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字理识字教学案例(转载)

(2013-04-23 18:07:20)
分类: 推荐导读
 [案例]
  例1:囚
  识“囚”字,教师分析说,囚字的“囗”表示一间封闭的房子,即牢房,犯了错误或违犯了法律人就被关在牢房里就是囚禁。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25.GIF
  例2:灾
  学“灾”字,老师分析说,“灾”字的“宀”表示房子,屋中起火就是灾害。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26.GIF
  例3:雨
  教“雨”字,教师先板书,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图形像什么?”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回答:“像天上下着雨。”教师就告诉学生:“刚才老师画的,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图画的方式写成的‘雨’字,后来经过不断演化,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边说边板书“雨”字。让学生回答讨论:现在的‘雨’字和原先的‘雨’字有什么不同?由哪些笔画构成?笔顺怎样?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雨”字的形和义有了深刻的认识。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27.GIF
  例4:疑
  教师编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战士在战场上遇到了强大的敌人,他心里想,我用匕首(匕)刺还是用箭(矢)来射,用短矛来戳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疑虑不决,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这就是疑。
还有这样解的:

  例5:攀
  “攀”,笔画繁多,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山上有很多木,木上有很多枝枝杈杈,所以两个“木”字中间有两个叉;大手一用劲,就攀上去了。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29.GIF
  例6:牧
  教“牧”字,教师点出“牜”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30.GIF
  例7:尘
  利用拆字法认读“尘”,拆开为“小土”,然后让学生去联系生活中的尘土去理解,即为细小的土颗粒。这样就让学生在意、形、义方面达到认知的目的。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31.GIF
  例8:男
  老师说,“男”可拆开为“田、力”,可以引申为旧时代田中劳作的人。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32.GIF
  例9:盲
  教师引导说:“盲”可拆开为“亡、目”,“亡”即为失去之意,“目”即为眼睛,“盲”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34.GIF
  例10:播
  “播”字,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用拆部件的方法来记这个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上面是一撇加上个米字,下面是田字,米在这儿指种子,春天我们用手把种子撒到田里就叫播种。经过这样一说,学生就不会把右上面写成“采”了。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35.GIF

 

  [点击] 字理识字是运用造字原理进行识字的教学方法,是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七种主要识字方法之一,被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吸收。运用这种方法,儿童能够牢记字的结构,了解汉字的音、形、义,加快识字的速度,并使儿童获得汉字文化的熏陶。
  字理识字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从而对汉字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有初步的感知。
  “字理识字”主张独体字(象形字和指示字)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找到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是怎样演变来的;教合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运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模式,先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意义单位,再找到它的本来意义或表示的读音,最后了解其结合起来表示的新的意义和读音。
  “字理识字”教学可运用以下方法:
  演示法。即用动作、实物、游戏等表示字理,主要用于会意字。如教“扫”字,可用人手提笤帚扫地的动作演示;教“坐”字,可让两位学生在地上做席地而坐的姿态来理解字理。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动作演示来复习相关的汉字,从中设置一些竞赛,看谁举的例子最多,谁就最聪明。这种方法既能巩固生字,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http://images.cersp.com/forums/images/message/20100809/upload__1d83bb79_1296ced5bc9__7ffc_00000237.GIF
  图示法。即用图画(如挂图、卡片、投影、简笔画、光盘等)追溯汉字的本源,主要用于象形、指示和会意字。如教“木”字,就展示树木图;教“林”字,就展示树林图,因为“林”字是由两个“木”字并排在一起构成的。“独木不成林”有了两个木便可以表示有较多树木的地方就是“林”了。又如教“休”字,就展示一个人在树木旁小憩图。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使学生兴趣盎然,为汉字的构形规律感叹不已。这种方法既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让学生学得满怀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