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现状调查报告(含综合分析及思考、研究结果)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课题档案 |
初中数学作业现状调查报告
西北大学附中王春妮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当天所学习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勤于学。有不少教师在作业布置中往往忽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在枯燥的题海苦练,这样的作业练习,不仅压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在作业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讲究作业设计的艺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探究性的,并且有自主探究欲望的作业。老师为孩子们每天准备的作业,营养丰富吗?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1.调查内容:问卷共设计了16个题目,主要包括以下6各方面:
(1)数学的基本认识
(2)作业类型与内容
(3)作业难度
(4)作业量
(5)作业针对性
(6)作业功能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校初一年级、初二年级进行调查,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共对8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时间为10分钟。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有381份,问卷有效率为95.3%。其中初一年级198份,初二年级202份。
3.统计方法:采用excel进行统计。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1、学习基本情况
(1)对于数学学科兴趣的调查。
选项 |
A、喜欢 |
B、不喜欢 |
C、一般 |
人数 |
304 |
42 |
35 |
百分比 |
79.8% |
11.0% |
9.2% |
数据显示,79.8%的学生喜欢数学,11%的学生不喜欢数学,9.2%的学生对兴趣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数学的比例从初一年级的90.4%降低到初二年级的73%.
(2)对于“现在每天的数学作业对你而言意味着”态度的调查。
32.3%的学生认为作业是挑战;6.2%的学生感到了作业困难;11.2%的学生对作业有自信;16.7%的学生在作业感受到了成功;但也有5.0%的学生觉得作业是负担;16.9%的学生通过作业感受到了快乐;5.4%的学生感到了无奈;3.3%的学生感到了失败;最后3.0%的学生感到了无聊,如图1所示。
http://s11/mw690/0031veJSgy6ELpj8YRQ8a&690
(3)对于“你能按时上交作业吗?”情况的调查
89.2%的学生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9.3%的学生基本能按时上交作业,只有近1.5%的学生无法按时上交作业。
2、作业类型与内容
(1)对于学生作业来源的调查。
由图1看出,学生的作业主要来源于课本、练习册、以及教师从课外练习侧上选编的题目,老师自行设计的在作业改进的背景下,教师普遍有意识的选择题目,布置作业。
http://s13/mw690/0031veJSgy6ELoh73He1c&690
图2 作业来源分布图
(2)对于作业类型的调查
选项 |
A预习类作业 |
B复习巩固类作业(难度一般) |
C知识应用类作业(难度较大) |
D拓展类作业(开放类题) |
人数 |
56 |
169 |
130 |
26 |
百分比 |
15% |
44% |
34% |
7% |
http://s1/mw690/0031veJSgy6ELolELkI90&690
图3 作业类型分布图
数据显示,学生的作业主要还是复习巩固类作业。在现阶段,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作业的巩固知识这一功能,忽视了作业所应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3)关于学生喜欢作业类型的调查
数据显示,21% 的学生喜欢口头式作业,8%的学生喜欢喜欢书面作业, 18%的学生喜欢制作类作业, 23%的学生喜欢整理作业,30%的学生自主选择了自主作业。多数学生喜欢自主选择作业,但是很多学生自觉性不高,有惰性,让学生自主性选择作业时,学生有时会选择很少的题目,这也是教师很少设计自主性作业的顾虑所在。
四、总结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学生对作业反感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经过认真分析数据以及进一步座谈交流,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对课本的钻研不足。布置作业时1、教师对课本的钻研不足。布置作业时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和一刀切等情况,造成了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求多重繁、机械重复等明显弊端,不少学生对完成作业感到失败、无奈和困难,甚至认为无聊而抵触作业。
①作业没有层次
② 作业缺乏创造性。
③ 作业没有知识代表性。
2、教师对作业优选优化不够。由于老师缺少对课本作业的二次加工设计。多选用课后作业或指定课外练习册,使得作业缺少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性和典型性,学生完成作业,对知识理解、转化能力的帮助不大,长期劳而无功,做而不获,久而久之也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重,效率不高的不良后果。
①作业题材不新,背景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形势,也会影响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②作业形式太单一,缺乏实践性、可操作性,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家长选题的盲目加压。不少家长盲目购买课外练习册,给学生额外加压,并且在要求完成学生课外作业时方法简单,缺少灵活性,一味追求多,使学生身陷题海,却进步不大。
①盲目追求作业量
② 作业中重复内容太多。
4、练习册良莠不齐。个别练习册质量不高,试题的选择、设计不科学不适当,难度不适宜,反而使学生误入题库歧途,收效甚微。
5、学习热情不足。个别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身对数学学科有所畏惧,自己对完成作业没有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存在应付作业、甚至不管作业的抵触心理。
①对数学作业排斥
②上课没听懂,无从下笔。
五、对中学数学作业优选选化设计、提高效率的的思考
通过对调查问卷、座谈调研情况的综合分析,开展优化中学数学课外作业、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提出了“五优五导”式创新性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五导”式作业优选策略
“五导”在于作业的优选策略与实施效果,主要包括:导巧引趣,使学生乐于作业;导法启思,使学生学会作业;导练训能,使学生善于作业;导思拓智,使学生活于作业;导悟明理,使学生高于(创新)作业。
具体来讲,导巧引趣就是选择趣味性源于生活的作业,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充满兴趣乐于作业,引导学生爱做作业;导法启思就是选择能反映问题本质的作业,使学生学会最大限度利用作业巩固所学,引导学生会做作业;导练训能就是选择有有代表性可举一反三的作业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善长于作业,提高应用能力;导思拓智就是选择有思想、能反映知识本质的作业,引导学生灵活利用作业,有获有得;导悟明理就是使学生通过作业进行反思总结,发现规律,理清知识点,串联知识链,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高于作业。
