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差点选手的福音----自创反映高尔夫水平的参数"打球能力"

(2013-02-17 16:41:33)
标签:

高尔夫

杂谈

日记

    作为一名高尔夫运动的热爱者和积极参与者,也许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先天不足的原因,加上学球、练球方法的不科学不系统,致使学球近两年来虽然下场数十场,但最好成绩仅仅是在天津滨海湖蓝替连续两天打出的两个91杆而已(去年末冬季在华纳曾打出86杆,但当时该球场启用临时果岭,距离大幅缩短,本人不予承认该成绩),属于100杆左右的水平,而且以“右”居多。友人经常调侃我的水平裹足不前,刚下场还不会用一号木时也100出头,因为那时罚杆少,后来一号木都可以搞270、280了,还是100出头,因为经常要罚10杆以上。但我本人总是一百个不服气、一千个不愿意,认为自己水平还是进步了,因为经常可以打到小鸟,尤其在一些公认的难度高的洞反而屡有佳作。于是老是沉浸在“如果这洞不打爆的话。。。。。。”、“其实这杆如果不盲目攻的话。。。。。。”等等类似的幻想中,一遍遍回忆着自己偶尔闪光的瞬间,在想象中完成一轮轮令人心满意足的高尔夫。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如何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呢?我经过长期琢磨,自创了一个指标----“打球能力”来评价一个高尔夫球手的水平,它不同于目前流行的差点制可以大致科学地评价一个高球手的水平,可以大概准确地预测出该球手在任何球场打一场球下来的杆数。但相同点也是基于数据统计,特指在某一个球场打球表现出来的水平,而且根据此球场的难度系数和类型大致也可以推算出此球手在其它场地的杆数。具体做法很简单,就是把每一个洞若干场球下来的最好成绩当成该洞的成绩,18洞下来简单相加即可。大概可以由此描绘出一个状态神勇、完全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完全没有任何借口的球手形象,应该就是该球手在该球场所能打出的最好成绩,换言之,就是该球手的最佳水平,即:打球能力。其实这个数据统计下来,其规律性和击球水平的相关性还是非常明显的。从开始学球时的一帕难求到后来对抓鸟的孜孜追求,再到梦想着打鹰,绝对反映了水平的提升。但是为什么从杆数上有时看不出这一点呢?很多人也因为打了一段时间还看不出成绩的提高而放弃了这项无与伦比的运动。太可惜了!依我看这就是高尔夫的“高”之所在了!高尔夫不单单是挥杆击球那么简单,有心理、战略、天气、性格、应变等等因素在干扰着成绩的提升。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球手在打球一段时间后,本文所指的打球能力肯定还是提高的,如果因此可以树立信心留在这项运动里,也算是我的一个额外贡献吧。

    以本人为例,经常打的滨海湖AB场18个洞,如果按照我自创的指标,我的成绩将是惊人的60杆,仅有6个洞还未曾打过鸟,但所有的洞都打过帕。而我的一位球友,现在成绩和我相当,平时也是100杆左右,互有胜负。但是利用这个指标的话,他的成绩仅仅是75杆,因为对他而言打鸟实在太难了(当然这和他打滨海湖次数较少有也关系,大概15场吧)!

    各位球友,把你们的主场成绩按照我的说法算一算,自我满足一番吧!

    2013年,把潜力变成能力,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