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结局
(2012-06-26 22:29:15)
标签:
贾雨村滴翠亭薛宝钗贾宝玉 |
分类: 红楼梦迷 |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薛宝钗最终嫁给了贾雨村,一开始觉得很不可思议,但仔细翻阅了《红楼梦》还真发现了一些与贾雨村有关的线索,但这些线索只能证明薛宝钗与贾雨村会有些关联,但要说宝钗会嫁给他不太可信。先说说他们之间有关联的几处伏笔。
第一个伏笔在第一回目里,贾雨村在中秋夜吟了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红楼梦》里有些字是特指,不会乱用,比如“玉”指的就是宝玉和黛玉,“钗”指的就是宝钗,而“时飞”又是贾雨村的表字,那么这下联的意思就是说‘薛宝钗在等待贾雨村’。如果说这里的‘时飞’与雨村的字只是巧合,我认为曹雪芹不可能这么粗心,他给贾雨村起个什么字都行,怎么偏偏是‘时飞’呢?这么显眼的问题他会发现不了,《红楼梦》据说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竞会发现不了这么大的问题,就算他发现不了,‘脂砚斋’也该发现了。我觉得他不但不是粗心而且他是有意为之。
再看第二处伏笔。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还有一处伏笔,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以上三处可证明薛宝钗日后与贾雨村必有关联,那么可能是什么样的关联呢?
要说薛宝钗与贾雨村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还得从头说起,先说说宝钗这个人吧,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可叹停机德”讲的是劝夫上进的妇德,我不细说,可参看《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这一句真不知是褒是贬,若放在其他书里,应该是褒义,偏偏放在《红楼梦》里却有贬义,贾宝玉最恨的就是这一套,这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意思,相对于宝黛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宝钗似乎成了反面教材。有很多书或者评论里都说薛宝钗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甚至说她高擎着封建道德的旗帜等等。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再看宝钗的诗“珍重芳姿昼掩门”,她是很珍惜自己的,不可能那么容易就屈嫁贾雨村。“自携手瓮灌苔盆”这一句天然纯朴跃然纸上,看似简单,却与‘黛玉葬花’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一直惊奇于作者写出‘滴翠亭’一节与‘黛玉葬花’相衬,却把这一句隐在这里。其实薛宝钗是以朴素见长,正合了庄子说的‘素朴乃天下大美’。曹雪芹熟读庄子,那么他塑造的这个淡雅朴素、自然清纯的薛宝钗自有其深意。
薛宝钗对于封建社会真的那么忠诚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一诗是鲜明辛辣的讽刺社会的,为什么讽刺时世的偏偏是这个‘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呢?怎么就不是黛玉呢?黛玉不是最爱刻薄嘲讽吗?可见宝钗对当时的社会也不满意,甚至很有看法,只不过以她的早熟和洞明她深知象她们那样的弱女子是无法与封建社会对抗的,所以她选择了服从和适应。第四十二回里她也跟黛玉说到了她小时候也是淘气爱闹的,可见她天性里也还是有热情的,只不过这热情之火被扑灭了。
在书中作者在宝钗身上下的笔墨功夫不比黛玉少,基本上是并列的,黛玉固然有才,宝钗更加博学,黛玉有灵性以诗作见长,宝钗有理性,以说理见长,他们俩一个智一个慧是相辅相成的,合起来便是最完美的。她们两个在曹雪芹笔下是一样的重要。我说这么多是为宝钗正名,她决不象某些人说的那样不堪,她的品格之高在后面是可以得到证实的。正确认识了这个人才可以正确判断她后来的命运和结局。
那么现在就可以分析推理她的结局了。
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那么奸险小人贾雨村是怎么冒着丢乌纱的风险救出贾宝玉呢?这就是《妆疯》这一出戏的意思了,也就是贾宝玉是通过装疯被放出的,当然这都是贾雨村的主意,不过历经了黛玉之死,贾府被抄的宝玉恐怕已经是半疯不傻了,也太用不着装了。宝玉自由了,宝钗呢,她怎么面对宝玉,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她还能回到从前吗?她知道她是回不去了,哪她应该何去何从?嫁给贾雨村伏低做小?或者还有其他可能?我认为她应该是出家事佛了,二十二回已点明她对禅道早有所悟,而且她点的那一出《山门》也是重要的伏笔。
宝玉被放出后,可能一度对薛宝钗会有误会,也许真的会干出休妻的事来,心如止水,万念俱灰的薛宝钗毅然决定出家,从此青灯古殿,了却余生,所谓“雪洞”之喻也不过如此吧!这也才符合“山中高士晶莹雪”之说。
宝玉后来可能遇到了什么人,可能是小红或茜雪,告诉他宝钗为他牺牲自己的真相,翻然悔悟的贾宝玉一定会去见宝钗,这就该是真实的《山门》一别了,其实《山门》本来唱的是鲁智深别师父的一场戏,这里却作为了宝玉和宝钗的最后一别,这一回他们会有一次推心置腹之谈,而贾宝玉在历经贾府之败,又痛失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方大彻大悟,这时候的他才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此便破钵芒鞋随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