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cba总决赛信任保护激励驾驭 |
分类: 体育 |
郝旭光
从教练对“换苏伟”和“换吉喆”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信任是一种力量,表现在信任下属就是要保护下属,信任是激励,也是驾驭。调动下属积极性,信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信任需要自信,也需要顶住压力。
本赛季新疆队与北京队能进CBA总决赛,北京队能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夺冠,有很多影响因素,教练的水平至关重要。其中,教练对队员的信任、俱乐部对教练的信任也是重要的内容。新疆队和北京队很好地诠释了信任的内涵和要求。
篮球比赛,说到底,是队员在赛场上打,教练业务水平再高,战术再丰富,队员不卖力,都是空话。一个优秀的教练,就是应该寻找调动队员积极性的一切规律。
1.信任是一种力量
(1)信任首先要求保护队员。
信任队员,首先要求保护队员,只有保护队员,才能谈得上激励队员。
2012年在五棵松篮球馆北京队与广东队总决赛的第一场比赛中,因为苏伟与马布里互飚垃圾话,被球迷看在眼里。后来在五棵松的第四场比赛中,苏伟发挥不好被主教练换下场后,换上的队员发挥好于苏伟,个别球迷开始只是无意地戏谑地喊“换苏伟”(上场),但广东队主教练就是不让苏伟上场。咱们事后诸葛亮一把,那时要把苏伟换上场,说不定能激发他冲天的斗志,有可能赢了这一场。但这个时候不让苏伟上场,极大伤害了苏伟的自信和状态,以至于后来在篮球比赛甚至足球比赛中竟然形成了一句口号,这对苏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说句心里话,笔者非常喜欢苏伟的厚道、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朴实无华,当年如果不是苏伟玩了命地防守巴特尔,可能新疆队早就得冠军了(真心希望球迷尊重苏伟,笔者在此再次呼吁)。由此可以看出,有些教练只看成绩或受媒体、球迷的影响,不注意保护队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容易影响队员的进步和积极性。同样是苏伟,当他成为新疆队的队员进入总决赛赛场,北京队的主场也有球迷喊“换苏伟”,但崔万军绝不受球迷的影响,即使苏伟因为紧张在篮下都投不进的情况下,崔万军也不轻易情绪化地换下苏伟,而是根据场上战术的需要把苏伟换上场和换下来。这种保护、信任极大地激发了苏伟的斗志,他眉骨受伤缝了几针仍然坚持带伤比赛,而且越战越勇,为新疆队赢下客场的两场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也赢得了球迷的尊重。 2012年12月9日北京队的吉喆,在主场与青岛队的大牌外援麦蒂对位时投进一个三分球而得意地摇手指,因而激怒麦蒂,被麦蒂肘击倒地,使得麦蒂被裁判吹罚了犯规(两次罚球),并且追加了一次违体犯规(两发一掷),这激起了麦蒂球迷的极大不满,以至于后来北京队客场对青岛队时发挥不那么正常,全场球迷高喊“换吉喆”,当闵鹿蕾有点儿顶不住压力准备换吉喆下场时,马布里却示意闵鹿蕾坚决不要在此时换下吉喆(这也是为什么马布里可以是全队领袖的一个重要原因),闵鹿蕾也从善如流,没有换下吉喆。这极大地保护了吉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至于后来在其他场馆也出现过“换吉喆”的喊声,但闵鹿蕾就是不换,结果就是,吉喆的球技、自信、心态越来越成熟,在本赛季的总决赛中几乎场场首发,为北京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现在也基本上听不到这种喊声了。而且吉喆在全队承担的是最脏、最累、最苦的工作——防守对方个子比他高的中锋,虽然他在赛场上的数据不漂亮,但赛后的新闻发布会,闵鹿蕾却经常带吉喆参加——这是主教练对一名苦力球员很高的赞赏。
(2)信任是一种激励。
信任是一种激励,表现在对不同的队员,信任的方式是不同的。闵鹿蕾对马布里的信任就不多费笔墨了,那是将相和的典范。闵鹿蕾对王骁辉的信任就是常常让他首发来防守对方最强悍的小个子得分手,但第四节上场的机会不多,因为这个时间,通常是轮转到孙悦来防守了。但第六场客场对新疆队,第四节一直让王骁辉在场上,这也极大地激发了他的积极性。对陈磊又是另一种激励办法:本来陈磊这个赛季基本上淡出了主力阵容,但在半决赛第四场防守朱芳雨时,陈磊也只是想做个替补来防守朱芳雨,但闵鹿蕾毅然用陈磊首发,这出乎陈磊的意料,主教练的信任激发出他的积极性,陈磊在这场比赛中很好地防住了朱芳雨,为北京队闯入决赛立下大功。对孙悦这样的大牌球星的信任,是当他出现失误时不去指责,而是鼓励,有时还会大喊“我相信你”。例如,总决赛的第四场比赛,在主场,开场后孙悦先后有两次上篮被哈德森和另一个小个队员封盖,而且有几次失误,但闵鹿蕾毅然把他留在场上,也正是第三节新疆队快要追平比分的时候,孙悦的两记压哨三分,帮北京队稳住了阵脚。
