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城镇化(2013年经济学热点点评)

(2014-03-07 10:26:37)
标签:

新型城镇化

科学发展观

人的城镇化

分类: 经济时评

郝旭光

本文作为2013年经济学热点点评,核心内容发表在2014115日《光明日报》学术版,“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才可能得以实现,科学发展观既包括生态文明,也包括人的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避免乡村化。

2013年经济学研究热点纷呈,所以要确定判别热点的标准。第一,促进性,即符合学术发展、繁荣的规律,对学术发展和创新、服务于社会有促进作用。第二,权威性。即关系到全局、重大、深层次、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满足这个要求,应该有知名学者在权威期刊发表重量级的论文;应该要有广泛性的代表性和覆盖范围广的特点。第三,前瞻性。能引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不是政策解释和迎合,而是引领,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建议或者参与政策制定,或为政策制定提供学术支持,第四,区别性。即避免重复,与社会热点加以区别。新型城镇化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和全局性的意义,它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有着广泛的、深刻的综合关联效应。新型城镇化必须研究农村、农民、农业经济问题,而它们可能是中国未来经济学研究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这个突破将是革命性的,既可以很好地解决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又可以解决民工荒、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人的文明程度提高的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2013年学者们关注热点的深层原因。学界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问题,如何统筹“新四化”发展,平衡多方面关系的问题,生态文明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前瞻性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角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深入探索,有利于学术繁荣,有利于引领政策制定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当然,对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问题研究还不特别深入,尤其是观念上的城镇化研究的不够深入。实际上,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进入城镇以后,如果没有现代文明的习惯和市民意识的树立,观念的滞后有可能导致相当的城镇变成乡村化。将来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会有助于城镇化与现代化的有机融合,使城镇化健康发展。

与“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性战略研究”和 “生态文明建设从战略目标到实现路径”这两个热点相比,“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入选的理由更充分些。

通过中国知网查询,截止到2013127日,全年在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科学领域全部期刊中以“城镇化”为主题的文章共有8447篇,其中CSSCI及核心期刊上有1561篇。以“城镇化”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数十次。

截至20131129日,2013年按“生态文明”主题搜索,文献数量为2518篇。以此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刚好十次。

当然,对文献和会议数量的评价不能机械和绝对。本来“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性战略研究”更符合上面的四个判别标准,但这个题目可以认为是涉及全局的学术热点而不仅是经济学的学术热点,最后被评为全局性的学术热点。。

(作者于20131214日参加了《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201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北京地区)专家研讨会。

本文根据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根据在研讨会上发言整理的主要观点,于2014115日发表在《光明日报》学术版,“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城镇化”,链接

http://epaper.gmw.cn/gmrb/images/2014-01/15/16/2014011516_pdf.pdf

http://news.gmw.cn/2014-01/15/content_10119022_3.htm。)

(本文发表在201437日新浪财经首页,“防止新型城镇化变乡村化”,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新浪财经专栏,

“建设树立文明意识防止新型城镇变乡村化”“郝好说监管”专栏,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zl/stock/20140307/100518437411.shtml。作者注。

本博文为作者原创,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如需沟通可通过微博 “郝旭光”发私信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