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面之缘

(2022-03-16 14:04:17)
标签:

原创散文

文化

分类: 原创散文
                                       
                            此文已在《流火》(2021第4期 总第177期)发表。

                                        一面之缘

                                        一面之缘

                                        一面之缘

                                        一面之缘

       一面之缘

             ——忆书法家王廷风先生

 我对于书法一窍不通。因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辽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直到1977年考入师范进城读书前,即二十五岁之前,没有受到过这种文化艺术的熏陶,更没有接触过任何书法名人,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们村上的老会计会写毛笔字,村里写宣传标语口号、乡邻们过年写对联都是那位老会计大显身手的时候。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与一位大书法家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那是1987年,我在鞍钢一家下属企业的党委宣传部门工作。鞍钢是个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大型钢铁企业,每至年底都会搞一些送文化下厂矿、下基层之类的活动。那年春节前我们厂工会请来一拨书法家给职工写春联,借此机会,一些厂机关的工作人员都纷纷上前去向书法家们索字,有横幅、条幅和斗方等各种形状的,大小不一,当时我也随便裁了一块宣纸递了上去。

为我写字的先生叫王廷风,是一位闻名海内外的大书法家。记得很清楚——当时廷风先生接过我递上去的宣纸,先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我一番,笑呵呵地问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做什么工作,我如实一一作了回答,我说我是师范毕业,学中文的,现在在厂党委宣传部当宣传干事。廷风先生提着笔沉思片刻,然后将毛笔在砚台里蘸饱了墨,挥起笔潇洒自如地在我递过去的宣纸上写下了“笃行”两个草书大字,有题款、落款,还认真地在题款处和落款处各加盖了一枚鲜红的篆刻印章。题款里有我的名字,让我感到非常亲切。两枚篆刻印章的字一枚是“半韵斋”,另一枚是“王廷风印”。当时在场的人,以至于多年以后看到这幅字画的人,没有几个能准确、顺畅地读出“笃行”这两个字的读音,因为“笃”字他写的是草字头,“行”字他简单得草成了近乎于两笔大大的竖。

          一面之缘
                   

倘在常人看来,书法家赐字,只写两个字,未免显得有点吝啬,太过于简单,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搪塞亦或是敷衍。其实不然,我知道笃行是两个文化内涵颇深厚的汉字,我在师范念书的时候学过,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原文我们在古文课上也曾经背诵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篇是告诉人们如何为人、做事、做学问,属于励志类的经典篇目。据我当时在现场的观察,廷风先生只为我一个人题写了这两个字,其他人得到的字大多是一些比较直白易解的古诗词原句,如“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很是随意。

这是不是廷风先生对我这个身处工厂里的师范生的高看?亦或是对学中文的有一种偏爱?我无从知道,但我分明感觉到了一位书法家渊博的学识以及他对人、对事物的高超洞察力,他会根据不同人的身份、相貌、举止以及所从事的工作而有针对性地题写不同的字句,寄予不同的期望和勉励,这一点让我无比钦佩,也让我这个对书法一窍不通者体会到——书法也和其他样式的文艺作品一样,除作品本身应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而外,更应当予欣赏者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以启迪和教益,这种作用和影响或直接或间接,或在潜移默化之中。这就要求一位杰出的书法家除了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之外,同时也必须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像廷风先生这样。这也是书法这种艺术能传承几千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把廷风先生所赐的字精心地收藏在书柜里,并在工作之余对“笃行”这两个字作了更深一步探究。有资料显示,国内近70所大学的校训里含有“笃行”二字。“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明李贤《答耿中丞书》:“公既深信而笃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中华民国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笃行如初”。此范例是告诫人们切实履行和专心实行之意;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南史·文学传·岑之敬》:“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笃行称之”。清戴名世《刘退庵先生稿序》:“淮上刘退菴先生,今之笃行君子也”。章炳麟《<</span>革命军>序》:“乃如罗、彭、邵、刘 之伦,皆笃行有道士也”。此范例中的“笃行”乃淳厚、纯正踏实之意。

1991年是辛未羊年,那一年我36岁。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再得王廷风先生赐字一幅。那时王廷风先生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我的一位同窗好友有幸成为了他的部下,同窗好友为我和另一位同窗好友向廷风先生各求一幅字。廷风先生是个性格豪爽、没有架子、非常好接近的人,知道我们都是同窗,师范毕业学中文的,便很用心地给我俩写了比较标准的条幅,内容是邓拓(中国现代杂文家、诗人、政论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的诗句“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作品的空白处加盖了好几枚篆刻印章,除“王廷风印”之外,还有“三闲居”、“关外大虫”两枚,我不解先生印章之意,但看上去古色古香,很是漂亮。邓拓的这首诗是题赠友人并同时用来抒怀明志的,原诗全文如下:

          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

          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

            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

            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这次先生取这首诗的末尾两句赠我和我的同窗,无疑是期望年轻人(那时我和我的同窗还都很年轻)要勤勉做事,不断地去追求和实现自己更高远的理想和愿望。

廷风先生于2011年作古。先生生前肯定不会想到,四十年以后(我与先生见那唯一一面的时间是1981年春节前,今年是2021年),会有有一位平生与先生只有一面之缘且不懂书法的人写文章来追忆他,先生也不会知道,是他的两次赐字,那草草的、简单的几个字,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过多么重要的影响,让我受益终生,没齿难忘。

廷风先生赐我“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条幅的落款时间是辛未仲夏,属相“羊年”。2015年逢乙未“羊年”,我也进入花甲。临近退休之际,我开始整理办公室书柜里的东西。工作多年来积攒的东西不少,但翻来检去,感觉诸多物件儿里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只有两样——一样是廷风先生赐予我的两幅墨宝,另一样是我工作多年来获得的荣誉证书。两幅墨宝是我的座右铭,是我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荣誉证书有二十多个,红彤彤的一堆,包括各时期、各层次、各种类如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精神文明标兵、新闻作品获奖证书等等,这些证书见证了我在工作岗位上“笃行”如初,痴心不改,孜孜以求,不断向更高远的理想、愿望和目标奋进,见证了我没有辜负和愧对一位与我只有一面之缘的大书法家对我的勉励和期望。

离岗回家那天,我只把这两样东西精心地包装好带回了家......

                  一面之缘

                       (山风 写于20156  修改于20213月)

一面之缘    附记:

廷风(1933-2011),字子风,号虎翁,别署三乐居,生于辽宁海城市山东福山。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鞍山市文联名誉主席、鞍山市书法协会主席,鞍山市书画院名誉院长。自幼爱好古典诗词、书法,书法先摹颜、柳后临二王,五十年代后对殷墟甲骨、秦汉碑铭、唐宋行草以及近代于右任等名家法帖反复临习,七十年代后在广泛吸取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所作楷书法度谨严,深得魏晋风骨,所作行、草书笔力劲健,气势融重,章法自然,富有古拙、率真之趣。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展览,在日本举办的中国辽宁书道展中国鞍山书画展,有的作品为国内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其作品南下港台、星岛,东渡扶桑,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在全国一至六届书展中展出,多次获大奖,并为许多名山胜地刊石和博物馆所收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