常规赛后期及季后赛首轮乃至半决赛,外界对莫里斯也有质疑,说他打球懒散,为此,闵鹿蕾对莫里斯使用激将法,大意是“签合同时你们都承诺要为这个球队做尽可能多的贡献,为人要诚信吧?”确实,此番谈话后莫里斯状态回归,总决赛第三场在主场输给新疆队后,莫里斯的表现又一次受到质疑,殊不知,那天比赛前莫里斯因为腹泻身体极其不适,一般队员早就高挂免战牌了,但莫里斯却默默地自己来忍受这个痛苦。在总决赛第五场,马布里、莫里斯双双发挥失常,但是闵鹿蕾仍然相信他们,让他们留在场上。
闵鹿蕾还经常让马布里、莫里斯、孙悦等核心球员自己召集会议,集思广益,提出初步的战术安排,这种对大牌明星队员和核心球员基于信任基础的授权,很好地激励了队员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信任是一种驾驭。
信任还表现在对所有队员的信任上,这是安抚和驾驭明星球员的重要方面。这个赛季北京队能打球的人比较多,甚至有些功勋球员都得不到上场机会,例如,2011—2012赛季的总决赛MVP李学林,老队长陈磊,基本上淡出了轮换阵容。新加盟的奥神三将张松涛、李伟和黄海贝,常规赛上场机会也不多。但整个赛季下来,队里仍然很和谐,这就得益于闵鹿蕾对球员的信任和用人的公平。李学林、张松涛、陈磊都在半决赛、决赛的关键场次被派上场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俱乐部对教练的信任至关重要
信任是一种激励,还表现在俱乐部对教练的信任上。换言之,俱乐部对教练的管理,如果能多些信任,也可以极大地调动教练的积极性。
新疆俱乐部对崔万军、北京首钢队对闵鹿蕾的信任,是这两支队伍能进总决赛的重要因素。CBA各俱乐部的教练,闵鹿蕾的任期是最长的。他从1997年退役后一直担任球队的主教练,只是在2009年去美国学习被外教替换了一年,2010年又重新接过主教练的教鞭。全国所有篮球俱乐部,没有一家像北京首钢俱乐部那样,主教练的任期这么长。这充分说明了俱乐部对闵鹿蕾的信任。不管是当年因为巴特尔转会、焦健、张云松等退役导致队伍成绩下滑,还是2010——2011赛季“被进”季后赛,不少媒体、记者认为球队的最大短板是主教练,因此建议更换闵鹿蕾。但俱乐部顶住压力,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支持他。正是这种信任,才结出丰收的果实——北京队三年两夺总冠军。
3.信任需要自信
(1)教练对队员能力的自信。
教练对队员的信任,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建立在自己知人善任的基础上。例如崔万军对队员的知人善任和信任,就极大地调动了队员们的积极性。北京队的情况更有代表性,闵鹿蕾非常了解莫里斯的技术特点和性格特点。当莫里斯发挥不好时不少媒体和记者建议换掉他,但闵鹿蕾不为所动,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不管莫里斯发挥好坏,其水平毋庸置疑,所以他始终信任莫里斯。莫里斯荣获总决赛MVP,就是对闵鹿蕾信任的最好回报。正是这种自信,才能使闵鹿蕾能够顶住压力。
(2)教练比较。
俱乐部对教练信任同样需要自信,不管成绩如何,北京首钢俱乐部不受媒体的影响,始终相信闵鹿蕾的水平。这也需要顶住压力。崔万军和闵鹿蕾的水平究竟如何?这就引出了总决赛两支队伍教练比较这个话题。
教练对队伍的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曼联队兵强马壮,可是莫耶斯当主帅成绩就不行。教练比较,闵鹿蕾和崔万军都是目前CBA赛场实力派教练,水平肯定是处于国内一流行列的。二人直接比较,闵鹿蕾比崔万军略占优势。崔万军多次带队获得第二级别联赛NBL的冠军,他谦和、朴实、干练;有着留洋教练的真才实学和诸多成功的青少年球员培养的经验,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于弃用年事已高的明星队员而为年轻人腾位置,要知道这是当年许多大牌教练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啊!其胆识十分令人敬佩。