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2017-12-08 08:26:08)

《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示儿》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和诗人的背景资料,准确理解诗人的遗愿“北定中原”。

2)借助“矛盾”,还原诗人的临终心境,体会爱国情怀,感情诵读。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题

    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走近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倾听他的声音。板书:(示儿)  

    理解 “示”在诗题中的意思。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陆游留给谁的遗言?对,示儿就是告诉儿子!

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陆游对儿子们说些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诗句,借助注理解诗句意思。

板块二:解诗句

 师:请你来朗读诗句,要读正确,读出七言古诗的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借助注解,一行一行地解读,看看诗人临终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答:重点指导(通过注释,我们知道这里的“元”就是原来的意思,同“原”,它属于通假字。)

作者面对生死极其豁达,他告诉儿子: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再无牵挂。

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来看看这个“祭”字,它的本义是用生肉敬供神佛祖宗。那么“家祭”是干什么呢?

生:家庭举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师小结:死后无牵无挂;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告慰统一的消息。

3.逐句缩减,理解遗愿。

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如果陆游只能对儿子们说三句话,留下哪三句?(234

如果只能说两句话,留下哪两句?(34

如果只能说一句话,留下哪一句?陆游千叮咛万嘱咐的是-------4

陆游的遗愿是什么?“告乃翁”,一定要告诉你的父亲,使在九泉之下也要让我知道“北定中原”的消息,否则我死不瞑目。

板块三:感诗情

师:一个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一般会留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

生:陆游他对其他事都无牵无挂,他只惦记着国家的安危。

生:在他心里,唯一的牵挂就是九州同。

师:和自己相比,和自己的家相比,陆游更念念不忘的是---国家,在他心中,国重于家,这种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师: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

生:“不见九州同”而“悲伤”;

生:“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壮”;

生:“家祭告慰”而“悲欢”。

师: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一起读!

师: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这两句诗有矛盾吗?不是万事皆空吗?为什么还念念不忘?

师小结: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血!60年过去了,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生时未能如愿,死后铭心不忘,这种悲愤已经超越个人生死、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家庭悲欢这个“悲”是民族之情,是国家之爱!悲之切,正是由于爱之深。

师: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

小结:看似矛盾的表达不正表达了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吗?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动地、可泣鬼神!爱到此境,直抒胸臆最感人!

师: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怀!

板块四:知诗人

师:历代爱国诗及爱国诗人灿若星辰,何止陆游一人,为何朱自清说陆游“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1)出示陆游的家世简介,学生自由阅读。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陆游出生的那一年冬天,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出示陆游的一生经历,学生自由阅读。

由此知晓陆游毕生志向及西北从军的经历,感怀其屡遭罢黜不改其志,及至老年依然壮怀激烈的报国之情。

(3)出示陆游一生多个阶段的爱国诗作,学生自由阅读。

出示材料

  20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的壮怀激烈!(《观大散关图有感》)

  68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英雄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眼看青丝变白发,只能将满腹凄凉化为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对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复失地的悲愤,让他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老病僵卧之时他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北方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他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的悲伤写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从诗作中看到陆游爱国的一生。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一起读!

 

  板书:

示 儿

 

万事空  

              

                              告乃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