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读厦门】虎园路: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

(2020-05-22 16:37:55)
标签:

历史

文化

虎园路: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

 

【走读厦门】虎园路: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

1 :虎园路口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兴泉永道道尹周凯邀玉屏书院教席杨庆琛同游万石岩。杨庆琛有诗写说此日游历:

我怪厦门山,山容何太童。

相依无杂木,特立无乔松。

闻有万石岩,灵境辟鸿濛。

桃源避人世,牙笏朝天宫。

诗翁招我往,远出城门东。

一雨净新沐,稻田青茏蔥。

行行入山径,泉涧声琤。

藤刺时碍帽,竹枝相排空。

折入石桥去,望见象鼻峰。

[]

“桃园”句夹注:“石洞名小桃源”;

“牙笏”句夹注:“岩有万笏朝天石”。[1]

此日登山,一行人由厦门城东门出发。一路上有稻田竹林、溪流石桥相伴。路上的溪流、石桥,今人也有文言及:

纪念碑附近旧名半山堂(一座半山塘),因地处市区和狮山半途,故名。原有寺宇叫寿山岩(相当于现白鹭宾馆门前),古时,发源自狮山的水磨坑溪和樵溪的溪流经过这里,溪上有石桥,以形肖名“木屐桥”。周围树木繁盛,夏秋之间,蝉声聒耳,而且环境清幽,为人民休憩好去处,在这里泡茶闲叙,兼听蝉声,即有“寿山听蝉”之称。[2]

半山塘是前往万石岩的必经之处。民国时有人记说:

寿山岩一名“半山塘”,去市东里许。以其位置适居市与山之半,故名。岩祀观音大士,景颇幽致,岩后边屋,寺僧时租人为宿棺厝。岩前一塘,曰“半山月眉塘”,俗又呼半山塘。山游者,多以此为整伴与归憩之点。[3]

虽与市廛相去不远,却别有一番野趣。民国时本土诗人黄瀚咏道:

轻舍园庐近市哗,偷闲仍喜过山家。

新蔬已长青青叶,细菊初开皓皓花。

未得逍遥依陇畔,自怜牢落寄生涯。

眼前且领幽栖趣,浅濑疏舂送日斜。[4]

半山塘以“寿山听蝉”而名,以境地幽雅而显。然静谧之区,却也有过杀气蒸腾。徐鼒的《小腆纪年》记说:

(郑成功)邀(郑)联饮于虎坑岩,投壶角胜。联归途至半山塘,伏起,刺杀之。成功勒兵入城,佯搥胸大哭曰:“谁杀吾兄!”[5]

这一版本的郑成功杀郑联,案发于半山塘,而非万石山中的“锁云”处。持相同看法的还有江日升的《台湾外记》、沈云的《台湾郑氏始末》,以及钱海岳的《南明史》等等。

半山塘废后,有亭榭之石构件存焉。今人仿旧观,重构亭榭于鼓屿郑成功纪念馆前。亭柱有楹联二对:

福地福堂福古刹,寿山寿国寿斯民。

 

即此半山开觉路,还将大道渡迷津。

【走读厦门】虎园路: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

2 :仿造的半山塘亭榭

寿山宫虽称福寿之地,竟也是衰败之区、哀伤之境。

寿山岩一名半山塘,地近虎园路,幽静雅致。战乱遭毁成墟,杂草横生,青苔遍地。寺后岩屋为人停棺之所,柩木山积,阴气森森,使人望之不寒自悚。是故游履早绝。清纪许国曾夜宿该寺,赋诗咏景曰:“登临无定迹,每晤必依然。嶂远来帆际,苔深接寺前。似留栽竹地,聊咏浣花篇。夜半高谈静,客心恨屡牵。”其荒凉梗况,满溢字里行间。[6]

为寿山岩增添凄凉色调的,还有满眼的荒坟野冢。20世纪20年代,周醒南在为厦门市政改造拟计划书时,有文字言及于此:

考厦门历来冢地,计有靖山头、蓼花溪山、半山塘、深田内、白鹤岩、仙洞脚、狮山、美头山、水鸡腿、外清箭禅场仔、师公岭、万善亭、鲎壳石、石烛山、芙蓉山、镇南关、太师墓、育婴堂火仔垵、先锋营、后崎尾、澳仔岭、虎头山、洗布山、演武亭边、沙坡尾、望高山、炮台边等处,皆前清时代官吏所置。俾贫民埋葬,称为义冢。自市政进行改革,或路线所经,或取土发掘,或规划新区,沧海桑田,大起变化。昔日荒榛萋棘鬼舍,林林总总。崎岖莽秽之区,或变为碧梁翠椽楼阁之域,或变为康庄大道。[7]