(二)“五优”式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此成果已在教育类国家一级期刊《现代阅读》2013年第6期发表)
主要包括来源性优化设计,提高学生作业兴趣;形式性优化设计,提升学生作业认同;开放性优化设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实践性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层次性优化设计,重视个体差异提升。具体内容为:
1、源于生活的设计灵感是提高学生作业兴趣的坚实基础。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感到乏味,而更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作业。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2、形式灵活的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认同感的实用高招。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解题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使部分学生厌恶作业,因此必须对单调匮乏的形式作改进,实现作业设计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形式有: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表格、游戏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而不是被强迫地去完成的任务性作业。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适当布置合作性数学课外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3、开放性的作业设计是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致胜法宝。
有别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题目,开放性数学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新课程”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作业设计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作业的开放性,促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灵活。学生解题时需调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和途径。
4、实践型的作业设计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有力武器。
“新课程”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牢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注重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在实际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应用实践中运用知识,是促进知识再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来源于生活数学题目不但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还赋予了作业生动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做作业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正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
5、崇尚自主的层次化作业设计是激励先进鼓励后进的点金之术。
“层次化”作业设计旨在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教学倡导“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个体性差异。只有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作业内容、数量和形式的权力。布置作业时,尽可能地设计及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深层次地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能选择到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或喜欢完成的题型,使后进生乐于完成作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二、提出了“三评两看”式规范化作业管理策略。
“三评”即老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老师点评,就不是老师全评,即老评在作业评价时,将权威发布改为合理引导,老师点评中也促进了学生互评和自评,学生作业自我批改、交互批改的学习形式,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我检测的过程,开展二次学习。同时,交互批改中对其他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偏差对批阅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借鉴。“两看”即看作业的效果反馈,作业的完成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了作业的选择设计质量和有效性,因此在作业布置中,要时常注意作业的完成效果,根据结果及时作出适当调整。
看作业的错题反思,就是在作业讲评后建立错题记录,加深知识点,避免二次错误。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查看、复习错题记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形成了“五优、五导、三评、两看”型中学数学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案。
作业从选择、设计、评价、管理全过程都是一项充满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行为,“五优、五导、三评、两看”型中学数学的综合优化方案的提出是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的一次系统的改进和优化,它针对作业的各个阶段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法,通过实验班应用实施,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该方案的提出和应用将使中学数学作业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进一步成为体现教师教学功底、提升教学能力的主阵地,成为落实“新课改”、打破题海战术、赢得教学主动的实战场,成为学生提高作业效率的真舞台。
四、综合优化方案在两个实验班成功应用,效果良好。
通过对实验班按此方案进行的应用实施,学生对作业的看法大为改观,作业完成质量显著增强,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作业效率,整体数学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声明:本文提出的现状分析、优化策略及综合方案等成果已在进一步整理中,除《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探析》外,将有另外一篇论文《中学数学作业综合优化策略》正式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