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结性资料——真空铃实验的遐思

(2013-05-22 09:04:38)

真空铃实验的遐思

刘郁香

八年级是物理教学的起始阶段,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手段。在江苏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8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是什么》的教学中,关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吗?”的演示实验,由于完全真空的环境难以实现,真实的实验器材实验效果比较差,因此在教学实验演示时,教师们大多数都采用播放实验录像的多媒体辅助方式来观看实验。而对于首次教学的自己,我也采用了这种方式。

在第一个班级,我先让学生阅读了课本第9页的图14并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

1.   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你想知道的问题?

2.   图中刚开始瓶子中是否充满空气?

3.   随着我们不断的抽气,瓶子中的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4.   瓶子中的手机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简单的四个问题,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开始仔细观察图并给出了这四个问题的猜测答案。这时候我没有直接揭晓答案,也没有给他们的答案做出肯定或是否定,接下来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真空铃实验》,让他们观看了实验然后自己判别猜测是否正确。最后我在总结时提醒孩子们通过真空铃实验我们只能得到“随着瓶子内部空气越来越少,铃声越来越小”的实验结论,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推理我们才能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显然“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来的。

但是,在第一个班的课后,有几个学生就跑过来问:“老师,我们通过视频是听到了最后确实没有铃声了,为什么你最后还要说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结论是科学推理得出来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当时回答说:“在现实的环境中,我们真实的实验器材是无法达到完全真空的状态,因此,不管我们抽出多少空气,只要瓶中空气没有完全抽完就会有微弱的铃声。”“那老师我觉得您应该给我们演示一下真实的实验,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个学生调皮的说道。一句很调皮的话引起了我的遐思,在使用多媒体演示课堂实验时,不能完全的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真正的课堂演示实验,虽然课堂实验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差,但它毕竟是真实的实验环境,是不能被模拟甚至是取代的。

因此,在第二个班的时候,我索性将实验室那个嘈杂的实验器材搬进了课堂,演示了真空铃实验,孩子们真实的感受之后便议论纷纷,说“老师,杂音太大,我们很难辨别。”我说:“很好,其实现在实验室的器材确实是无法达到完全真空的环境,而且我们采用电动的抽气方式,杂音确实比较大,那么为了解决你们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让你们看到真空铃的实验效果,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学生观看完视频,我再总结实验结论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结论是通过实验以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来的,学生们一下子就接受并理解了,课堂效果比第一个班确实好了很多。

通过这两个班的对比,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课堂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可以说课堂演示实验是不能被多媒体演示实验所代替的,有时候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会比较差、不理想,但我们可以在课堂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辅助的方式将课堂演示实验与多媒体辅助相结合,这样就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更好的课堂实验效果,但是切记多媒体辅助实验不能完全的取代真实的课堂演示实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