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行之一·虎丘记
标签:
姑苏旅游虎丘 |
小小虎丘,乃东南有名的名胜古迹,胜在山石林泉、史迹传说、文人事迹与宗教民俗。此山高不过三四十米,却有绝岩峭壁,散布溪流泉水,茂林古木丛生,此秀美之景令人忘返。“虎丘”之名源于吴王阖闾墓葬,取白虎盘踞于坟丘之意。春秋以降,此处便流传着铸剑试剑、孙武练兵、生公读经、陆羽试泉等传说,遗留试剑石、枕石、第三泉等景点。历代文人墨客钟爱此处,遗有诸多墨迹石刻,诗词歌赋不胜其数。或如谢灵运、白居易、苏轼等纵情山水、流连忘返,或仿复社、南社修禊聚会、吟诗作画,或像王珣、陆肇域等寓居结庐、颐养天年,或效尹和靖读书诵经、修生养息,或似竺道生、憨憨和尚参禅论道、顿悟成佛。士林佛道之人经营盆景与园林,也为虎丘之景增色不少。虎丘山寺享有盛誉,史上多次反复崇佛毁佛,香火供奉依旧不绝。唐宋年间佛事甚多,颇有大宗派气象,如今尚存虎丘塔、云岩寺等宋元古建筑。虎丘山清净幽远,也是道家清修之地,二仙亭、小武当等道家遗存散布其间。虎丘不仅吸引佛道中人与文人雅士,也是平头百姓偏爱之地。明清以来便有花市、灯会,每逢节、市,百姓云集,赏花、纳凉或逛庙会灯节,唱和吴歌戏曲,好不热闹。由此观之,小小虎丘,山藏寺中,内有乾坤;“含真藏古”,包罗万象。自然美景与人文遗迹同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诚可谓东南一大名胜,吴中一处胜境。因此之故,虎丘之游,妙在游山景、观建筑、赏盆景、悟佛道、宽身心,最佳时节莫过于节会之际。士林至此,修养、雅集;佛道于斯,清修、参悟;百姓聚集,郊游、小憩。雅如大谢、东坡等人,俗似赛歌、逛会等事,各行其是,自得其乐。如今时过境迁,世殊时异,我等虽不会经历古人诸多乐事,但游山玩水之时,品味历史与人事,体悟佛道奥义与民俗,也可称得上是尽兴之游。我等此来,虽错过花卉节会,无法体验“倾城阖户,连臂而至”,也见不到“歌喉相斗,雅俗既陈”。此时却也是踏春的好时节。于是乎,观赏山景与古建筑,发思古之幽情,便成为此次游历之重点。
虎丘大致可分为前山、后山等景区。有闲情雅致、喜好历史的人,恐怕要花一两天,方可游遍每处景点。我等虽无急务缠身,却只能逛个大概,游过主要景点,兼顾次要景点,略去其他景点。前山中有虎伏阁、真娘墓、千人坐、试剑石、剑池、云岩寺等古迹。这剑池与虎丘塔是其中最著名的景观。
图1 真娘墓
图2 试剑石
图3 剑池
图4
剑池在山腰。沿着石阶一路而上,过真娘墓、千人坐后,进入门额处题有“别有洞天”的圆门,剑池便在眼前。见到次池水,不由得使人想起明人袁中郎的文字。一眼仰望过去,看到了一座小拱桥横亘在山崖间。眼前是一条不太宽的沟壑,面前略微宽阔,但越来越窄,池水一直漫延至远处的峭壁。从远处看下来,这池子宛如一把平铺的古剑,剑尖直指前面的山崖,仿佛那山崖是被它劈开的。诚如袁中郎所言,“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在我看来,剑池不过是一汪碧水,大概是静水深流,静到水流难以察觉,但水中有锦鲤游弋,使这池水略见生机。剑池之景不外乎峭壁拱卫,绿树环绕,清潭碧水,映带左右。它之所以吸引人,在其名字渊源,亦在其摩崖石刻。“剑池”的得名,除了这似剑如剑的形状外,还与一些历史人物渊源颇深。此池本为天然汇聚而成,却被演绎被人力所为,古人牵强附会,好事者以讹传讹,便与历史人物扯上了关系,使这平凡的池水增添几分神秘。据说池底有吴王阖闾之墓,里面埋藏了扁诸、鱼肠等三千把宝剑为其殉葬;又传此池是秦始皇、孙权为挖掘宝剑而成。剑池两旁山崖上多刻字,有篆书、行楷等字体,为历代文人墨客所书所刻。其中,篆书“剑池”与行楷“风壑云泉”等大字最显眼,其余小字不可清晰辨识。“别有洞天”门外,也有几处摩崖石刻和几尊石碑。