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内容--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课题研究
(2012-08-16 11:09:06)
标签:
杂谈 |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是普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一项内容,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数学活动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如何把数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如何将幼儿的数学活动融于游戏,融于生活?怎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些是一直让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数学比较抽象,而幼儿思维又具有具体形象性和知觉行动性的特点,因此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将无形的转化为有形的,依据年龄特点逐渐由具体形象的向抽象性过渡的经验;还有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固守在教授式,为幼儿提供的自主活动时间少、材料少,幼儿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为此我们通过对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研究,解决教师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的目的:
1、解决教师在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提高教师实践操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广泛性。
2、积累教师在实践中“教”与“学”的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研究的内容概念:
数、量、形、时间、空间方位。数:计数、数量关系、数的组成、加减。量: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形:平面、立体、图形简单关系。时间:白天、晚上、今天、明天等,会看日历、认识时钟。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空间运动方位——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
四、研究的对象: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
五、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实践操作法和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2)、确定各班级具体实施办法。
(3)、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特点,从而有目的的进行引导。
2、研究实施阶段
(1)、明确分工,紧紧围绕教研目标开展活动。
(2)、建立教研档案、活动记实。注重有价值素材的积累。
(3)、研讨会(半月一次),解决来自实践中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3、总结阶段
(1)、收集相关资料(案例、活动设计、论文、随笔、观察日记等)
(2)、撰写研究报告。
七、实施措施
八、 保障条件
(一)、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园长直接领导,教学副园长具体负责,将教研内容纳入各年龄班工作计划中、职责中。
(二)、物质保障:幼儿园依据教研需要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教学书籍、杂志、音像。提供电脑查阅学习使用。
(三)、管理保障:每次园教研活动中都有严格规范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形成的策略以及研究的结果。
长安区第二幼儿园
数学教研组
2012年4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