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读厦门】厦门城城隍庙:城隍庙建傍城隈,岁杪梨园报赛来

(2019-09-13 15:03:36)
标签:

历史

文化

城隍庙建傍城隈,岁杪梨园报赛来

——厦门城城隍庙

【走读厦门】厦门城城隍庙:城隍庙建傍城隈,岁杪梨园报赛来

1 :今日厦门城城隍庙

厦门城建城之初,依标准配置有二大宗教场所,一是关帝庙,一是城隍庙。乾隆《鹭江志》曰:

关帝庙,在城西南隅,祀汉寿亭侯,恭逢万寿于此朝贺设坛,文武朝班即在两廊,前后各三日演戏庆祝。

城隍庙,与关帝庙相连,祀城隍之神。

自有厦门城以来,城隍庙就相跟着建了毁、毁了建……。清道光六年(1826年)海防同知升宝留下的一方石碑,还能追忆历史的残存。碑曰:

厦门为泉郡贰守驻镇之地,例应立庙,但前此未筑城,祀典尚阙。至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相度地势,而庙始立,更张不知凡几。国朝定鼎以来,修葺亦无碑记可考。迨嘉庆元年,介眉裘公视厦防篆,睹庙貌倾颓,捐廉作倡,好义争趋恐后,遂复葺而新之,兼以庙后空地,盖殿祀如来像,为住持焚修之所。历今三十余年,庙貌仍复剥落,殊不足以妥神灵而肃观瞻。不及此更新,则凋敝弥甚,势必功倍而费益多。余于辛巳冬来莅兹土,每当瞻拜之余,思继前规而未遑将事。今秋乃得与诸绅士谋议及此,诸绅士亦佥颂神功,愿襄厥事。爰鸠工庀材,克日营建。始事于乙酉孟冬,蒇事于丙戌仲夏。既落成,诸绅士嘱余撰记,以告诸将来,因纪立庙始末,勒石庙中。其当道捐廉及好义乐输姓名,开列于左:祀业、住址,并镌丰碑。 [1]

【走读厦门】厦门城城隍庙:城隍庙建傍城隈,岁杪梨园报赛来

2 :存于市博物馆的城隍庙碑(左二)

城隍是城市的保护神、阴世的地方官。调和风雨、攘除灾祸、保全民命,全赖城隍鼎力。故庙宇历来奉祀不断、香火不熄。一年之中,厦门城城隍庙的本庙神祇专项祭典,就有古历三月初一的“城隍尊神圣诞”、五月十八的“范将军圣诞”、十月初一的“谢将军圣诞”和十月初十的“城隍夫人圣诞”。此外,大年三十的唱戏酬神也最热闹。是夜,庙前戏台锣鼓喧天直至天明。闽中习俗,民间的讨债“于年终催迫尤甚,往往三四更,犹催迫不已,大失和气。然一经开正,即交易如初”。 [2] 有些宫观祠庙体恤债民穷汉,特意搭台演戏,从除夕晚演至年初一晨。明说是酬神祭先,世俗之人打扰不得,自然是躲债的好去处。戏台因而称“避债台”,戏因而称“避债戏”。厦门城城隍庙也在善心庙宇之列,清末王步蟾有诗可证:

城隍庙建傍城隈,岁杪梨园报赛来。

观剧有人思避债,戏台借作赦王台。

[原注]城隍庙在城西南隅,腊月杪连朝剧演,俗呼“避债台”。 [3]

【走读厦门】厦门城城隍庙:城隍庙建傍城隈,岁杪梨园报赛来

3 :厦门城城隍庙内殿

城隍爷虽能帮人避祸逃债,却也难保自身安全。20世纪20年代厦门市政改造,活生生的将城隍庙的前殿夷为马路。正殿、偏殿及后殿也渐渐步入荒凉,沦为厦市“乞丐营”之一。之后,警厅略有整顿,设名下的清道队于庙中。30年代起,警厅又移“济良所”于庙中。

(济良所)191511月,由厦门警察厅创办。目的在于收容摆脱火坑的娼妓或被虐待的婢女、养女,以及迷失无人招领或因被人诱拐无家可归之妇女。所址初设在霞溪仔,不久迁往城内十八层崎,嗣迁厦门港蒋厝巷,后又迁至城内衙口街城隍庙后进。 [4]

【走读厦门】厦门城城隍庙:城隍庙建傍城隈,岁杪梨园报赛来

4 :济良所教室(《警政》1930年)

1930年厦门市公安局颁布《修正济良所章程》,规定入所的“无吿妇女”,含“不愿为娼,确有正当理由者”,“妓女或养女被虐,确有证据者”,“妓女自愿从良被勒者”,“迷失或被拐之妇女无从招领者”,“妇女因案由法院送交行政处分者”。女子入所后,称为“所女”。所内设有缝纽科及工读班,对所女“施以教养”。

