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热情责任学术育人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大会发言/鼓励学生) |
(“细论为师道,共筑中国梦” 高峰论坛的主持词:好老师如何才能影响学生的人生?)
郝旭光
以前多次强调,好老师能影响学生的人生。今天想深入探讨,好老师如何才能影响学生的人生?好老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如何从心底真正关爱学生?2013年9月16日受邀主持北京市“细论为师道,共筑中国梦”高峰论坛,对这些问题做了阐述。
2013年9月16日下午,参加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教育工会、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表彰大会暨“细论为师道,共筑中国梦”高峰论坛。并应市教育工会邀请,主持了“细论为师道,共筑中国梦”高峰论坛。
表彰大会包括表彰和高峰论坛两个部分。
1.表彰
(1)宣读表彰决定:对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
对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评审获奖个人进行表彰;
(2)颁发荣誉证书;
(3)领导致辞。
2.高峰论坛
主题:细论为师道,共筑中国梦。
整个大会由市教育工会史利国主席主持。在领导致辞结束后,他说:现在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专家评委郝旭光教授主持“细论为师道,共筑中国梦”的高峰论坛。
下面是我的主持词。
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教学是大学里“天字第一号”的任务,这在表面上早已形成共识。对这个最重要的任务,许多人那是甩开腮帮子使劲说,就是不真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教育工会、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真正把这个重要的事情落地了、落实了,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掌声。)
要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需要更多的老师共同探索教学的规律。因此,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教育工会、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这里举行“细论为师道,共筑中国梦”的高峰论坛,为老中青教师一起交流教学的经验和规律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对感悟“道”的内涵,提高“术”的水平,促进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让我们再一次向他们表示感谢!(掌声。)
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青年教师作为生力军的积极参与和探索。下面就请北京市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类一等奖、最佳教案奖、论文一等奖获得者凌斌老师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改造我们的教学:历史使命与大学教育——以法学教育为例。
(凌斌老师介绍了他获奖后的感受,介绍了在耶鲁大学法学院课堂上的见闻和体会,论述“苏格拉底教学法”、“亚里士多德教学法”、孔子教学法。作者注)感谢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凌斌副教授。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为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案例教学是重要的方面之一。如何运用案例教学?北京市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类一等奖、最佳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论文一等奖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宁老师的发言会回答这个问题。他发言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从“例证教学”向“案例教学”的转化。
(高宁老师事先做了PPT,但他的题目却是“教学与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没有涉及从例证式教学向案例式教学的内容,而是从千年伟人评选说起,对“问题”这个“问题”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他的讲解非常富有学术含量和逻辑性,非常精彩。作者注)
高宁老师的发言,让我们体会到理论、学术的力量,体会到逻辑的美,逻辑的力量。尽管与我事先得到的题目不一样,有点小“问题”,但因为他讲得太精彩了,这个小“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全场响起笑声和掌声。作者注)
从两位年轻老师的发言中,我们能感觉到青春的力量,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可是我们这些前浪也不希望轻易被拍在沙滩上啊!(全场笑声。作者注)
下面听听我们的资深教授的见解?请北京市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评委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军林老师发言。
(李军林老师主要谈了三个问题,教学的重要性,学术的重要性,如何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从他的发言中,可以体会到一位资深教授对年轻人的关爱和殷切期望,对教学的重视。作者注)
感谢李老师的慷慨激昂、热情洋溢,这些都是我们重视教学、重视学术,深入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正能量啊!
不知各位同事是否注意到上面三位老师的共同之处?我理解,他们的共同之处是:热情、责任、学术、育人。教学需要热情,这是前提!需要责任,这是保障!需要学术,这是基础!教学一定要育人,这是目的!三位老师的见解,对我们深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从管理者的角度,如何真正提高老师们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把这个大学里“天字第一号”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从老师的角度,教学、科研、指导论文、社会服务、个人成长的关系如何处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好老师如何才能影响学生的人生?尊重学生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如何从心底真正关爱学生?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结合在何处?能否以及如何享受教学的乐趣?等等这些基础性、根本性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什么样的课不容易听进去?学生反感什么样的老师? 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备课备什么?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应该是什么状态?一分钟讲多少字合适?一分钟听多少字合适?一页PPT有多少行合适?一个半小时一节课放多少页PPT 合适?每堂课小结应该小结什么?停电了怎么办?课堂上什么样的眼神最美?等等问题,也都需要探索。
正如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所说:“教学是世界上最圆满的生存方式,既能自我创造,又能自我服务,既是艺术的,又是利他的”。
我要说,教学是崇高的事业,也是一个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与学生互相激励,一起成长,共同提高,实现双赢的事业。教学也更是乐趣,有着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又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一起努力!
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老师!
“细论为师道,共筑中国梦” 高峰论坛到此结束!
(整个主持过程中,是脱稿进行的。作者注。)
(本博文为作者原创,若要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如需沟通,可通过微博“郝旭光”发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