1928年时,《厦门小报》曾登载过一则趣事,虽说是市井小事,却也可窥半山塘丧葬一二:

本星期一,因俗所谓吉日之故,岛上之出殡者,达十数家。苏厝埕之苏姓,与陈姓者,同葬于西山,柩至靖山头之同安内,例必去棺凹,易以绳索,杠之而行,盖便于山路也。是日苏与陈之招待所,俱设于半山塘,去凹时,陈家之孝男,乘刻至招待所休息,无何,苏家之棺木,去凹毕抬过半山塘,陈家孝男见棺至,以为其亲之棺也,急迫而送之,哭声起,而众之笑声随之,孝男大愕,举首一望,始知其为苏姓之棺也,大惭,转身而遁。[8]

这一时期的市政改造,蓼花溪山和半山塘的冢地得到开发,代之而起的是时尚的道路和住宅新区。

道路取名“虎园”。因为“这条路辖有虎溪岩,而虎溪岩过去曾开辟虎溪公园。因此,虎园则是它的缩称。”[9] 其时的虎园路,“由公园至虎溪岩,长度:2700尺,宽度:70尺,人行道宽度:10尺,竣工时间:民国二十年”[10]

堤工处工程师彭禹谟先生将市政改造中的新建道路,分为市区道路、沿堤道路、新区道路、风景道路、环山道路、环岛道路和市外道路等七类。风景道路惟有虎园路一条:

风景道路,就故迹名胜之区,新辟广大之道路。现将完成者,有虎园路。乃自中山公园达于虎溪岩而名之也。该路阔九丈,中间留植树。余地人行道亦宽广。将来沿途风景,定必优美宜人。[11]

周边多条道路同步兴建,保留至今的还有:同安路、蓼花路、兴华路、仙园路、信义里、忠孝里、励志里等。其中:

同安路:北起公园东路虎园路,南至镇海路,长×宽:700×40,据说早年为同安人聚居点。

蓼花路:南起虎园路,西北至公园东路。长×宽:260×5/8。路由蓼花溪填成,故名,旧称蓼花溪尾。

兴华路:北起虎园路,南至大同中学,西北起同安路,东南至白鹿路,1931年建。长×宽:288.5.5

仙园路:消失,位置可能在植物园西门、纪念碑一带。[12]

新区开发,也是市政改造的重点。这一时期,虎园路周边的新区有:

仙园新区,面积17234平方丈;

虎园新区,面积10897平方丈;

蓼花溪新区,面积4297平方丈。[13]

和风景道路配套的,是时尚的住宅区:

同一时期,一些富商也在鼓浪屿和中山公园、虎园路风景优雅地带兴建别墅式住宅。其特点是独家独院,带有外部花园,房高以2-3层为主,砖混结构,造型优美,内外装饰质量较高,厨房、卫生间设备齐全,是较为理想的住宅。[14]

【走读厦门】虎园路: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

3 :虎园路民居

风光却没有几年,1938年厦门沦陷,华屋美宅沦入魔爪。诗人钟文献有诗记道:

宛如一爆迫移宫,何处栖身乱转蓬。

华屋无辜同籍没,宣宾夺主诉难通。

[原注]把房屋原主驱出,或被占住或强没收。[15]

虎园路侨房自然难逃劫难。汉奸组织张鸣(张鸣)的“复兴社”、洪月楷(洪景皓)的“治安维持会”先后设址于虎园路。

19426月伪“厦门广播电台”,由白鹤路2号移驻虎园路9号。

战前厦门原无广播设备,自(民国)廿七年五月厦市沦陷,日人以此地为东南沿海之锁钥,与南洋仅一衣带水之隔,灌通海外声息,深得地利,故当时除军事部署之外,并设广播电台一座,隶于台湾总督府,其中设备周全,规模庞大,为日本广播网中有力枝干之一,在厦市沦陷七八载之悠长岁月中,此一电台无时不散发其侵略的毒素。[16]

【走读厦门】虎园路: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

4 :曾经叫“日月礁”的地方

1940年,诗人刘铁庵南洋归来省亲。其《鹭门杂咏》有诗篇道:

蓼花溪畔虎溪西,神社初成五色泥。

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17]

[原注]日军筑神社,令人礼拜。

“日本神社”又称“武德殿”,与广播电台隔路相对。其由来:

1939323日,日本居留民会筹议在厦门公园与万石植物公园之间的小山“日月礁”(旧名)上建立日本神社,即厦门神社。当年12月,厦门神社筹建委员会成立。

1940121日至3日,厦门神社举行镇座祭奉祝大祭,供奉天照大神、明治天皇、昭宪皇太后、大国魂命、少彦名命、大已贵命、能久亲王共三座七柱神灵。境内建有祝词舍、拜殿、神门、手水舍等。[18]

