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劳动创造美好人生
(2012-05-15 23:02: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案 |
教学目标:1、使学生树立劳动能够创造美好人生的正确观念。
重点:树立劳动能够创造美好人生的正确观念。
难点: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同学们,老师刚才发现咱们班获得了一面卫生流动红旗,咱们
班卫生搞得真好,整洁干净,看来你们都很爱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伟大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人生。
二、
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劳动,勤劳的孩子,看看下列哪些情形很像
你,用“对号”在句子后面的方框里做标记。
1、我认为参加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2、当我看到我照顾的小树越长越大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自豪。
3、做值日的时候是有些累,但看到教室变得整洁了,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4、每次看到妈妈切菜的样子,我就很想去试一试。因为我很想成为一个“小大人”,去照顾自己的家人。
学生填完后,请学生汇报,并谈谈理由或感言。
教师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坚信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更有信心地做这些事情。
三、
同学们,你们认为农民的财富在哪里?(学生可能会说在田地里)对,农民伯伯的财富是土地,可是如果农民不去劳动,不去种植庄稼,那么土地会为他创造财富吗?(不会)下,我们就来读一则小故事《农夫的财富》,读后请思考下列问题:
1、农夫在临终前说的话的用意何在?
2、农夫的儿子们最后明白了什么?
3、通过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读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然后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师最后做小结:这则故事让我们明白只有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财富,只有勤劳的双手才会为我们创造美好的人生。
四、
同学们,热爱劳动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劳动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意义非常重大。(出示大屏幕)
1、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威特伦花了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得出的结论是:从小爱劳动的儿童与不爱劳动的儿童两者成年后相比,前者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后者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前者的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生活过得相对美满幸福。
2、劳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劳动和制作需要动作,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向大脑,促进了脑神元的发育和完善;劳动和制作者是伴随思维和想象,必然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3、人们不仅可以从劳动中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可以从劳动中得到很多情感上的满足。劳动使人类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在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得到了不可缺少的沟通交流,从劳动成果上,人们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请三名朗读较好的学生来朗读这三段文字,其他学生一起感受劳动对于每个人所赋予的重要意义.
(二)请学生结合这三段文字谈谈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适当给予评价.
师:同学们,劳动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老师相信热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五、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每人准备一件废品,大家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1、把小组内4个人准备的东西放在一起,讨论一下用这些废品可以做点什么?
2、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不制作。
3、在全班进行交流,评出最有创意,最实用的“变废为宝”的作品。
教师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好孩子,劳动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这种美德一直坚持下去!
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每天回家做一件家务事,做好之后,在自己的大树上画上一片树叶,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大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