在临场指挥上他多有妙手,例如,第四场在落后20多分的情况下,突然改打三二联防,让马布里无法突破,让莫里斯无法顺利接球。一时间北京队的进攻被限制得几近瘫痪。但也可以看出,崔万军在指挥方面还是欠缺一些经验。例如,教练在比赛中通过各种身体语言及语言表达对裁判判罚的不满,是教练斗智斗勇对裁判施加影响的常见方式。崔万军第四场因为指责裁判(CBA的规则规定绝对不允许这样做)得到一次技术犯规,在季后赛第一场与家乡的辽宁球迷冲突等就表现出了经验不足。闵鹿蕾的水平将在下面具体论述,仅就经验而言,也比崔万军丰富些。例如,他在赛场上也会通过表达不满来对对裁判施加影响,但他常常是上下跳动,不直接针对裁判,这样,既表达了不满,裁判还抓不到处罚他的把柄。闵鹿蕾的才气在国内显然不属顶尖,比王非、蒋兴权、李春江三大国产顶级教练稍逊。但他有独特的优势。
(3)闵鹿蕾的优点。
第一,胸怀。
国内有哪个教练能容忍队员比自己“牛”?闵鹿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北京队可以没有自己,但不能没有马布里。试问,国内的教练谁肯这么说?他给孙悦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显现出他宽广的胸怀。
第二,内敛谦虚、敬业扎实。
闵鹿蕾好像不善言辞,但实际上非常内秀,安排训练、保持队员状态有一些独到的东西。不到最后时刻目标实现时,几乎不高调地提目标。例如,2011——2012赛季半决赛与山西队第四场比赛结束后打成2:2回到主场时,面对媒体才羞涩地说了一句“想尝尝总决赛的滋味”。
第三,敢用新人。
2011—2012赛季重用了朱彦西、翟小川这对双子星,本赛季重用了王骁辉。前两个人为北京队首夺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后者在本赛季为防守对方最强悍的小个得分队员方面、为夺冠立下大功。
第四,大胆创新、求变。
不少人对闵鹿蕾的用兵及临场指挥多有非议,认为他过于保守,缺乏才气和灵气,这还真是误解。例如,季后赛首轮第一场客场对浙江广厦输球,因为对对方的超级得分手吉布森防守不力,让他一人得了54分。第二场闵鹿蕾就及时变招,用王骁辉的力量和李学林的速度轮番缠斗吉布森,使得对手疲于奔命,得分减少一多半从而赢下对手。第三、四场继续“照方抓药”,限制吉布森,连赢两场进入半决赛。季后赛首轮第二场,闵鹿蕾起用了常规赛因孙悦到来而失去位置且一直表现平平的李学林,结果李学林因为良好的脚步、速度和意识,在当时防守吉布森、后来防守哈德森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可以这样说,季后赛首轮第二场主场对广厦把一个赛季几乎消失的李学林激活,实际上成为后来整个战局的一个转折点。例如,没有李学林在防守和进攻端的发挥,决赛第四场天王山之战要赢球很难。半决赛对广东,第四场主场因广东队大胆变化重用朱芳雨而被击败后,进入了残酷的第五场决胜局。赛前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北京队,但闵鹿蕾突然变化,起用了本赛季很少上场的老队长陈磊来防守第四场对方的“关键先生”朱芳雨,陈磊的防守非常有效,他防得朱芳雨前三节只得了两分,为赢下这场关键比赛、闯入总决赛奠定了基础。决赛第一场,他在第一节突然起用了常规赛表现不那么突出的张松涛,结果正是张松涛的惊艳表现很好地限制了对方的唐正东、苏伟,并且自己得分很多,为取得决赛首胜立下汗马功劳。
在总决赛的第四场,李学林不仅防守端很好地完成了限制哈德森的任务,而且在进攻端火力全开,远投、突破、篮板等等全面开花,为赢得这场比赛做出了意想不到的贡献。总决赛第六场客场挑战新疆队,他在进攻端也是大放异彩。
至于信任队员、善于激励等前面已经论述,此处不再重复。
上述分析表明,新疆队对崔万军和北京队对闵鹿蕾的信任,都是建立在知人善任基础上的,因此都对两位主教练的信任表现出足够的自信。
由此可以看出,信任是一种力量,可以很好地调动下属积极性。信任要求保护下属,信任是保护,是激励,也是驾驭。但信任也需要自信,需要顶住压力。
(本文为本赛季CBA总决赛评论系列之二。近期将发布“总决赛评论系列”,结合总决赛的比赛实践阐述领导力,预计三篇左右,敬请期待。)
(本文于2014年4月24日首先发表在中国企业家网独家专栏“郝论领导力”,“信任是一种力量”,链接
http://www.iceo.com.cn/ 。
本博文为作者原创,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如需沟通可通过微博 “郝旭光”发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