【走读厦门】虎园路: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

5 :厦门神社旧照(网络)

在以后的时间里,神社有过几次祭祀活动,如:

194458

昨(八)日为日本大诏奉戴日,厦门兴亚报国会,于昨晨八时在厦门神社广庭举行大诏奉戴纪念式。有该会赤堀会长、加藤副会长,暨各邻保区班长、日侨民,并日本妇人会员、女子奉公团员等多数参列。行礼如仪毕,由赤堀会长捧读诏书后,祈念武运长久,乃行国民体操,最后由加藤 副会长发声全员唱万岁三声。至八时四十分闭会云。[19]

1944511

厦门神社于昨(十)日上午九时,严肃举行春季大祭,有赤堀总领事、原田司令官、四田海军武官,并各幕僚、市府李市长、日民团加藤参事会长,并各区邻保会员、青年团员、在乡军人会员、日本妇人会员、各校学生等多数参列。赤堀总领事为币帛供进使,向神前献呈币物,并行拜礼等。依序举行,祭仪严肃。至十时礼成云。[20]

【走读厦门】虎园路: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

6 :神社遗留物“狛犬”

无奈神灵与亡灵护佑不了不义之战的“武运长久”。1945年日本战败,神社(武德殿)成了日侨遣送前的集中地。

经指定厦禾路新世界戏院旧址、深田路42号、信义里7号、一德路18号、武德殿等5处作为集中场所。查日领馆移送日侨名册统计910,接收后,日侨出生4,死亡3(附厦门市立医院死亡诊断书3)实共911名。内除海军要港司令部暂留服务之技术人员及其眷属70,钧府接管而未集中之金荣丸船员4名、八千代丸船员2,以及奉准暂免集中之厦门市立医院医师及眷属11名厦门广播电台技术员及眷属4名外,集中于新世界者203名,深田路393,信义里125,武德殿95,一德路4,合共820名。[21]

在以后的日子里,虎园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1945年)10,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派员接管厦门广播电台,于民国35(1946)21日正式播音。[22]

(1949年)1017日,厦门解放,厦门市军管会文教部新闻接管组派新闻机关接管组副组长孙明、联络员林清源(林立)、张溥进驻厦门广播电台接管电台。当时,台内只有播音员2人,机务人员3人,总务2人。

1949年)1225日,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为福建第一个地市级人民广播电台。台址在虎园路9号,发射机房设在虎园路11号、18号(今厦门宾馆)的小山头。发射功率300w,频率1310KHz[23]

发射机房所在的小山头,号为“日月礁”,也就是日本神社的旧址。是处房舍,自1956年起又改作干部招待所,1958年再成为市交际处的第一招待所,1979年改称“厦门宾馆”,延续至今。门牌虎园路16号。

而在虎园路的顶部,195410月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曾经的门牌编号为“虎园路1号”。

【走读厦门】虎园路:为问健儿心在否,嵯峨山石草萋萋

7 1973年留影



[1] 杨庆琛《芸皋观察招游万石岩》,《绛雪山房诗钞》卷9

[2] 方文图《厦门路路通》。

[3] 《厦门工商业大观》第二章 名胜古迹。

[4] 黄瀚《冬日游半山塘观水碓》,《禾山诗钞》上卷。

[5] 徐鼒《小腆纪年》卷17 ,中华书局1957年版

[6] 吴雅纯:《厦门大观》名胜。

[7] 《厦门工商业大观》第3章 市政,第4节 改造厦市之程序。

[8] 《戅孝男错送棺材》,《厦门轶事》,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 杨纪波:《地名漫谈》。

[10] 《天仙旅社特刊》厦门指南。

[11] 彭禹谟:《民二十厦门岛道路工程》,《道路月刊》1932年 第36卷 第2号。

[12] 《厦门市地名志(2010)》,第569563572639页。

[13] 王弼卿:《厦门附郊新区面积地价表》,《发展厦门商埠计划书》,1937年,第116

[14] 《厦门城市建设志(1992年)》,第107页。

[15] 钟文献:《厦岛沦日百咏·强没收》,《钟文献诗集》第19页。

[16] 《新加坡厦门公会十周年纪念特刊》第104页。

[17] 刘铁庵:《铁庵诗存》。

[18] 陈小法:《日本侵华战争的精神毒瘤:“在华神社”真相》,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9] 《日本大诏奉戴日,昨晨厦门兴亚报国会在神社举行纪念仪式》,《全闽新日报》194459日。

[20] 《厦门神社春祭大祭,昨日上午九时庄严举行》,《全闽新日报》1944511日。

[21] 《厦门市警察局关于日侨集中及管理概况致厦门市政府呈》,《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 《福建省志  新闻志》,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

[23] 《厦门新闻志》大事年表,第516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