在碑亭左侧的石壁上,赫然刻有“虎丘剑池”的榜书大字,颇有颜筋柳骨之风,原来是颜真卿之子所书,笔法、结体多有传承。附近其他的题字,也都笔力雄健,蔚为壮观。无法想象缺少这些传说和题词的剑池会是什么模样。剑池周围的一些景观,也大都与吴王有关,如:传说为阖闾试剑处的试剑石,夫差斩杀千余名造墓工匠的巨石千人坐,等等。我对霸王们的英雄事迹没什么兴趣,反倒觉得他们都是些草菅人命、自命不凡的家伙。与其宣扬其丰功伟绩,麻木地为君王唱赞歌;不如反思历史、哀怜无辜者。霸业伟绩终成灰土,此山此水犹在。古今多少事,都已成游客的谈资,惟有这美景不负游人。
图5
图6 虎丘塔
沿着右侧山道而行,可到虎阜寺、云岩寺等处,其中的二山门是一座主梁断掉的大殿,故名断梁殿。沿着殿旁石阶盘桓而行,可抵久负盛名的虎丘塔。虎丘塔在云岩寺右侧山上,要跨过寺旁山门。该塔始建于后周末年,成于北宋初年。原名云岩寺塔,有因山名称为虎丘塔。个人以为,此塔之妙在于斜度、外形和雕饰。不与其他名塔对比,无法彰显其特色。即便游历四方的资深驴友,不经观察和对比,也无法体会其中奥妙。塔身倾斜绝非有意为之,乃是建塔时地基不稳所致。经历代维修加固之后,“东方比萨”之雅号由此而生。然而,游客得从多维观察,用心体验,方能觉察此塔之斜。步入景区大门,远望此塔,不觉其异样;在云岩寺侧面观塔,才觉此塔略有偏斜;在塔下观塔,又不能觉得其差异。由于不能登塔,无法端详细部雕饰,只能在塔外、塔下观望。此塔以砖石构筑,呈现八角形状。每面都有门窗,门窗顶部铺垫砖石,使整体不再呈规则的拱形。每层塔檐均有多层砖石重叠,上面还残存者一些装饰,塔柱顶端设有砖石斗拱,呈现立体层次感。塔檐略有飞翘,隐约可见一些精细的花纹雕饰。与大雁塔、小雁塔相比,可见唐宋南北塔式建筑的异同。三座塔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大雁塔为三塔中最高者,呈四方造型,塔檐、塔身几乎无修饰,却显得质朴、大方。小雁塔最低,四方中略呈弧形,塔檐、塔身略有纹饰,比大雁塔更为灵动。虎丘塔高度居中,外形复杂,塔檐、塔身雕饰繁复、层次分明。大雁塔、小雁塔均可登塔远望,能观瞻塔内珍藏、题词;虎丘塔仅能远望、外观,不能入塔探秘、登塔眺望。古有登塔远眺之举,取登高望远、舒畅胸襟之意。在此只能盘桓于塔下,这可真是一大遗憾。大雁塔、小雁塔历经天灾、人祸,虎丘塔屡屡遭受自然侵蚀。三座塔矗立至今,都堪称奇迹。相形之下,大雁塔胜于气势,小雁塔美于外形,虎丘塔则以斜而不倒、雕饰精美称奇。虎丘塔还有哪些奥秘?……我等就不去深究了,还是保留着这份神秘吧,也许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虎丘山后山有多处亭台楼榭,奇花异草遍布期间。时值春日,万物昭苏,花香四溢,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眼前一片盎然生机,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
图7 一榭园远眺
图8
虎丘山阴,景区北门处,有一座仿古园林——一榭园和一座孙武祠,园中有亭台阁楼坐落其中,杂植花木竹树。在此可远眺虎丘斜塔,别有一番情趣。出此园,过桥后,往左行,能看到林间栖息着很多鹤,呱呱而鸣。前行一路有树林、竹丛,偶有亭台水榭,以及古文人园林或寓所遗迹,可坐其中休憩,观流水、听松涛、品虎丘白云茶。转过弯路,步入山道,拾阶而上,至万景山庄,其中有很多苏派盆景,假山奇石,形态各异,可供赏玩。
逛完万景园,基本游完虎丘景区。夜间兴致颇高,欣然为此记。
作此记后五年,校对文字,再忆旧游,心生感慨,遂增此文第二段文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