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旭光
原创“屏迷”一词,手机依赖,刷屏都入迷了。聊天、聚餐、上课、开会等,不停刷屏。拇哥与食指齐飞,抬眼共低眉一体。有些人甚至开车、上厕所干小活儿都忍不住要不停地刷屏。手机依赖有许多特点,它对生理、心理、人际关系有害,源于不能独处和不安全感。
1.
屏迷的典型特点
人们现在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患上手机依赖症,成为“屏迷”(刷屏都入迷)了。患手机依赖症的人们不停地看手机、不停地刷屏,发短信、上网、玩游戏、看小说、上微博、发微信等。与朋友一起吃饭、聊天,也停不住地刷屏。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有些整晚上也不关机的屏迷则先看手机。晚上睡前必须看好长时间的手机才能入眠。
屏迷的典型特点是:眼盯屏幕,拇指在动,偶尔抬眉看看四周。真可谓“拇哥与食指齐飞,抬眼共低眉一体”。屏迷活动的范围很广,包括:聊天、聚餐;开会,哪怕是五六个人的小会(包括大学学系的小会),上课都会有人不停地刷屏。上课、开会、学生见老师和下级听上级报告时刷屏,常常是把手机和手放到桌下不停地刷屏。不只是下级迷恋刷屏,上级也未能脱俗,他们与下级交谈或听下级的汇报时,也常常不由自主地摆弄手机;见重要客户、领导,甚至坐在大会主席台上的领导,如果眼睛斜睨着桌下且手在动,且经常抬眼装作如无其事状,那一定也是在玩手机。挺大饭店的炒菜厨师,在不那么太忙的炒菜间隙,会忙里偷闲地看会儿手机(这还有卫生问题啊);挺大机关、学校等单位负责操控汽车进出的门卫,坐在监控室里也在不停地看手机;个别男同志去卫生间干大活儿刷屏好像可以理解,干小活儿也要刷屏,也太迷了吧?曾经在游泳馆更衣间里不只一次见到个别男士们衣服还都没顾不上穿就先开始刷屏,瞧瞧,多大的瘾啊?司机等红绿灯时也时常拿出手机刷刷屏。最夸张的是,笔者有一次乘出租车,那位司机开车竟然一直在玩手机,这多危险啊!经过多次提醒,他才恋恋不舍地收起手机。
2.
刷屏过频的危害
长时间过多、过频看手机,对人的颈椎、腰椎、手指、视力的危害是巨大的。本文不准备做过多探讨过频刷屏对生理的危害,试图重点分析它对人的心理和际交往的不利影响。
过度依赖手机,会使人渐生惰性,有什么事情,随手上网一查就是了,所以人的记忆能力,因为手机上网的方便、快捷,逐渐在退化。同时,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抑制了人的很多潜能。
过度依赖手机,沉湎于虚拟世界,“手指说话”一套一套的,慷慨激昂,口吐莲花。可到了现实世界,竟然有一定程度的沟通障碍,既不自然,也不顺畅。
过度依赖手机,还会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聚会或者开会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在刷屏,开会玩手机大家能理解,可能是因为发言者讲的东西无聊,或者是“被”参会,但是聚会的时候有人一直看手机,会使别人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由此而论,其实开会也一样,玩手机就是对发言者的不尊重。
3.迷恋刷屏的原因
客观上说,年轻人玩手机,一是打发无聊时间,每天不管是挤地铁还是买东西,等待时间太长,玩玩手机显得时间过得快些;二是排谴郁闷,和网友一起吐槽很痛快;三是较快速地了解瞬息万变的世界,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在关注什么,这时使用手机比电脑方便。患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即时通讯工具越来越多,QQ、微博、人人网、微信等,没事就去刷新看一看;再加上现在智能手机快速发展,更适合用这些即时通讯工具玩手机。有一个现象就是在早晚高峰的地铁上,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在看手机,基本上没有人看书,可能也跟咱们的地铁环境有关吧,夸张点儿说,人都要挤扁了,也确实没法看书,但是在欧洲许多国家,即使是早高峰的时段,地铁上仍有很多人看书。
年轻人玩手机还有一个原因是每次上这种社交平台都好长时间下不来。正因为手机使大家相互间的距离更远了,但使用手机却能实时快捷地互动。
至于聚餐,如果玩手机,一是说明可能不愉快;二是反映出聚餐的人很熟,且经常见面;相反,如果是老朋友很长时间聚一次,玩手机的现象应该不多见。这要区分情况来看。聊天玩手机是想尽快结束谈话的暗示,既然聊得不愉快为什么要继续呢?当然,这种暗示显得不礼貌,但是我觉得因为中国文化的影响,大家是不会直接说的,就算直说也是找借口。以前,和别人聊天如果觉着无聊,自己会走神,现在用玩手机来代替走神,用玩手机来代替不感兴趣,可以避免冲突,这是否可以说是“手机文化”的新功用?
关于手机也有个很好玩的现象,就是中国人对手机都好高端,更换的频率也比较高,攀比心理的确很严重,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卖肾买iphone的极端事例。
手机依赖的原因,从客观上说,开会玩手机是大家对发言者及其发言的内容没有兴趣。
领导做报告下面玩手机的原因,多是报告者说官话套话,缺乏新意;领导做报告就像是唱催眠曲;会议无关紧要,冗长拖沓。套话连篇累牍:领导要重视,措施要得力,落实要迅速(到位),效果要明显;官话处处适用:成绩没有不突出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贯彻没有不彻底的,学习没有不深入的,执行没有不严格的,教训没有不深刻的,问题没有不重视的,规划没有不科学的,安排没有不合理的,招待没有不热情的,获奖没有不感谢的,慰问没有不亲切的。
手机依赖的主观原因,是闲得无聊。现在手机成为一种依赖,貌似一天离开手机就没有安全感,虽然可能一天手机也不会响,但现在的人很难离开手机。用通俗的话说,世界离了谁都转,但为什么现在的人都离不开手机呢?初级层次是人们渴望被关注;中等层次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很多人会关注自己、自己的联系很广、自己很中心”
,但大家都是平凡的人,谁都没有那么重要。深层次的人会不会是不能独处,需要以频繁响起的手机声来证明自己的重要?
现在,手机成为一种依赖,其背后是行为依赖。从浅层次看,是觉得自己很重要,所以要时不时地看看手机,坐在主席台上的玩手机大概就是这个心理,但实际上,谁都没有那么重要,世界离了谁都转,官再大也是平常人;从深层次看,是闲的,是焦虑,是恐惧,是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即行为依赖。
聚会、开会还那么迷恋手机,其心理学原因,是人们之间缺乏尊重。君不见,大家都烦自己发言时别人刷屏,但别人说事时自己却常常在玩手机。这样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何谈互相尊重?
4.结语
什么时候咱们开会时、聚会时不再以玩手机为乐?什么时候开会时发言的人可以说些有用的实话,而不是假话、大话、空话?!就能互相尊重了!什么时候乘地铁时看书的人更多了?可能咱们的梦真的就该实现了。
(本博文于2014年1月14日首先发表在中国企业家网“郝论领导力”独家专栏,链接http://www.iceo.com.cn/idea2013/2014/0114/274384.shtml;
http://www.iceo.com.cn/。
本博文为作者原创,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如需沟通可通过微博
“郝旭光”发私信联系。
本文于2014年3月7日发表在上海证券报A7版专栏“有话郝说”,题目:“屏迷”超级恐惧:没了手机可怎么过,链接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1,20140307366352960.html。作者3月11日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