经教养后,所女最好的出路是“择配”。《章程》有专门二章对所女的择配作规定:

第七章 参观

30条 凡欲向本所参观制度者,无论机关社会人员,或外国人,或普通人民,均须先期向本局请给参观券(参观券上面须由行政科科长加盖名章方为有效)。进所时须先将参观券交巡警查验后报吿管理员导入参观。无券者一概不得入所。管理员及巡警如违章准入者,定行重办。

31条 凡欲领娶所女而参观者,持参观券到所时,由巡警验券后引至招待室,由男管理员询明年龄、住址、职业、籍贯相符,导往观览所女相片。领娶者须指明拟领何人,由女管理员转吿所指之所女,如经同意时,方得引所女至招待室相见。

第八章 给领

32条 凡系被虐妓女入所请求择配者,经过6个月后方得配嫁。其年龄在13岁以上之雏妓,须俟其达到16岁以上时,方得嫁配。但13岁以下之雏妓,如领为养女者,得准用第33条之规定。

33条 凡系迷路或被拐之女子无从招领时,如有相当之人请领为养女者,得准其承领。但3年之内遇有该女子之亲生父母或祖父母来求领回时,亦须归还该女子。于承领后非经过3年后,不得嫁人。如该女子年龄在13岁以上者,须抚养至16岁以上方得嫁人。

34条 凡系由法院送交行政处分之妇女,同前条办理。

35条 凡领娶所女,经参观后双方同意者,再行呈局听候派员会署查明具复。果系合格,应具4寸半身相片2张,甘保结各1份,并酌量捐助所内添置费,即可照领。如系无力者免捐。

36条 领娶人不得将所女虐待、或转卖、或再操贱业、或领为妾,以及种种不法行为。如有此情,经发觉后应从严惩办。该保人亦须连带负责。

38条 所女配亲时由局派员到所监视,填写愿书,嗣后由局随时派员前往查察。

【走读厦门】厦门城城隍庙:城隍庙建傍城隈,岁杪梨园报赛来

5 :济良所工场(《警政》1930年)

1936年,济良所所女的收容和择配情况为:

本市济良所所女收容择配,计自(民国)244月起至255月止,统计如下:计244月份收容55名,5月份收容55名、配出1名,6月份收容81名,7月份收容80名、配出2名,8月份收容85名,9月份收容70名、配出2名,10月份收容65名、配出3名,11月份收容60名、配出8名,12月份收容52名。(民国)251月份收容50名、配出5名,2月份收容50名,5月份收容52名、配出1名。

以上收容统计751名,配出仅20名。至于该所所女,身分妓女及走娼估十分之七、婢女十分之一、迷路及被诱者十分之一云。 [5]

然而在其时,无告妇女想要择配适宜并非容易。有案例一则:

永定女子李玉标,17岁,幼时被人拐卖南安溪下乡陈宗书家为养女。嗣率以被陈家虐待,乃于民22年间逃出陈家来厦,投入济良所。直至去冬9月间,始由南安诗山人陈理宗呈向市政府请领为妻。经市府派员调查陈确未婚,准予纪耦。是年10月在济良所结婚,携归原藉同居。李抵陈家后,因习尚身由,被姑轻视,予以斥责。女不堪约束,于34日前仍逃来厦。昨在海后路遇济良所女教员林氏,着其向市府报吿。李不肯,嗣由林氏带往报告。 [6]

1938年厦门沦陷,济良所销声匿迹,城隍庙成为伪东区保安团驻所。胜利后,中华保办公处取代保安团,庙宇后殿则成明德小学校舍。

明德小学由鸡鸭途公会创设,鹭岛陷敌,学校停顿,校具全失。战后,原学校董事长、校长申请复校。此时的中华保,正“贫苦儿童甚伙,无力就学”,双方磋商让出城隍庙后殿,“供辖内失学儿童就学”。1947年明德正式复校,办学三学期生数已“不下五百余人”。 [7]

谁料平地风云。19486月省府谕令明德迁移,腾出城隍庙做宪兵队营区。

这支宪兵队1947年由榕入厦,设营部于厦门中学(原玉屏书院旧址)。19485月,厦中不满校舍被占,学生400余人向市府请愿,请求归还校舍。经协商,市府答允将中华路城隍庙拨与宪兵队驻用”,等待“该庙本学期国民学校结束后,由市府代为修葺拨用”。 [8]

明德方面无端遭此变故,自然不肯。725日校方召集各报记者,发表书面谈话。文曰:

