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闽南】张锡麟《南关踏雪》:那一年厦门岛上有大雪

标签:
历史文化 |
张锡麟《南关踏雪》:那一年厦门岛上有大雪
清乾隆时代厦门诗人张锡麟,有《南关踏雪》传世:
昨夜鸿山雪片稠,携童晓望兴难留。
一壶薄醉馿背。几点疏梅挂杖头。
边戍困难迟画角,古人高卧敝羊裘。
天南关外看如许,何事闲乘剡曲舟。
“南关”即指厦门城外的镇南关,但“踏雪”却颇有争议。或以为厦门岛从来不下雪,因而诗人所踏的并非真实的雪。
其实,在张锡麟的诗集《池上草初集》中,言及雪的不仅《南关踏雪》一篇。同时还有杂言诗一首也说雪,题目为《腊月九日同倪深田、家西麓游圣泉岩,兼访威略祠隐南上人,效梁僧慧令一三五七九言体》。其诗曰:
冬,
逢。
密雪下,
冻云松。
冲寒探古迹,
避俗访南宗。
入座共参禅语妙,
隔林犹听圣泉淙。
遍看大地都成银世界,
唯有青青鹤岭几株松。
倪深田,本名叫倪邦良,乾隆十七年举人,任琼州定安令。张西麓,本名张允和,张锡麟以兄弟称之。张锡麟一干人遭遇的这场雪,年份未详,日期是腊月初九日。冒雪游山,一路雅兴。所游之处,有宝山岩(即董内岩,山有泉称“宝山圣泉”),经将军祠的吴英祠堂(“威略祠”),过白鹤岭(“鹤岭”),亲眼看着这“大地都成银世界”。这雪应该与“南关踏雪”是重合的。
据说湖里塘边的圆塘宫有块清代的残碑,上刻“春,瓦积雪尺许,屋梁椽柱蚁蛀,塌”数字,记录的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宫庙瓦顶积雪一尺多,被白蚁蛀蚀的梁柱因不堪负重而倒塌。这可能是有别于张锡麟见到的另一场雪了。[1]
【注】
[1](卢志明等:《圆塘宫:见证厦门下雪,留下红色记忆》,《湖里文史资料》21 湖里卷,第40页)
【附录】厦岛降雪的历史记载
光绪十八年十一月(1892年1月14日)厦门雨雪。(民国《厦门志抄本》)
光绪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93年1月1 5日)同安山区大雪……厦门岛亦有雨雪。
禾山昨日下雪
前晚降细雪 本市自旧腊以来,天气严寒,特于旧历新正,寒气凛烈,如旧正四日(一月卅日)下午九时顷,竟降细雪,天气更加寒冷,虽降雪时间仅数十分钟,唯此为厦门数十年来所罕见云。(1941年1月31日《全闽新日报》)
洪卜仁主编:《厦门气象今昔》,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