/2,还剩3/10米,就可以改写成:一根绳子,用去了它的50%,还剩30%米,你认为对吗?请说明你的想法”。从这几道问题中不难看出,一张有效的前测卷要有好的问题,问题设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会有针对性。多疑问题重点讲;不会问题重点讲;学生一无所知时,教学可按教材逻辑展开;学生一知半解时,暴露学情、设置问题冲突、碰撞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大多已知时,知识起点前移,刺激思考;学生疑问多多时,教学扣住问题,深入探究。因此只有当教师对学情有定性甚至定量的把握时,才能迸发出教学创新的灵感。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学情的内涵和重要性理解的更加深入和透彻,对如何把握学情也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把这次所学与实践结合,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感谢顾老师的引领,感谢“何军华工作室”给我提供了这个学习的平台,感谢工作室的各位同仁传递给我学习的热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