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与不同:领导者继任者选择的两难

(2015-04-14 16:21:12)
标签:

继任者选择

两难困境

超越感情

分类: 组织行为及领导力

郝旭光

《北大商业评论》20152期。领导者选择继任者,面临着选择相同还是不同继任者的两难困境,需要超越感情从理性角度思考与自己不同的候选者,这是不断超越以满足组织“流芳百世”的要求。同时,选择候选者不可求全责备,要明确,选择继任者不是选择公关专业户,不是选择人际关系的模范。变革时期,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老好人,不应该在继任者候选之列。一般来说,组织中不循规蹈矩,不屑于八面玲珑,敢于创新、冒险、求变,希望不断进取的继任者,往往被视为“异类”。极端而言,在组织中,从未被视为“异类”的,断难称为优秀。

1.问题的提出:继任者选择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选择继任者对组织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和企业,继任者选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和企业的命运及前途。作为继任者,接任后能否成为这个团队的旗帜与灵魂,他的素质、感召力、战略眼光、管理手段都与团队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选择成功,可使组织与企业跨越到新的平台;一旦选择错误,极有可能把企业带到了下坡路。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充分印证了这个道理。

可口可乐前总裁罗伯特·高祖塔1999年选定了自己的继任者杰克·斯塔赫尔,这位继任者的能力应该说比较强,但没有强到与可口可乐的平台匹配,他的能力领导别的公司绰绰有余,但却不足以引领或驾驭可口可乐这艘“巨舰”。两年后,这位继任者不得不黯然下课。

著名的宝洁公司等曾因继任者选择的不当而走了很多弯路,施乐公司甚至走向了失败。

选择了一个优秀的继任者,对企业而言是一笔最大的财富。一个优秀的继任者,他能很快适应自己的角色,以全新的眼光来审视企业的发展,保持优势,摒弃不足,对企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战略构想和经营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企业顺应新时代潮流,走向更大的成功。

雷吉·琼斯选择并确定了优秀继任者杰克·韦尔奇,后者从1981年开始执掌GE公司,他的施政使GE脱胎换骨,成为行业中业绩最佳者,并保持平均10%的增长速度。杰克·韦尔执掌GE公司19年来,公司业绩有了显著提高,充分说明了一个好的继任者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GE公司业绩增长情况

 

1981

1999

GE销售额

25亿美元

1100亿美元(世界第五)

公司盈利

1.5亿美元

107亿美元(世界第一)

市场价值排名

全美第十

全球第二

2.相同还是不同:继任者选择的两难困境

一般说来,领导者选择继任者大致会从两个维度考虑:感情角度和理性角度。对常人而言,一般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困扰,能够超越感情,从理性角度思考是很困难的。

对一般的领导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或偏爱与自己同道、有共识的继任者,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肯定性评价能够持续。这样的领导者想的是对自己的评价和政策的延续,追求的是自己的流芳百世。这样选择的假设前提是:自己一直正确,自己的任后评价至关重要。这种选择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背景:人们喜欢与他们相似、行为一致的人为伴,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们相信自己正确的愿望比希望自己正确的愿望更强烈。而证明自己正确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继任者的高度追随和高度正面评价。但这样选择的可能后果是,阻碍组织的不断超越和创新。因为在组织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久不变的就是“变化”,希望用一成不变的思路、政策和方法来管理,极可能墨守成规,使组织失去活力、适应力和创新精神。

当年的IBM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沃森与继任者约翰·阿克斯,管理风格相似,以稳健为立足点,固守传统,做事都非常谨慎且不愿承担风险。这样的继任,其直接结果就是忽视市场的变化,以至于贻误商机,因而使IBM的经营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严重滑坡。

超越感情从理性角度选择不同于自己的人做继任者,这样可能可以顺利解决自己遗留或无力解决的问题,从而使组织得以持续发展,但这往往又意味着或者会导致自我否定,需要领导者有更大的勇气和胸怀超越自我评价。

3.不断超越:组织“流芳百世”的要求

组织的发展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由于企业规模、发展环境、发展目标的不同,各届领导者所肩负的核心使命也不同,因此,不同时期领导人的选择应该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

 组织在建立或创业之初,为在逆境中生存,组织需要魅力型的领导,最好是铁腕人物,对组织的目标有坚定信念,果断决策,不循规蹈矩,从而为组织从无到有、打开生路奠定基础。当组织成长进入新的阶段时,就需要一位长于规范运作的领导者将组织带入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正常发展的路径上。

当组织正规化的发展逐渐完善时,结构开始臃肿,冗员逐渐增多,其中潜藏的官僚、保守、推诿、扯皮、低效倾向就可能会浮出水面,成为阻碍组织正常运行和发展创新的枷锁。这时组织就需要一位既擅长规范运作,又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来领导。

所以,超越自我的领导可能力争选择不同于自己的人做继任者,这样可能可以顺利解决自己遗留或无力解决的问题,从而使组织得以持续发展,但这往往又意味着或者会导致自我否定,需要领导者有更大的勇气和胸怀超越自我评价。这样选择的假设前提是:自己有可能不正确,有可能被否定;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平台至关重要,追求的是组织的“流芳百世”,与此相比,自己的任后评价和是否能够“流芳百世”,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关键的是,组织 “基业长青”,个人更有可能“流芳百世”;如果组织短命,自己怎么可能“流芳百世”?即使做到了,那又有何意义?这种胸怀和无私的境界,是组织强大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前面三篇文章提到的雷吉·琼斯与杰克·韦尔奇,康熙与雍正,曾国藩与李鸿章,就是选择不同类型的继任者而成功传承的典范。

4.结语

从上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选择继任者对组织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更容易也更愿意选择与自己相同的继任者,这样可以保证自己被肯定或“流芳百世”。选择与自己不同的继任者,有可能导致自我否定,这需要对组织的忠心和胸怀,追求的是组织的“流芳百世”。

需要指出的是,领导者选择继任者,不可求全责备,古人云,“有高山者必在深谷,有奇才者必有怪癖”,选择继任者不是选择公关专业户,不是选择人际关系的模范,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老好人,一般来说不应该在继任者候选之列。一般来说,组织中不循规蹈矩,不屑于八面玲珑,敢于创新、冒险、求变,希望不断进取的继任者,往往被视为“异类”。极端而言,在组织中,从未被视为“异类”的,断难称为优秀。

还要指出,GE公司的继任者制度非常完备,这是公司能够得到足够的优秀继任候选者的重要基础。相反,曾国藩的选择余地很少。皇帝的选择余地更少,就那几个儿子,选择起来挺难的;而现代中国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就一个孩子,根本没得可选。这该怎么办?这将是个很大的问题。

需要强调指出,领导者选择与自己不同的继任者,这里的不同是指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行事风格的不同,实际上,他们是有相同之处的,其共同点是:胸有大志,视野开阔,事业心极强,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敢于拍板决策,勇于负责,追求卓越等等。

( “领导者继任者选择”系列之四。)

(近期发布的“领导者继任者选择”系列文章,至此结束。)

(原文作为文章“在传承中自我革命”的一部分发表在《北大商业评论》20152期,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本文。)

(本博文为作者原创,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如需沟通可通过微博“郝旭光”发私信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