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世界顶尖名校责任感兴趣勤奋坚持 |
分类: 教学研究(大会发言/鼓励学生) |
郝旭光
美国世界顶级名校的学生,智商极高但更努力;学得很苦却乐在其中。为什么?他们对所学领域知识的强烈兴趣,心中激荡着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愿意为自己的选择继续努力的责任感,使他们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的毅力。在这里,学习是兴趣,是使命,也是责任。喜爱学习,主动、自觉地努力、勤奋学习,并能坚持不懈,已经是他们的一种习惯。
大学生活到底该怎么度过?美国的世界顶尖名校的学生是否也像国内高校的学生那样悠闲?这是一个不小的问题,美国的世界顶尖名校会告诉你大学生活该怎么度过。
去年到美国访学,感触很多,体会很深,前面9篇博文曾经叙述过。此外,校车的坚固,人们过红绿灯的秩序,国会大厦旁边草地上踢足球的市民,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波士顿参观国会号战舰,深入大西洋看鲸鱼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印象最深的是在麻省理工的所见所闻。而这个最深的印象,不只是因为麻省理工有自己的赛艇俱乐部等等。
参观麻省理工,正好接近傍晚时分,学生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在用餐,有的在写作业。在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办公区,看到乐队在排练,也看到墙上的格言:
Great ideas change the world.(伟大的创意改变世界)
MIT 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 Social Sciences
在附近,看到了Writing and Humanistic Studied 另一个内容:
A writer is a writer not because she writes well and easily, because she has amazing talent .or because everything she does is golden . A writer is a writer because even when there is no hope ,even when nothing you do shows any sign of promise, you keep writing anyway.(作家之所以是作家,不是因为她写的好和写起来容易,不是因为她有着突出的才能,或者是因为她做的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棒。作家之所以是作家,是因为即使没有希望,即使你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像有什么好的前景,你仍然坚持写作。)
Juot Diaz, professor of writing. winner of puliezer prize of Fiction,2008
换言之,写作不是功利,而是兴趣、习惯和事业。我们的教育和学习何时能够不再功利?何时能以培养智慧、培养兴趣、挖掘潜能为主?
在参观过程中,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镜头出现了:在一间休息室里,许多人在休息,但一个麻省理工的女孩竟然趴在地上写东西。这一幕太令人震惊了,见过用功的,没见过这么用功的,当时本来想随手拍照,但思忖再三,没好意思打扰那位专心致志的女同学。
实事求是地说,这只是美国那些世界顶尖高校的一个缩影,考察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耶鲁这些世界顶尖大学(因为行程的关系,没有机会去普林斯顿大学)可以发现,他们不一定只看重一次考试成绩,而是强调全面培养学生,强调文理兼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堂堂正正的、大写的、全面发展的人。
到了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耶鲁这些世界顶尖大学,人们才知道真正的精英确实是天才,但更是付出太多努力的活生生的普通人。此外,这些世界顶尖名校的学生学得很苦,但是他们却明显地乐在其中。是什么力量能让他们以苦为乐?我观察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知识的强烈兴趣,心中激荡着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愿意为自己的选择继续努力的责任感,使他们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的毅力。在这里,学习是兴趣,是使命,也是责任。喜爱学习,主动、自觉地努力、勤奋学习,并能坚持不懈,已经是他们的一种习惯。老师要讲授知识,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体会,自己感悟,老师布置的作业,远远超出老师讲授的范围,目的就是让学生面对挑战,首先是挑战自我,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大学及大学教育是培养能力,教人聪明、智慧的,教人儒雅的,教人迎接挑战的,不一定是单纯传授知识、更不是“灌输”知识的。上大学,是自己要学,是为自己来学习的,是来努力的,是来挑战自我的。不是别人让你来学习的,不是为别人来学习的,不是来度假、休闲的,不是回避挑战来的。
提高学习水平及自己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你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别人要你做的事情,你不做别人不会惩罚你,将来你自己会惩罚你;提高自己的水平是学出来、干出来、练出来的,而不是闲出来的,玩出来的;它需要的不是一件事情而是许多事情。
至于上课玩手机这种小儿科的东西,在这些世界级名校几乎看不见。
反观国内的大学,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成绩,用传授似乎不准确,用灌输“知识”可能更贴切,不大注重培养能力,也不大注重培养人格,培养儒雅的气质,教人聪明及提高适应能力;但表面功课做的够足,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都不信的宇宙终极真理,却不认真扎实教会学生凡间的道理和常识。即使要教学生聪明,往往教学生一些急功近利的小聪明、小窍门,常常忽视培养学生的大智慧。
更让人抓狂的是:教育常常与现实脱节,学校“灌输”的那些所谓的知识,有一些又是被社会抛弃的,好坏且不论,反正学生进入社会用不上。常常搞的学生有了知识没有了常识;有了文凭没有了文化。
国内大学的严进宽出、一考定终身,使得学生觉得,进了大学,终于摆脱了很多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终于没有压力了;革命终于成功了,终于可以不用努力了。他们还认为,不用努力也能毕业;学习是为别人,不是为自己。于是,他们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学生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却在干别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在渐渐降低。长此以往,学生自己的前途何在?民族的前途何在?
美国的世界级顶尖名校告诉我们,大学该这么度过。我们想通了吗?准备好了吗?
(“关于大学教学改革的思考”系列之三)
(美国访学的体会之十)
本博文于2013年10月21日发表在新浪财经首页及专栏“郝好说监管”, 链接
http://finance.sina.com.cn/zl/stock/20131021/183717059933.shtml。
本博文为作者原创,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报纸杂志使用需通过微博 “郝旭光”发私信联系取得用稿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