本校于抗战胜利后,极欲复员,奈因前校舍发生问题,故而与中华保、城内城隍庙地方诸绅士磋商同意,将该保城隍庙后殿拨为本校校舍,以办该地方福利事业,收容保内贫苦失学儿童,生数不下五百余人,对校舍范围,虽属狭小简陋,但各同仁均忍苦教读,协力齐心,故对办理成绩,颇得社会人士之好评。复课迄今,经已三学期,校务因而蒸蒸日上。迨近市宪兵队住舍因省中催讨,不得不另觅他址,以为营房,而市府竟不顾及敎育,指令本校校舍为其营房。此事经本校暨地方各士绅据理力争,数次呈请予以收回成命。当时亦曾具呈倘若无可能时,请准拨下(霞)溪路前天王宫公产(前崇徳女子小学)废地为本校建筑校舍,以利迁移,而免停顿。此亦经征询该宫诸同董事同意。岂料市府敎育科,竟置若罔闻。日内颁下指令,谓该科无权指准,仰自向该校负责人洽商等语。似此实属对敎育视之为儿戏。且忽于昨日电令本校,迅将校舍迁让。本校及地方各士绅奉悉之下不胜愤慨。伏思办理敎育在乎扫除文盲、收容贫苦失学儿童,及培植国家人才为宗旨,惟政府非但无力保障教育,反而摧残教育,实属使人引为遗憾,并使办敎育者灰心。本校为免使五百余名苦学生下学期无形辄学,暨为顾及敎育根本计,决予据理力争。除函呈市参议会及市教育会表恤同情,以予援助转电省府予以收回命外,咸望诸位以教育为怀,表体同情,予以有力援助。 [9]

最后,官方答应将集友小学校舍暂借明德一学期。集友小学为集美校友会所创办,校址在深田内(百家村)复兴路。沦陷期间,学校关闭,校址为民居所占。然不及一月,明德小学又刊发启事,宣布退出:

查本校原校址中华城隍庙,因政府指定为宪兵营房,令本校迁移。本校因一时校舍无法建筑,且学期在即,筹措不及。经向政府交涉后,蒙指定深田路济寿宫前集友小学为暂时校舍一学期,进行筹备开学。因该集友前校长吴万镇由港赶厦声明收回自办,且校内住户无法赶迁。本校处此情形之下,为避免纠纷起见,本已本期宣布停办一学期,候下期另建新校舍当予继续复课。恐未周知,特此声明。 [10]

194812月,报端再现明德消息:

本市私立明德小学,本学期因原校舍被政府改为宪兵营房,故本季暂时停办,嗣经该校董事长黄谦若,暨校长张火凤,共同筹划,由张垫资在佑福路兴建新校舍,现大部份业已完工,拟于下学期正式开学。 [11]

当明德还在焦急万端地寻找校址时,赢家宪兵队已高调清场入驻。

驻厦宪兵队自迁住中华路城隍庙以来,对于环境卫生颇为重视,积极扫除各处垃圾。同时认庙中偶像有碍观瞻,乃于昨将该庙内一部分偶像移出外面,生起火把焚毁。一般好事者,围观如堵,咸谓“神佛升天”。 [12]

此后的城内城隍庙日渐沉寂。1974年之后,新建邮电大楼于庙宇旧址之上,厦门城城隍庙全部消失,只留下“城隍庙巷”一空名。

近年来,有热心信众力倡重修庙宇、再奉神尊。而今城隍庙巷深处、关帝庙旧址之上,再见城隍香火。庙门有联曰:

彰善惩恶顺天意;

扶正压邪合民心。

【走读厦门】厦门城城隍庙:城隍庙建傍城隈,岁杪梨园报赛来

6 :城隍庙巷巷口



[1] 《厦门碑志汇编》第359

[2] 民国《同安县志》卷22 礼俗

[3] 王步蟾:《鹭门杂咏》

[4] 《厦门政法志(1906-1990)》,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4页。

[5] 《厦门市公安局修正济良所章程》,《警政年刊》1930年。

[6] 《永定女子跳出济良所仍入济良所》,《厦门大报》193685日。

[7] 《明德小学校址有问题》,《中央日报》1948724日。

[8] 《省中学生列队讲愿收回校舍》,《中央日报》1948516日。

[9] 《明德小学校舍未决,要求舆论主持正义》,《星光日报》1948726日。

[10] 《明德小学紧要启事》,《江声报》1948825-27日。

[11] 《明德小学重建校舍》,《江声报》1948125日。注,佑福路即今幸福路。

[12] 《宪兵队整饬观瞻,城隍庙偶像遭焚》,《星光日报》19489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